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花大钱费大劲,却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情况,福绵区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紧紧抓住“粪污资源化”这条主线,把粪污还田利用作为养殖污染治理的根本出路,统筹考虑畜禽粪污养分利用和当地种养业发展实际,对高效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下决心改变工业治污的思路,突出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逐步构建起了一套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为基本遵循、以执法监管和培育市场机制为手段、以管理和主体责任落实为依托的新型机制,即“截污建池、收运还田”的福绵模式。
二、主要做法
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福绵区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治理养殖污染过程中不搞简单的一拆了之、一禁了之,而是更多考虑生产生态协调发展,从资源化利用出发,从结果导向出发,找对策想法子,最终确定了“种养结合,分类指导”的路径,即采取种养结合、农牧联动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分类指导规模养殖场和小散养殖户。规模养殖场方面,探索推行多种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更多落实养殖场主体责任,严格执法监管与加强指导服务同步推进。散养方面,要求养殖户将粪污经沼气池或化粪池处理腐熟后,就地储存,政府组建畜禽粪污收集服务专业合作社,收集畜禽粪污并转运提供给种植业主,实现就近还田。在具体推动过程中,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堵源头促利用,在谋划思路上下功夫
福绵区在谋划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路径时,充分考虑了气候和空间因素。在气候方面,当地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高,热量充足,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粪污发酵周期短,一般15—20天就可以发酵腐熟,而且能够全年发酵。在空间方面,福绵区地处桂东南丘陵盆地,地势较为平坦,全区总面积只有787平方公里,养殖户和种植户空间布局相对紧密,畜禽粪污转运成本低。而且福绵区土地流转率排全区前列,种植面积广,对畜禽粪肥的需求量大。
目标和方向明确了,让种植户接受畜禽粪肥,让养殖场户花钱建设施,让畜禽粪污施用到田里去,具体推动难度仍然很大。福绵区反复研究,以责任落实为重点,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体系和保障体系,明确县级政府牵头抓总,各相关主体各负其责,既有政府资金支持、技术指导服务等“胡萝卜”,也有严格执法监管,对违法直排行为零容忍的“大棒”,建立起一套环环相扣的组织体系和社会动员体系。对政府部门,要求严格落实部门职责,统筹发挥各部门力量,既强化指导和支持,也加强监管和执法。在推动工作过程中确保部门责任落实到位、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工作到位。对养殖户,要求落实主体责任,按要求建设足够容量的贮液池,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液体粪污全部进入池中贮存发酵。封堵排污口,杜绝违法直排风险。对种植户,通过宣传培训、示范带动等手段,提高施用畜禽粪肥的接受程度和积极性,为粪污提供利用出路。对第三方主体,按照“政府支持,合作社主体,市场化运行”方针,为种养主体提供对接服务,通过合理的受益者付费机制保证正常持续运营。
(二)强执法降成本,在提升参与治理积极性上下功夫
养殖场户是养殖污染治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关键主体,如果养殖场没有压力、没有动力参与到治理工作中,治理效果势必大打折扣。福绵区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节本帮扶,“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有效提升了养殖场户参与治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福绵区组织村干部深入养殖场户,逐场逐户清点核查,以存栏10头生猪为线,摸清了全区养殖场户底数并登记造册。在此基础上,印发《南流江流域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攻坚包联挂点工作方案》,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包联挂点机制,将全区在册养殖场户按区、镇、村三级联动包联挂点,各级领导干部分别担任负责人,实行全程动态监督服务。发挥社会监督力量,在养殖场户门口张贴环保监督牌,列明各级包联责任人和举报电话,同时探索更加高效的信息化方式,在监督牌上增加二维码,群众如果发现违法排污等行为,扫一扫即可提交举报。加强执法力度,对直排场户下达限期整改通知,整改不合格的由执法部门全部封堵排污口。时刻保持打击违法直排的高压状态,提升违法成本,2018年共有27家养殖场户因违法直排等行为接受行政处罚。
在强化执法监管的同时,福绵区还深挖成本潜力,想方设法减轻养殖场户负担。深入养殖场户了解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和流程,得知租用挖掘机挖池成本占比最大后,区委区政府通过村干部组织、养殖户报名的方式,以村为单位租用挖掘机整建制挖池施工,大幅降低了机械使用成本,每个养殖户挖池施工平均成本从1500元下降到500元以内。在建池材料上,福绵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深入研究建池工艺和建池材料,经过多次对比试验筛选出防渗性能好、造价低的材料,在同等防渗效果下,可比普通水泥池节约三分之二的成本。
(三)提信心减顾虑,在推广畜禽粪肥使用上下功夫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