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国如何破解“水困局”? 互联网+力促全过程监管

时间:2016-01-25 11:13

来源:E20环境平台

评论(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和谐地交织互融是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高愿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很难避免对于水资源的侵扰和各类问题的出现,在面对“水困局”的同时,如何掌控甚至破解“水困局”更成为当前水务领域的重中之重。我国水资源不但面临短缺问题,还存在着水污染严重问题。援引新华社报道,中国有27.2%的河流、67.8%的湖泊水质为三类以下,无法饮用,23.1%的湖泊处于富营养化污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67.9%。“达标率67.9%看似挺高,但这部分资源多在西部人迹罕至的地方,而东部人口密集的地方,水污染情形严峻。”水资源专家王浩院士说,全国废污水排放量居高不下,一些河流的污染物入河量远远超出其纳污能力。

blob.png

我国已经充分认知水污染问题对于百姓生活、社会发展、生态利用等领域造成的严重影响,在开启“十三五”规划的关键阶段,中国迫切需要重塑新时期大国治水战略以应对“水困局”。继去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的颁布,国家对于“水十条”的全面落地执行更为重视,日前从环保部获悉,环保部正在编制“水十条”实施情况评估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预计今年出台。值得注意的是,问责制将进一步细化落实,环保部将和各省市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地方若治理不力将面临强力问责。

据相关人士透露,让“水十条”落地,通过在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进行强力监管,铁腕治污将进入“新常态”。环保部将陆续出台配套措施、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

互联网+的应用将有力地加强水务行业全过程监管的能力,也正是信息化和先进科技的发展让更严格的、更真实、更保密的实时监测有了可以实现的基础。日前在浙江省召开的全省环境卫生监督工作研讨会上就领略到互联网+水务卫生监督的先进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已经在浙江省全面实施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blob.png

 工程师面向浙江省全省环境卫生监督部门讲解WaterViewTM水质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与操作

在2012年之前,WaterViewTM水质综合管理平台已参与到浙江省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工作中,支持全天候7×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有力地提高了浙江省饮用水卫生监督的效能。而随着技术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水环境卫生监测的进一步深入,也促进整套监督系统平台的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以便更加适应浙江省卫生监督局的工作需求,2015年,对浙江省饮用水卫生水质在线监测管理平台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扩容,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加了近百个监测站点,增加了仪器状态模块和手机/平板等移动端支持,完善了邮件报警功能和公众查询平台等功能,特别是实现了目前国内外主流厂商及相关品牌的水质监测仪器设备的数据采集能力,真正实现了无障碍的数据互联和柔性化的互联网共享能力。此次升级帮助浙江省卫生监督局扩大了饮用水卫生监控管理范围,还实现及时快速地掌握水质分析仪器的运行状态,预防和及时发现仪器出现各种故障隐患,进一步加强了浙江省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

这套“WaterViewTM水质综合管理平台”是安恒集团基于水联网®——互联网+智慧化精细水管理理论,充分践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安全、和谐、可持续的发展需求,结合最先进的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可视化呈现技术自主研发而成的云端在线监测管理平台。目前,“WaterViewTM水质综合管理平台”已经深入融合到污染源监测、地表水监测及饮用水卫生监测等水环境监测领域中,形成综合性智能多源感知体系。WaterViewTM水质综合管理平台结合GIS、SCADA、专家远程支持等功能,柔性地接入和采集国内外主流厂商及相关品牌的各类监测仪器设备数据信息,通过对水质信息的云端大数据分析进行识别、监控、模拟和预测,24小时全天候实时反映水质污染变化,及时预警水质异常情况的出现,业已实现大幅提高环境监管和卫生监督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以灵活高效的智慧化精细水质管理,形成十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blob.png

WaterView水质综合管理平台系统界面

目前,WaterView水质综合管理平台在内蒙古氨氮污染源监测、安徽合肥饮用水源水质监测预警、浙江饮用水卫生在线监测管理等项目中均有成功的应用,对我国水污染的治理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已经造成“水困局”,作为水务卫生及泛环保领域的管理者、参与者都已经充分意识到破解困局的严峻挑战,而WaterViewTM水质综合管理平台作为互联网+水环境卫生监督的信息化利器,将鼎力支持环保部将全面落实“水十条”,从各类水污染的源头治理开始,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等制度,早日实现“碧水蓝天”地幸福中国梦。


编辑:陈丹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