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案例】誉鼎环境:采用多段炉工艺实现颗粒活性炭再生

时间:2021-07-07 14:53

来源:E20环境产业圈层

评论(

E20环境产业圈层汇聚了数百家中国环境产业 中最优秀的企业,积累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行业案例。为促进行业交流进步,便于行业同侪互学互促,推动中国环境产业转型升级。E20环境产业圈层特推出2021中国水务案例专题,展示具有示范意义的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敬请关注!

同方水务淮安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

项目名称:同方水务淮安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

推荐单位:南京誉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尚鼎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参与环节:工程总包

项目所在地:江苏省淮安市

项目概况

淮安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设计规模20,000m3/d,工程用地总面积40,598.49m2,出水水质标准由《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939-2006)中一级标准提升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COD指标从120mg/L降低到40mg/L,氨氮从15mg/L降低到5mg/L,TN降至15mg/L。深度处理单元设计工艺为“气浮池+活性炭吸附系统+过滤池”。

项目示范意义

本工艺是更加可靠稳定的提标改造工艺,耐冲击性较其他方法更高,对前方工艺出水COD要求并不是十分严格,出水水质稳定,对难降解有机物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较其他工艺小,且无固废产生。

项目亮点介绍

(1)实施效果

出水水质标准由《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939-2006)中一级标准提升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颗粒活性炭吸附工艺对难降解有机物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再生后其吸附性能可恢复到新炭的90%,再生技术安全可靠、再生成本低。

(2)社会效益

活性炭吸附再生工艺在全封闭条件下,无臭气等排出,无需催化剂,无固废产生。

(3)生态效益

提标改造后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产业园区水质达到提升,无废气排出,改善园区环境。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多段炉

(2)技术工艺/装备原理

多段炉由几个至十几个在水平方向平行叠加的圆形炉床组成,全部炉床均采取自支撑方式固定于由普通钢板卷制而成的圆筒形外壳内,炉床直径根据物料量多少由1.8m到8m,外壳内衬有耐火材料。从炉子的顶端接收给入的固体物料落在炉床上,物料由安装于低转速(0.5∼3rpm)中心轴耙臂上的耙齿逐级翻动,落入下一炉床,炉床下料口内外交替排布,最终从最底层炉床排出。

再生过程分为三个过程,颗粒活性炭在上层炉床中水分蒸发、干燥;中上部炉床焙干,将吸附于活性炭细孔内有机物质中挥发分蒸发、炭化。中下部炉床活化,该过程中吹入蒸气,将焙干过程中活性炭细孔内炭化物去除,使活性炭恢复活性。

(3)技术工艺/装备特点

多段炉构造简单、坚固,使用寿命长、易保养维护;操作简便、适合自动化运行;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对负荷变动的适应性好;气固相物料的接触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可随意调整。多段炉可以在大范围的温度下运行;炉床允许温度和气氛的分区;燃烧器可以燃烧任何燃料;密封性好。

可在同一台多段炉装置系统中实现活性炭的烘干、有机质脱附、孔隙重新打开等再生操作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积炭在活性炭孔隙结构中的残留,通过精细化控制蒸汽的注入量来彻底地“清扫”孔隙结构,还可同时避免碳骨架烧失现象(“烧碳”反应)的发生;达到同等吸附性能恢复水平时,多段炉对活性炭的再生收率要高于传统的回转窑炉装置系统。回收废热,燃料消耗低,炭损少。

(4)应用领域

颗粒活性炭生产制造/热再生处理;污泥的干燥/热解碳化/焚烧;废锂电池热解回收;精矿的焙烧、煅烧,以及冶金副产品的焙烧、煅烧处理;镁、钙、锰的碳酸盐的焙烧、煅烧加工;磷酸盐、高岭土、硫酸盐、钼酸盐、白云石等的焙烧、煅烧加工等领域。

(5)工艺/装备流程图

image.png

工艺流程图

(6)厂区/项目地/工艺设备照片

image.png

项目地现场图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