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进绿色发展,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在当前环境管理依然围绕末端治理为重要方向的前提下,环境治理依旧面临许多困境。为破解这一命题, E20环境产业研究院于3月9日下午举办了第76期环境战略沙龙,共同探讨“在新时代下,如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创新体系”。

>>更多

本期议题
精彩语录
  • 赵云皓: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主任

    构建这个技术体系有几个方面,第一个关于绿色技术市场需求如何激发;第二健全市场体系,整个体系如何完善;第三大方面是促进政策了,从国家层面制定一些引导性的政策。绿色环保意识的转变要依靠更多方力量参与进来,包括政府、企业、专家力量以及公众。

  • 戴日成: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今天做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就两句话,一个是绿色技术是什么技术;第二如何创新。我们国家搞的很多了,不是联盟,就是融合,关键是绿色技术,另外还有什么需求,这个如何定呢。第二,让谁去创新,不像原来假的产业牵头,真的科研院校,盈利依旧在科研院校。创新应当在民间,应当让产业牵头,对绿色技术要坚持一个新方向,要从民间来,从企业来,不是从政府来,不是从专家来。

  • 傅涛: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

    对于产业界来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握机遇,看清未来三到五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未来还需要企业界与政府、专家多交流和沟通,以期在绿色发展转型上,做更好、更深入的探讨和实践,推进市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

  • 冒建华:

    北控水务集团总监

    环保企业除了谈创新之外,还要在整个环保体系中对自己进行革新,真正做到对接客户,从市场需求出发,而不是死守末端治理技术如何创新的问题;政府应该给企业更多的应用创新技术的空间,降低企业创新应用失败后所承担的风险。

  • 王顺兵:

    科技部二十一世纪中心研究员

    应当加大力度打造并推进“绿色技术银行”和“绿色金融”转化平两个项目,以解决资金问题,推动企业的绿色发展。

  • 王志华: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秘书长

    当前环境领域的大环境中,金融机构是缺位的,应当注入金融机构的力量,解决资金、风险预控等问题。包括将来学会和E20搞信息服务,也能够起到自己的作用。哪怕只有有这方面的工作,最好也有第三方机构来做,有共同预控风险机制。

  • 夏志祥:

    易玖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

    环保放大到绿色产业来看,真正需求方有两个,一个是地方政府,还有一类是工业企业,必须了解他们的需求,知道他们的关注点在哪里,才能带动环境产业技术创新的动力。

  • 肖琼:

    E20研究院副院长、E20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应该遵循六环节转化规律“技术突破——工程化(产品化)——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在这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中,六位主体:政府、科研院所及高校 环境企业、技术创新支撑服务平台、金融机构、用户(地方政府和工业企业)应各自归位,并发挥不同角色的作用,且贯穿绿色理念。但是当前我国传统的技术创新体系存在诸如:市场导向不足,符合绿色发展观的技术少之又少,创新体系不平衡等,金融机构缺位等问题,已不能满足新时代要求。应明确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总目标应该围绕绿色发展展开。

  • 许国栋:

    中持(北京)环保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市场有两个特征,一是客户价值导向,二是自由交换。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是绿色,而关键是市场导向。要建立这一体系,必须加强政府的补贴力度,让买卖双方有足够的资金与活力,在市场中创造价值。

  • 薛涛:

    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

    我国环保领域有两点特殊性。第一,我国体制在科研领域腾空,具体到环保领域的表现就是,环保领域不善于利用体制力量;第二,环保领域的特殊性体现出了国家的特殊性、国家科研体制特点和中国特色,中国的原创科研能力其实是落后的,但在应用方面却表现出强大的适应性。

  • 于家伊: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最终末端治理要联系到消费,但是过程中间有机废物如何回田,废物如何跟别的跨界必须由政府出手,因为是跨部门的标准,所以应当针对绿色技术和标准建立一套正激励模式,打破环保领域跨部门和跨界的壁垒,完善产业链,提高效率。

  • 张丽珍:

    E20环境平台创始合伙人、环境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中心副主任

    我们在新时代新的绿色技术这块,我觉得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要做的是应用技术领域,应用的创新。产业创新的六环节的规律体系中,第二个环节是产品化,或者是工程化,我觉得这个是我们比较重要的一个创新的环节。

  • 赵云皓: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主任

    构建这个技术体系有几个方面,第一个关于绿色技术市场需求如何激发;第二健全市场体系,整个体系如何完善;第三大方面是促进政策了,从国家层面制定一些引导性的政策。绿色环保意识的转变要依靠更多方力量参与进来,包括政府、企业、专家力量以及公众。

  • 戴日成: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今天做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就两句话,一个是绿色技术是什么技术;第二如何创新。我们国家搞的很多了,不是联盟,就是融合,关键是绿色技术,另外还有什么需求,这个如何定呢。第二,让谁去创新,不像原来假的产业牵头,真的科研院校,盈利依旧在科研院校。创新应当在民间,应当让产业牵头,对绿色技术要坚持一个新方向,要从民间来,从企业来,不是从政府来,不是从专家来。

  • 傅涛: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

    对于产业界来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握机遇,看清未来三到五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未来还需要企业界与政府、专家多交流和沟通,以期在绿色发展转型上,做更好、更深入的探讨和实践,推进市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

  • 冒建华:

    北控水务集团总监

    环保企业除了谈创新之外,还要在整个环保体系中对自己进行革新,真正做到对接客户,从市场需求出发,而不是死守末端治理技术如何创新的问题;政府应该给企业更多的应用创新技术的空间,降低企业创新应用失败后所承担的风险。

精彩看点
嘉宾风采
  • 赵云皓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主任

  • 戴日成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 傅涛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

  • 刘来红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高级工程师

  • 冒建华

    北控水务集团总监

  • 王顺兵

    科技部二十一世纪中心研究员

  • 王志华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秘书长

  • 夏光

    环境保护部科技委员会委员

  • 夏志祥

    易玖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

  • 肖琼

    E20研究院副院长、E20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 许国栋

    中持(北京)环保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 薛涛

    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

  • 于家伊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 张丽珍

    E20环境平台创始合伙人、环境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中心副主任

  • 赵云皓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主任

  • 戴日成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 傅涛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

  • 刘来红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高级工程师

参会单位

环保部科技委

科技部二十一世纪中心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

中持(北京)环保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北控水务集团

易玖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往期回顾

>>更多

感谢您阅读,更多精彩请登录(中国水网)https://www.h2o-china.com/

如果您对我们的沙龙有兴趣或是任何意见、建议,请随时拨打热线电话010-8848 0362或010-8848 0303

对于任何有价值的技术或行业话题也欢迎您来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