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广西贵港市节能环保“十三五”规划印发:到2020年环保产值突破300亿元

时间:2017-04-10 14:37

来源:贵港人民政府

评论(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初步得到发展。

随着广西贵港北控水务环保有限公司、贵港市智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桂贵环保咨询有限公司等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华奥新能源汽车、广西益达新能源电动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电动车项目相继落地投产;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建设;广西贵港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农垦糖业集团西江制糖有限公司等公司在工业节能改造方面不断改造提升,我市在环保产业(含环保服务业)、节能产品、工业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产业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体系。

(二)产业领域不断拓深。

 贵港市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行业主要有新能源汽车及电动车、造纸业、节能建筑材料制造、环保建筑材料制造、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其中华奥汽车制造项目首批新能源客车已于2016年底成功下线,中国-东盟电动车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已签约入驻50余家电动车企业;造纸业2015年产值约13.85亿元,主要包括了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蔗渣制漂白浆项目等纸品制造;节能建筑材料、环保建筑材料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制造业2015年产值约34.96亿元,主要包括了华润水泥、广西贵港市西江节能锅炉有限公司等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2015年产值约2.75亿元,主要有广西贵港北控水务环保有限公司贵港市生活垃圾焚烧电厂一期项目等;科学研究(如贵港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等)、技术服务业年产值约为0.21亿元(如广西桂贵环保咨询有限公司等)。初步统计,我市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领域的年产值约53.19亿元,约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3%。

(三)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得到巩固和发展。

目前,全市共有工业园区6个,即贵港市产业园区、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桂平市产业园区、平南县工业园区、覃塘区产业园区、港南区工业园区,园区沿郁江岸线呈东西向分布。其中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是全国第一个批准设立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贵港市产业园区的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加快建设,主要以打造煤—电—热力—制糖—制浆—造纸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覃塘区产业园区拥有一批特色鲜明的水泥、建材、化工、新能源等产业企业,在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循环化改造基础,如理昂生物质发电公司利用树皮等农林废弃物发电,同时为周边的木材加工企业集中供气,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部分领域特色鲜明。

重点在制糖、建材、钢铁和化工等耗能企业中进行政策和资金支持,大力组织实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和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工程。

2015年期间全市共获得自治区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198万元,自治区下达贵港市生态广西引导资金115万元,市直补助和奖励重点污染减排项目资金230.43万元。通过一系列措施,2015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综合能源消费量486.12万吨标准煤(当量值,下同),同比下降4.33%,全市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7%(全年目标任务下降7%);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约束性目标任务。

(五)城镇环保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我市共获得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5937万元,已100%完成支持的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市城镇污水、废气、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已基本完善,实施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项目403项,实际实施了409项,已完成405项,完成率为99.02%;削减化学需氧量7157.58吨;氨氮827.03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六)经济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

以广西贵港北控水务环保有限公司建设的贵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代表的废弃物再利用企业、以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循环化利用企业、以华润水泥为代表的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产业、以华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台泥(贵港)水泥有限公司为代表工业节能企业正在蓬勃发展。总之,贵港市的经济发展模式正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逐步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

二、存在问题

贵港市节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产业结构以传统资源加工型为主。

贵港市工业在全区相对落后,以资源加工型工业为主,要扭转工业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还需更多的投入。

(二)节能环保产业缺乏大企业引领

贵港市节能环保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偏小,加上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低,门类相对单一,产业的整体水平不高、竞争力弱,缺乏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且对经济增长贡献大的节能装备生产制造、环保产品制造等大企业,企业数量较少;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缓慢,专业化水平不高,政府引领和扶持力度不大。

(三)节能环保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贵港市节能环保企业多以资源综合利用、节能产品制造、工业节能企业改造、环境服务咨询、环境监测技术服务为主,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关键设备主要靠引进,自主制造、创新、研发能力不强。同时,贵港市从事节能环保的专业性科研机构和科研队伍较少,从业人员结构难以适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需求。

(四)区内外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对我市的冲击。

区内南宁等城市和先进省区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起步早、技术力量强、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在技术、运营经验等方面占有先机,对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形成极大的挑战。

(五)政策措施不完善,配套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贵港市在节能环保产业领域没有完善的环保法规、标准体系及专门配套的地方性政策措施,政府激励政策少且优惠不明显。在信贷、税收、技术创新、市场培育等方面没有一套有效的鼓励扶持政策,部分符合节能环保理念要求的项目及设备无法享受财税优惠政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政策尚未到位。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资金缺乏,投融资渠道不顺畅,信贷成本过高,缺乏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向节能环保产业投资的可操作性政策措施,融资困难。另一方面,没有行之有效的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产品和工程质量等管理制度,节能环保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

12345678...11

编辑:程彩云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