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刘世锦:中国经济初步确立中速平台 呈现六大增长新动能

时间:2019-12-09 15:12

来源: 全联环境商会

评论(

新动能之三:低收入阶层的人力资本提升

提升低收入阶层的人力资本更为重要。要建立反贫困的长效机制。立足于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创造财富能力。通过改善基本生存发展环境,尤其是医疗、教育、文化等条件,重点提高年轻一代人力资本,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创业发展机会。教育是贫困地区年轻一代如何发展的关键因素。

加快农民工进入和融入城市的进程。农村进城人员对城市发展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为他们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并非“施舍”,而是他们的“城市权利”。重点要解决好农民进城人员的住房问题,不仅对他们安居和融入城市至关重要,同时也能带动大量的消费需求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建立覆盖全国的“保基本”社会安全网。加快实现全国统筹、异地结转,增加便利性,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新动能之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

消费结构升级是中国经济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商品消费增长趋于平缓,包括医疗、教育、文化、娱乐、养老、旅游等在内的服务性消费进入快速成长期。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包括研发、设计、金融、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本服务等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将更快增长。

由服务型消费和生产性服务业构成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正成为拉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新主导产业。

推动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具有更多依赖不可编码知识、新技术不宜传递等特点,对外开放的深度将超过以往。

产业内优胜劣汰,集中度提高,头部企业市场份额上升,企业破产退出增加,是产业转型升级、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过程,只能适应,难以回避。

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的制造化,从人才、技术到企业内部结构调整、企业间购并重组,促进二者融合发展。

新动能之五:前沿性创新

全球创新前沿“无人区”的创新增加,由过去的主要“跟跑”,转为部分“并跑”和少数领域“领跑”。

前沿性创新较多集中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领域,中国的优势体现在消费市场巨大、产业配套比较完整等,易于形成商业模式和实用技术,由商业模式创新拉动技术创新。

但最大短板是基础研究滞后,创新后劲不足。因此,要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不动摇。传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应用界限已被打破。既可以把技术转化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也在相当大程度上能够推动科学前沿重大问题的突破由国家集中资源开展的创新项目,应聚焦于公共产品范围内的“卡脖子”问题。新形势下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有效运行机制,还有一个探索过程。如何从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和运行机制中摆脱出来,把政府力量、市场机制、科技发展规律有效结合,将是一个大的挑战。

促进创新要素流动聚集,形成一批区域性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市。并非人为指定的,而是在竞争中形成的,主要取决于能否形成吸引聚集创新的体制政策环境,包括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稳定企业家、科研人员的预期,促进创新要素流动,为创新提供全链条的金融支持等。

加快补上基础研究薄弱的短板。在创新活跃地区,可设立若干个高水平教育研发特区,在招生、人员聘用、项目管理、资金筹措、知识产权、国籍身份等方面实行特殊体制和政策。

新动能之六:绿色发展

形成绿色发展新共识。绿色发展包括但不限于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从绿色消费,到绿色制造、绿色流通、绿色融资,再到绿色创新,一个完整的绿色经济体系逐步形成。

绿色发展不是对传统工业化模式的修补,而是与之相竞争并可能获胜、更具优越性的一种新发展模式。传统增长方式的成本和绿色发展方式的收益过去是外部化的,要使之内部化,重新定义投入和产出、收益和成本。将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之间相互冲突的关系,转化为相互融合和促进的关系。

不能把绿色发展看成经济增长的代价,甚至拖累增长速度,而是重要的消费、创新和增长新动能;不仅要做减法,更重要的是做加法和乘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要过生态资本服务价值度量、核算、交易这一关,解决好“算账问题”。因此,需要推动基于“生态元”的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核算,核算尺度的内在一致性,价格的市场化决定,核算成果的数字化、工具化应用。

由传统工业化发展方式转向绿色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说,是要有一套新的绿色技术取而代之,以降低成本、提供效率,提升竞争力。

“十四五”期间推广一批较为成熟、能够带来明显经济社会效益、起到示范作用的重大绿色技术。包括水、能源、交通、建筑、食品和产业(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等领域,技术的搜集、比较、评估,支撑性体制机制和政策。

增长新动能的特点

刘世锦最后总结增长新动能的特点:一是对制度质量的要求相当高,“半拉子”或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是无法适应的。必须下决心解决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卡脖子”问题,才能过好这一关。

二是虽然也会有一些热点,但像以往基建、房地产、汽车等大容量的支柱产业基本上看不到了,增量更多以普惠方式呈现。

三是增长大多是“慢变量”,很长时间的努力未必见到大的成效,“立竿见影”的情况不多了,对耐性、韧劲、战略定力的要求明显提高。

12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