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城投公司所属城投污水荣获了十一五“全国减排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本次上海共有7家单位获此殊荣。
城投污水公司目前负责全市18座污水厂的运营管理工作,各污水厂处理能力从0.4万吨/天到200万吨/天不等,出水标准从一级A到二级全覆盖,污水处理日均330.05万吨,约占全市污水处理能力的50%。作为本市污染物减排工作的主力军,城投污水公司不仅完成了减排要求,还实现了超量削减,截至“十一五”末,公司COD超量削减量共计75.01万吨,占全市的57%,相当于一座百万吨级规模的污水厂一年的削减量。
为确保减排任务的完成,城投污水公司除了实施升级改造等工程性措施外,还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着手,不断优化运行管理手段。
一、抓管理,促效益,构建减排长效机制。
在全面分析减排形势、要求和现状的基础上,公司提出了“在管理上精雕细刻,生产上精耕细作,技术上精益求精,效益上精打细算”的精细化管理要求,构建了COD减排长效机制,实现了COD的稳定达标和节能降耗。“精细化”管理要求在公司生产运行中得以体现。
在《COD减排管理规定》的编制中,公司收集和整理了28项国家关于减排方面的政策、规范、制度和标准,组织各厂生产主管领导和相关技术人员充分了解环保在线设备、中控室和过程仪表、COD核查核算方法等各方面的规定,并在初稿形成的基础上组织多层面的讨论,不断完善、优化制度。
在分解减排指标时,公司首先制定了COD减排规划和近期、远期目标,并将目标、完成时间、任务分解到下属各污水厂,各厂再进一步细化分解到季度和月,执行中切实落实每日统计、节点跟踪、月度分析、年度总结,并持续改进。同时,公司还利用经济杠杆的手段来推行COD减排机制,同下属各厂签订经济责任协议,将各污水厂的出水COD减排、可变成本、不变成本、设备大修、安全建设等各项指标都列入协议中,对各厂主要负责人进行考核,不能完成指标的一票否决,实现COD超量削减的予以奖励。公司经过对多年来减排管理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污水处理行业COD减排长效管理机制的构建和实施》课题荣获了“上海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二、抓科技,重投入,提升减排工作能级。
随着减排要求的提高,各类核查的深化和细化,城投污水公司早准备、早启动,主动借助科技手段,以技术为先导,为减排寻找空间。
公司所属白龙港厂在进行污泥消化系统调试时,引入初沉池,并提前一年开展相应的科研攻关,进行了反复的科研实验和认证,最终形成了调试方案,实现了快速启动,为工程调试和减排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对处于稳态运行的污水厂,公司采用的技术举措是优化运行促减排,而对于刚刚投用的郊区污水厂普遍存在的进水浓度偏低的问题,公司实施精细调节运行参数,逐步增加负荷等方式,既保证减排任务完成,又实现降耗和稳定运行。对于经常性遭遇来水冲击的污水厂,则细化过程水质检验,查找决定性因子,采取针对性运行措施,努力确保出水水质。
公司还对污水污泥设施设备进行技术改造。2010年前,公司所属桃浦厂污泥焚烧系统无法经济运行,为了降低运行成本、保护环境,公司在2009年对原有的设施进行了大改造,增加了干化系统,并在较短的时间里调试成功,实现了污泥的全量焚烧,消除了污泥出路之忧,满足了减排核查的要求。从2008年开始,根据国家环保部的要求,各厂又陆续开展并完成了中控室的全面改造,总费用达600万元,这是继中心城区污水厂达标改造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改造完善工程,不仅使得污水厂满足了国家对污水厂功能的新要求,也提升了污水厂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并进一步促进了各项管理的精细化。
三、抓执行,优预案,确保减排推进效率。
为使全部污水厂都能顺利通过核查,城投污水公司每年按年度目标编制各厂运行方案与各类应急预案,每两个月组织一轮内部减排核查,及时发现排除问题,并针对政府部门核查情况和新的关注点,及时在生产例会上组织反馈、交流、分析与明确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各厂迎检人员进行模拟培训,锻炼迎检能力。同时,公司进一步强化各岗位人员技能的全面性,要求管工艺的要通晓自控,管自控的要通晓工艺,各个岗位之间要有大局观,相互合作,精诚团结,从而提升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为确保处理水量,稳定运行,在日常管理上,公司每年初考虑各种运行指标影响因素,实现提前计划,做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预案准备、物料准备、通讯准备,规范事故处理程序,并编制多项应急预案,保障各种不利或灾害性条件下的COD减排工作。公司还建立了出水水质的预警机制,当出水水质达到设计出水标准的90%尚未超标时,就发出预警通知,准备启动工艺调整。
在“十一五”的减排工作中,城投污水公司通过不断努力, 使减排工作实现了常态化,生产管理实现了精细化、科学化,并走上了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公司将进一步强化自身管理,进一步加强与市、区两级政府管理部门的沟通与联动,共建减排联盟;进一步构建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管理监视预警、预测、分析和远程技术支持作用,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继续优化内部核查与监管机制,实现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确保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
编辑:罗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