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水十条发布并落地以来,水环境的治理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水务行业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机遇期。
6月7日,新华网特别邀请中信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中信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郝维宝,就如何打造环保水务领域领军企业这一话题对其进行了专访。
客户信赖就是最好的荣誉
随着市场占有率的快速提升以及凭借技术上的优势, 中信环境技术近年来还取得很多荣誉。“在行业里面我们获得的荣誉相对来说也还是比较多的,比如我们承接了很多业内比较大的标杆性的项目,如我们2010年投入的10万吨/日广州京溪地下净水厂,这也是当时第一个投入实际运营的国内最大的地下污水处理厂;2012年投入运营的15万吨/日辽阳中心污水处理厂,2014年投入运营的20万吨的福州洋里污水处理厂项目;以及2016年6月份投入运营的75万吨的成都的3、4、5、8污水处理厂,这些项目都是我们技术实力的展现。同时我们在业内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并且获得了一些荣誉。 比如我们在中国各地运营的大概近百家水厂里面,其中望塘水厂获得全国十佳达标单位等,孟州水厂或“全国优秀达标单位”等荣誉称号。整体来说我们公司的技术和运营管理水平获得了当地政府和客户的信赖和广泛的认可。”郝维宝称。
走出去一直是企业躲不开的话题,而国际化也是中信环境技术的重要战略。“ 首先我们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其次在中信控股收购中信环境技术完成之后,我们还可以结合中信集团的整体优势,发挥内部资源的协同优势。大家可能都知道,中信集团是一个跨行业的多元化的跨国企业,在金融领域有中信证券、中信银行、中信信托等实力突出的金融机构,金融牌照齐全,同时在非金融领域我们也有一大批企业,在市场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在资源能源、机械装备制造、工程承包以及在节能环保等行业的比较优势还是非常突出的。”郝维宝称,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集团内部的行业分布广泛、渠道众多、资金雄厚、资本运作的实力以及行业支持等方面的协同优势,协助中信环境技术开发国内的资源,同时也根据我们国家倡导的“一带一路”发展方略,在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各地进行国际布局和业务推进。
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综合环境投资企业
对于公司的技术优势及独特性。其称,“中信环境技术的优势主要是体现在膜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上面,中信环境技术主打的是膜法水处理技术,尤其是膜生物反应器(MBR),中信环境技术是这个技术的发明者,公司拥有30多项核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专有生产技术和产品技术设计等一系列知识产权。可提供系列浸没式膜产品和压力式膜产品及其集成膜系统,同时为世界知名企业提供OEM产品订制服务,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同时拥有热致相转移及溶剂相转移制造技术的超微滤膜制造商,也是唯一一家能根据客户不同性能要求量身定制膜产品的公司。在新加坡建有国际一流的膜研发中心,拥有国际一流的博士后以及团队专家,在中国绵阳、南通、北京等地设立了世界先进的膜生产基地,团队力量很雄厚,技术储备很雄厚。”
“目前中信大概涵盖了五十多个行业,基本上每个行业我们都能成为其中的一个领先者或者说是佼佼者。”对于中信的未来郝维宝信心满满,“对中信环境投资集团来讲也不例外,我们也是希望在三到五年的时间之内,通过中信的品牌优势、整体的业务布局、资本运作和内外部协同的资源和渠道,争取把中信环境以及中信环境技术在内打造成在细分领域排名前三到前五的综合的环境投资企业。”
“ 在水务领域我们目前根据市场的情况侧重于水处理,主要是工业废水和市政废水的处理,我们收购的中信环境技术公司在工业污水处理和市政污水处理方面有非常明显的技术优势,我们也希望在工业污水和市政污水处理方面双管齐下,争取在“十三五”期间把在工业废水方面的领先优势继续扩大,同时在市政污水处理领域也快速扩大我们的市场规模。”郝维宝表示。
借技术优势布局水务领域全产业链
“中信集团一直是咱们改革开放以来的窗口,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金融和非金融混业经营的、多元化的大型国企。中信集团在这几年对节能环保特别重视,也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环保方面的投资公司,即中信环境投资集团公司,我们于2015年控股收购了新加坡的一家环保上市公司,也就是现在的中信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核心业务包括:水务投资、工程建设、运营管理、高性能中空纤维膜研发制造。”郝维宝称。
对于“十三五”期间公司有哪些发展规划,在环保领域如何发力?郝维宝表示,“十二五”末我们控股收购了新加坡的这个上市公司后,目的是为了实现中信环境在环保领域发展的规划,中信环境投资集团在环保领域的布局主要有三个大的板块。一是水务板块也包括流域治理这个细分领域;一是固废、危废、土壤修复业务板块;再一个是节能服务这个板块。收购的新加坡上市公司是在水务领域的布局,希望借助中信环境技术的技术优势在水务领域培养我们重要的投资、建设及运营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争取在整个“十三五”期间把中信环境投资集团在水务领域的布局做到比较完善的布置。
编辑:李晓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