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成功创业者
02他们的创业契机
【本节概要:13位创业者全部有环境专业背景(通过读书或工作),其中10位有“打工人”工作经历,两位有科研工作经历;有三位受到老师的启发或直接帮助;有两位曾就职于同一家环境公司;有三位连续创业者;绝大部分有大学以上学历,部分有博士学位】
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
13位创始人的创业契机各不相同,而常规创业准备方面,找团队、找赛道、找融资等等,也各有各的招数。比较共性的部分是,除了涞澈科技创始人、CEO陈方鑫是博士在读期间即创业外,其他创始人都有工作经历,他们的工作经历有的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阎中、潘建通),有的来自环境企业和其他相关行业。
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培博士陈方鑫正式创办涞澈科技。
陈方鑫
读博期间,他对国家环保政策、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国际上环保发展状况有了比较深入的认知。再加上良师影响,他觉得自己在环境工程读了将近十几年的书,一定要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转化成社会价值,创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中源创能创始人、执行董事阎中也在读研、读博期间遇到了自己的良师。2004年他去北京环科院读硕士,导师是王凯军老师(行业著名专家,现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2008年,王老师工作调动去了清华大学,阎中继续跟着王老师做一些相关的项目,其中一个课题是科技部委托王老师负责的有机废弃物生物处理。
王凯军,在2020(第十八届)水业战略论坛上
当时王老师还是政协委员,在环保方面,给北京市和国家提了很多建议,他提出,环保领域有两个很重要的点被忽视了。一个是北京市大量的餐馆、饭店、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没有进行单独处理,而其性质跟生活垃圾不一样。还有一类是以北京的新发地为代表的果蔬市场和农贸市场产生的垃圾也没有得到重视,没有实现单独处理。这两部分垃圾都是很好的生物质资源。
所以王老师非常早就提出来,需要把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得到科技部的重视。科技部让王老师牵头做这项工作。阎中全力支持王老师的工作,全面参与到课题中来,越来越觉得这确确实实是值得去做的事。
等到2010年项目结题,相关研究已经做了很多,又碰上舆论关注地沟油事件,餐厨细分领域已经有起飞之势,国家发改委当时又提出来要建100个试点城市(2010年5月,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和农业部等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阎中彼时思考自己的未来发展,觉得科研院所不是自己的追求和兴趣所在,再结合自己之前的研究和政策方向,他觉得去做一个企业是比较好的选择。
最后一个真正的契机是,为了答复政府高层提出的一个环保问题,王老师拉着阎中和他的课题组同事以及其他一帮专家,到某地封闭了两周时间。
阎中,在2019有机固废资源化论坛上
正好阎中和这位同事分在一个房间里,他们俩每天除了完成工作,就是讨论都感兴趣的点,以及想做的事,最后不约而同地认可了创业选项。封闭结束后,俩人立刻着手创立了中源创能。一边创业,阎中一边又去清华大学读了工程博士,他的研究方向正和自己的创业领域吻合。
博汇特创始人、董事长潘建通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在导师帮助下以人才引进方式留校,不过大学工作难以抑制躁动青春,德国技术浸染近三载后,他踏上了创业征程。
有趣的是,毕业之前,他曾经短暂地在当时任职通用技术集团的薛涛(现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研究院执行院长)所管理的部门里实习过几个月,然后匆匆辞职了。我尝试问过薛涛原因,他含笑不语,给我留下了无尽遐想。
潘建通,在2020(第十二届)水业热点论坛上
迟金宝、陈凯华是潘建通的大学同窗,后来分别读了博士,三人于2009年创立了博汇特。
谈到博汇特的创立故事,不得不从它的名字起源说起,博汇特创立之初,定位主攻生化高效技术,博汇特的LOGO由此产生。三位创始人,迟金宝、陈凯华和潘建通的名字尾字声母碰巧也是BHT。又以BHT翻寻贴切的中文名字,立名博汇特,意在博取众家之长,汇集天下英才,以创新技术行特立独行之事。
苏科环保创始人、总裁宋灿辉本科和研究生都在华中科技大学完成(环境工程学士,生态学硕士)。
宋灿辉
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他在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处任职,一年后来到杭州锦江集团,负责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处理的设计、项目建设、调试和运行管理。2013年创业,经过十年实践与积累,在宋灿辉带领下,苏科环保从环保新兵,成长为与国际接轨的科技型新兴企业。联合世界五百强住友电工,成为住友电工环境事业部在中国地区唯一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引进先进材料,共同开发领先的五大应用技术,推动水处理的节能及系统稳定。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