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贯彻落实水利部新的治水方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土保持的新要求,提出将保护水资源,建设水环境作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和应对"非典"等各种可能的卫生突发事件的关键,调整产业结构,限制(直至禁止)化肥、农药的使用,保证重要水源区水质和首都人民饮水安全,改善郊区生态环境。为此,决定由市农委、市水利等部门对郊区水源保护地区的生活污水、垃圾、养殖粪便和面源污染等进行调查规划,一并纳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程。
北京市赋予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新的理念和内容,以水土流失防治为核心,加强水资源保护,在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区、旅游景点和村镇建立简易水质改善和净化设施、村镇小型垃圾填埋设施,建设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目前,北京市正着手构筑封河育草、生态保水、自然修复三道水土保持防线。第一道为封河育草防线。即在山区河道两岸退耕还河还湿地,净化水质;第二道为生态保护防线。即在山麓、坡脚农业种植区,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减少面源污染;第三道为自然修复防线。即在远山中山及人烟稀少地区,实行全面封禁,禁止人为开垦、盲目割灌、放牧等生产活动,变生产区为保护区,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实现生态修复,自然保水。这三道生态防线有力地保护了首都水源。
截止6月,北京市2003年已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7平方公里,密云水库游、怀柔水库上游退稻还林5300亩,水库上游减少使用化肥、农药17吨。为防止水源区水体污染,对山区58座大中小型水库、1409个集中供水厂和自备水源井全部实行封闭管理。
编辑:全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