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悼念何寿平先生

时间: 2018-07-12 18:17

来源: 中国水网

作者: 全新丽

今天上午,从傅老师那里得知何寿平先生去世的消息。

2003年,我到中国水网工作后,认识了何总。他是网站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当时已不再做日常管理工作,作为网站顾问总编,时不时过来看一下大家,提一些指导建议。

何总那时候六十出头,精神饱满,虽然是退休的年纪,但工作劲头不输年轻人。他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南通创办了给水技术博物馆,还想把博物馆办得更好。有一阵他来北京去各个博物馆考察,看有没有新的值得学习的东西,带上我帮他拍照、做些记录。我跟着他先后去看了东直门的自来水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等。

参观博物馆、展馆的过程中,何总兴致勃勃,谈论博物馆的设计、展品的收集、摆放,史料的处理等。他那时候就提出了设想,应当在博物馆里引入声光电多媒体展示。

也是从他那里,我知道了江苏省南通市有博物馆之乡的美誉,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就在这里。它是清末状元,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于 1905年创建的。张謇的名字在历史课本上出现过,但创办博物馆这个我是第一次听说。

在自然博物馆,何总说起这里首任馆长的故事,让我明白博物馆原来是这么有意义的事。历史不只是在文字里,历史也在人们的口口相传里。

何总是个热爱新事物的人,他还为博物馆做了网站,这是上世纪90年代末,网站才刚刚兴起,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就是那时候创立的。今天听傅老师说,正是由给水技术博物馆网站为发端,何总提议设立水行业的网站,他们五个人才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水网。

大约在2007年左右,中国水网曾推出博客频道,何总是水网博客最优质的创作者之一,他写了大量回忆性、技术性文章。几年前,何总出版了130万字的自传体著作《红菱砚》。他说,“往事悠悠,思绪绵绵,书写过去的经历,同时也设法找出过去的文稿以便汇集成册,试想留点痕迹。”“一生虽没有做过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但有趣的经历倒还有些。我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前辈、师长和朋友的教诲与帮助,其中也包括我认识和不认识的众多网友。此书仅仅就是‘感恩’,并没有想过以此影响读者。”

感恩之作出版后,何总给亲朋好友送书,我也有幸得到一本,有他的签名,有他鼓励的话语。那时候陪着他给在京的几位老先生送书,他那时快70岁了,那些老先生已经八九十岁了,听他们回忆往事,他们亲历的事,对我来说已经是历史了。

我那会儿还不会开车,跟何总送书是他自己开车。他六十多岁时学的开车,还经常参加车友会活动,这一点又让我很佩服。

其他更多的接触都是在网上了,我关注了他的新浪微博,加了他的微信。也因此知道了他患病的消息。但他依然传递出乐观坚强的信息,在网上记录治疗情况,分享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和以往任何时候一样。

他曾在一次心脏微创手术后记录说:这一次住院手术的过程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我联想到城市自来水管网宛如人体的血管,如何解决管道内堵塞一直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难题,是否能从中有所启示?这一次虽然是一个小手术,但不是人人都有机会体验的。我又多了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真的很有意思!

从中可以看出何总的人生态度。

我觉得人世总是悲苦的,所以更需要一些何总这样的人,有热情、热诚,有对事业、对亲人朋友的热爱。

我们一生中会遇到8万多人,大都只是彼此的过客。我很庆幸认识了何总这位前辈。

何总享年76岁。沧海桑田,在以亿为单位的历史中,人类肯定要回归尘土。所有的人类,都是因为造物主的恩典,变成人类来感受这个美丽的世界,最终还是要变回泥土。但,瞬间即永恒。

谨以此悼念何总。

相关阅读:


沉痛悼念恩师、挚友何寿平先生

哀悼!中国水业专家何寿平今日上午逝世

张悦、何寿平、张丽珍拜望水业泰斗许保玖先生

何寿平:加强责任监管 正确认识水质标准

水网顾问何寿平做客畅谈水业热点话题

何寿平:节约用水应在大户上做文章

何寿平文集《红菱砚》出版 见证行业技术发展

何寿平将与网友畅谈超滤技术在供水领域的应用

编辑: 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