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河流湖塘构筑内涝防护伞

时间:2012-09-26 10:15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罗宇

评论(

雨季已经结束,但对城市内涝问题的讨论还没有因此结束。“逢雨必涝”的现状让广大市民成了惊弓之鸟,每逢雨天就会担心灾害事件的发生。据统计,2008年至2010年,全国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内涝灾害超过3次的城市有137个,今年的“721”特大内涝,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还同样伴随着人员的伤亡。 

“提高排水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应急预案、排蓄相结合”,经过这些年的考验,似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解决内涝的一系列理论,但若想根本解决会涉及多个部门,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目前,在应对城市内涝在改扩建排水设施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水系,解决排水问题成为焦点之一。在北京“721内涝灾害”后,有媒体报道600年前的团城、故宫没有被淹,这与古人合理利用周围水系进行排水,不破坏自然水系有很大关系。中国水网顾问主编何寿平就曾指出,一些地区、城市存在内涝或洪水问题,主要原因就是自然水体的消失。 

9月18日,在由中国水网、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搜狐公益联合举行第十一期环境讲坛上,多位专家也对城市水系蓄水排水功能进行了介绍。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车伍谈到,赣州排水系统很好,号称“千年不涝”,其中原因在于很好的控制了河道,组合系统进行调蓄。车伍指出,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往往更重视排水技术,忽视了河道的关键作用,违背自然规律的后果,导致内涝的爆发,是自然对我们的一种惩罚。 

中持水务副总经理朱向东认为,北京河湖面积的缩小,导致了城市排蓄能力的下降,进而导致内涝。北京是一个河湖环绕的城市,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人口的增加,上世纪80年代后的近20年间,北京四环以内的河湖面积缩小了15%,这直接引发了排水能力和调蓄能力的下降;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对北京的河道、湖泊进行整治,利用护城河、景观湖或其他城市水系缓解排蓄的压力。 

北京“721内涝灾害”后,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曾给北京市委写了一封建议信,建议,建立“绿色海绵”解决北京雨洪灾害,俞孔坚指出,可以考虑对北京众多的河流湖塘进行防洪设计,利用它们缓解内涝压力。相信决策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城市水系对城市的重要作用,合理的开发、规划、利用才是解决城市内涝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关链接:第11期环境讲坛 聚焦“城市内涝”

 

编辑:罗宇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