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污泥处理技术和难点分析

时间:2017-10-30 17:28

来源:惠果环境

评论(

首先,污水处理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将污染物转移到了污泥中。所谓的污泥,其实是各种微生物与无机物质的组合,在污水处理工艺中,大部分有机污染通过微生物的降解转换,转化成自身的蛋白质等细胞成分,以及CO2,氮气等等物质。但确实存在许多物质只是被吸附到微生物组成的菌胶团中。

污泥处理技术和难点分析

污泥处理技术和难点分析

这也就产生了诸多污泥的负面影响,如果处理不当,遭到雨水冲刷或者本身含水率比较高(比如超过80%),水中的污染物会重新回到水体中,而且水中的微生物也会对人体、动物、生态环境等造成负面影响。如果印染废水所产生的污泥处理不当,将会把整条河流染色;其他污水比如含铬废水、重金属废水等等所产生的污泥处理不当,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污泥也属于危险性固体废弃物,我习惯简称危废。

我经历过若干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当然城镇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相对于整个污水处理行业来说,其负面影响性相对较小,但也不能忽视。这些水厂中,绝大部分的水厂对污泥的处理只能将含水率处理到80%以下。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投资、运行成本。 传统的带式压滤机处理成本低,而且投资小,维护方面相对简单,工艺成熟。而板框压滤机就可以将污泥含水率处理到50%以下,体积将大大减少,而且此时污泥作为燃烧使用时,热值也能够达到要求。但是迫于政府对项目总投资的限制,做BOT的公司不可能自己额外增加投资,除非政府同意增加水价,实现额外投资的汇报回收。

污泥含水率的下降可以通过设备升级来实现,投资相对较小。但是后续的作为燃烧材料、制砖、制作肥料等等联产项目,需要政府在吸引投资的政策上给予优惠。现在已经有N多此类企业,做的也非常好。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生命力旺盛的污泥处置联盟,联合开发污泥市场。

综合起来,所谓的困难之处就是政府的支持力度、各地环保部门的监管以及政策导向性强制环保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对于企业来说,如果给予良好的投资回报率,那么选择诚信、权威的企业,相关企业的联产,这个市场的产值绝对不止是几个亿的问题。

污水厂产生的污泥,在学术上一般称作污水污泥或城市污泥,前面已经有不少人提到污泥的组成,这里不在累述,重点讲两个方面:

首先是污泥的干燥问题,经污水厂脱水的污泥,含水率在80%左右,大致是一份泥四份水,假如可以干燥至含水率20%,那么其体积将缩至原来的1/5,对于每年如此大的污泥产量,降容率相当可观;此外,干燥后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前景也更好。

鉴于污泥中有机质含量高,热值相对较高。我曾经做过测试,含水率(外水)10%左右的城市污泥,热值高达10MJ/kg(标煤的热值为29.3MJ/kg),这里的污泥样本还是未经雨污分流的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其中的灰分含量高达50%,降低了污泥热值)。

假如污泥的干燥成本降低,完全可以把污泥丢到电厂燃烧发电。

其次,是污泥的资源化利用问题,现阶段比较成熟的技术就是焚烧,污泥中的重金属限制了其农用,而热解技术虽然可用于生产生物油和活性炭,但那气味简直难以忍受,而且流化床热解技术实在是不成熟(实操阶段发现,主要是流化床无法自供热,发明的双床操作难度大,包裹电热丝的话成本太高)。

一、污泥来源

首先要界定下污泥这个概念。广义上来讲,污泥包括污水污泥(即市政污泥,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后的产物,包括初沉污泥、剩余污泥以及一部分沉砂池的污泥等)、工业污泥(工业污水处理后的产物,因工业废水的来源不同而性质迥异,比如可能含油、含某种物质特别高等)、管网污泥(管道清淤得到的污泥)、给水污泥(自来水厂产生的污泥)以及河湖底泥(如疏浚河道挖出的底泥)。

一般意义上,我们指的是污水污泥,这一类最为常见,性质接近,产量巨大,所谓的“污泥围城”说的也是他。

二、处理处置的必要性

污泥的性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及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使得他具有利用性的一方面(这也是污泥土地利用的基础);另一方面,污水含有的部分污染物质转移到污泥中,导致污泥含水量高、有强烈臭味,并且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以及铬、汞等重金属和二恶英等难以降解的有毒有害及致癌物质,若未经有效处理处置,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威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使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效益大大降低,更引发多起社会公众事件。

三、为什么处理处置有难度

这个问题问得好,十多年前人们在问:“为什么污水处理这么难?”,现在没人问这个问题了,为什么呢?因为十多年前人们不重视,后来发现污水必须处理,不处理不行,于是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这个最重要)花大力气治理水的问题。污泥也是如此。

观念上的不重视、重水轻泥是导致污泥处理处置现状的根源。

原来没人重视这玩意,觉得污水厂只要把水处理完就好了,至于产生的这点污泥,随他去吧。“白天分分开,晚上并并拢”,说的就是这个(最近几年出现了几个偷排污泥的典型案例,那以前就没有吗?只是觉得不够上新闻而已)。于是,政策缺失、资金缺乏、意识淡薄、技术落后等一系列弊病暴露出来,导致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您看看之前的相关规划就知道在资金投入上的差距了)。

比如标准前后不一的问题:为了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行难度,之前就简单规定出厂污泥含水率80%即可,可问题是:80%的脱水污泥能去哪呢?填埋有隐患,焚烧热值不够,至于堆肥和消化,压根就没运行的好的。这样前后过程都不衔接,怎么能搞好呢?唯一的优点是:出了问题谁都没有责任,反正污水厂合格了,填埋和焚烧设施也有自己的准入标准,最后问题没解决,但是各方都没责任,索性倒河里吧!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