首页 > 专栏 > 正文

杭世珺:双碳背景下,污泥处理处置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思考

时间: 2024-05-10 10:52

来源: 中国水网

作者: 杭世珺


03要关注末端升维,更要关注源头减量

针对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趋势,杭世珺总结为两点:一是在双碳国家战略的要求下,污泥处理处置不仅要重视 “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也要重视 “低碳化”;二是污泥处理既要从源头减量,也要从末端升维。

末端如何升维

资源化依然是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应追求的技术方向。比如在目前是的过渡阶段,可利用现有社会资源(水泥厂、燃煤电厂、垃圾焚烧厂)进行污泥协同焚烧,以节约建设成本,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污泥的储存特性及相关风险防控措施。

低碳需求下,污泥终端处置路径有很多问题要关注和思考,如什么才是“低碳”技术,如果不具备协烧条件的地区或焚烧炉寿命到期要怎么办,随着碳减排碳交易等政策的完善,哪种技术更适合碳减排和碳交易。

污泥协同焚烧

协同焚烧是近期要重点关注的污泥处理方式。

水泥厂掺烧规模一般为300t/d以下(以含水率80%污泥计),窑型为新型干法水泥窑,单线设计熟料生产规模不小于2000吨/日。要考虑国内水泥市场需求及阶段运行的影响。 

火电厂掺烧要根据炉型等确定掺烧比例。要考虑电力调峰对火电厂的影响,也要考虑到火电行业碳减排的相关要求。

垃圾分类背景下,垃圾协同焚烧的容量明显增加。垃圾焚烧厂掺烧一般要求污泥含水率降至30%~40%,掺烧比宜小于10%,相关标准仍在探索中。

污泥炭化

污泥炭化是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进行热解处理,获得含碳固体产物为主要目标的污泥稳定化过程,根据温度不同分为低温炭化、中温炭化、高温炭化三种类型。

与污泥焚烧相比,炭化技术的优点有:烟气产生量少、污染物浓度低、碳排放量低、二噁英源头抑制、环境敏感性、适用规模范围广、产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多等;但污泥炭化的减量化程度略低于焚烧,运行案例及经验低于焚烧,标准化规范化有待提高。

日本《下水污泥能源化利用技术指引》(2018)对炭化技术的低碳特点有详细的案例分析。以5万吨/日中小污水厂为例,湿污泥(含水率80%)焚烧处理的碳排放量为5290t-CO2/年,炭化处理的碳排放量为1285t-CO2/年,可削减75%;若采用污泥先消化再炭化的处理方式(消化产生的沼气作为炭化能源),甚至可实现125t-CO2/年的固碳效果。

微信图片_20240510102614.png

与焚烧相比,炭化技术的优缺点

餐厨污泥联合厌氧

污泥餐厨联合厌氧也是一种不错的协同方式。既改善了污泥单独厌氧可生化降解性差、碱度高的问题,又能缓解纯污泥有机物含量低,厌氧VS降解率低的问题。餐厨的加入可以提高产气率,同时污泥中Fe3+对厌氧H2S的产生和释放有抑制作用。如果进一步与水厂进行纵向协同,经济效益将更加明显。

以100t/d餐厨垃圾+20t/dDS污泥(100t/d折算含水率80%污泥)联合厌氧为例,产生沼渣约55t/d,可进入末端炭化系统生产生物炭,厌氧产生的富余沼气约8000m³/d,可为炭化系统补充能量;所产生的沼液300t/d可返回污水厂进行处理,实现污水、污泥、餐厨的联合协同,节约投资及运行成本,提高效益。

源头如何减量

污泥处理的技术手段以前更关注末端的处理处置,未来源头减量也十分重要,“源头减量+梯级利用+末端处理”是污泥处理技术路线的发展方向。

目前污泥减量主要从两个路线入手。一是采用污泥少量少的新型处理工艺,比如VFL工艺、AOA工艺等。对于存量污水厂,采用改良的工艺一般需进行改造,且不同污水厂的适用性也有差别。一是采用物理方法,如通过细菌破壁或新型脱水药剂等方式进一步去除污泥中的水份,但该路线严格来说并不是真正的污泥源头减量,而且会增加额外成本。是否有第三条路线,可以适用于大多数存量污水厂,而且可快速应用、成本低,实现生化池端的污泥原位减量。

微信图片_20240510102617.png

乐透思BARMS原位污泥减量技术

BARMS可以实现在市政污水厂生化工艺段、工况较为稳定的工业污水厂的生化工艺段等场景应用。

微信图片_20240510102621.png

上图即BARMS产品。barms产品本身是由90%的无机载体+10%的适应性菌种组成,外观为浅棕色粉末,粒径大小为10~50μm,适用PH范围为6~9,适用温度范围为10~40℃,密度为1.03~1.05g/cm³,与水相近。

设计理念在生化系统中推流或曝气时可与水充分混合,在二沉池中可快速沉淀。barms产品可应用在市政污水厂生化工艺段或工况较为稳定的工业污水厂生化段。

实现了活性污泥系统的四大转变:菌胶团态+游离态>>“BARMS菌胶团”+菌胶团+游离态;高增殖率,短世代期>>低增殖率,长世代期;低菌群数量>>高菌群数量;低生化系统多样性>>高生化系统多样性。

核心机理:1.形成不同于传统菌胶团的BARMS菌胶团

编辑: 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杭世珺热文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杭世珺

杭世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北控水务集团顾问总工程师、技术委员会主任;教授级高工,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四十多年来在城市排水工程(排水管网、泵站及污水处理厂等)和城市固废处理与处置工程的设计与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管理经验。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