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水生态治理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重要一环,对于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成都而言,尤为重要。而建好污水处理设施无疑是成都做好水生态治理的坚实基础,是成都深化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12月29日,成都市中和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实现通水调试,该项目每天能为成都中心城区处理30万吨污水。这将为锦江水生态治理注入更多“源头活水”,将让蓉城大地水更清、河更畅、湖更美。
01
服务范围
服务面积为199平方公里 项目分厂内和厂外工程
整洁干净,是走进成都市中和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的第一印象。
据成都环境集团所属排水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位于成都市高新区中和片区,污水处理能力为每日30万吨,服务成都市第七排水分区的成华路东侧、南河、石牛堰、府河、绕城高速、东风渠、机场高速、成华公路西侧。目前该区域服务面积为199平方公里。
据了解,该项目主要分为污水处理厂厂内工程和厂外工程,其中厂内工程为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厂外工程包括新建130万吨/天的分水井、30万吨/天的调水泵站、污水重力管、污水压力管、尾水管线。
02
先进工艺
采用MBR膜处理工艺 出水水质优质稳定
成都市中和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从第九再生水厂外泵站进水管设置分水井分水,经调水泵站加压后进入污水厂处理。
成都环境集团所属排水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的总体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单元、生化及膜处理单元和污泥处理单元。
污水在这个污水处理厂里具体是怎样变清的呢?
据了解,污水进入厂内后首先经过预处理,在中、细格栅除渣、曝气沉砂池除砂、膜格栅最后除渣,再经过生化池、膜池处理净化、紫外线消毒后排至锦江。出水标准达到《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311-2016)标准。
MBR是一种将膜分离与传统生物处理工艺有机结合的新型高效污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好,用地面积小。
谈及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成都环境集团所属排水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膜生物反应器采用PVDF膜,其表面孔径只有0.1至0.4微米,能够高效地进行固液分离,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优质稳定,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对细菌和病毒也有很好的截留效果,出水中大部分指标可直接达到相关排放标准,直接回用,省去活性污泥法中的常规深度处理工艺。
03
再生利用
促进城市发展、改善生活环境 再生水就近回用可有效节约水资源
众所周知,城镇是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是必备的基础设施。在经济高速发展形势下,必须保证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成都环境集团所属排水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成都市中和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提高了成都市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对促进城市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该项目出水完全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的要求。
该项目工程设置了再生水回用装置。目前生产的再生水主要在厂内使用,用于中格栅、细格栅、膜格栅、浓缩机、板框压滤机的冲洗以及膜组件的离线冲洗,除此之外还会用于厂区绿化和道路冲洗用水。
成都环境集团所属排水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再生水回用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节约成本。除供该厂回用外,今后还可以供附近居民杂用水和城市绿化用水,以实现城市污水资源化。
04
纵观全局
深化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 持续推进绕城内污水专项治理
纵观全局,中和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的通水调试是成都深化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的一个生动缩影。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出台《关于优化水务管理体制构建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的试行意见》,提出将按照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管理理念,对全域供水、排水、净水、治水实施闭环管理,构建覆盖水源地、水厂、用水户、排水户、污水收集、城市排涝、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河湖水生态治理的系统管理体系。同时,为加快实施锦江水生态治理2.0版,加紧补齐排水设施短板,持续改善锦江水体质量,成都出台了《深入实施绕城内污水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0—2022年)》。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水务局将稳步推进‘5+1’区域、天府新区和东部新区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试点,构建水务全行业监管体系,建立水务工程和项目投资建设管理运维一体化机制,探索积累改革经验,逐步向全市推广,鼓励区(市)县按照市上改革要求自主改革创新。
那么相关项目建设推进得如何?
中和污水处理厂二期已通水调试,其他相关项目都在有条不紊推进中。
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第六、七、九再生水厂提标改造即将完成,目前正加快推进洗瓦堰、骑龙、七厂二期、凤凰河二沟等4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46万吨/日)前期工作。
成都环境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70年水务经验,成都环境集团将勇于担当,开拓进取,加快水源工程建设,推进供水全域整合,实施排水管网普查整治,创新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助推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
编辑:徐冰冰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