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山东出台“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明确“十四五”10项重点任务

时间:2021-08-24 13:20

来源:山东环境

评论(

8月24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宋继宝解读《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处长丁绍敏主持。厅总工程师赵辉、综合与科技处处长林文华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image.png

image.png

宋继宝指出,近日,《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并正式印发。《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科学谋划了重点任务、主要举措和保障措施,确定了“时间表”“路线图”,对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开启美丽山东建设新征程、绘就绿水青山齐鲁画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减污降碳为总抓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绘就绿水青山齐鲁画卷,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以做到六个坚持为基本原则,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深化改革创新。

《规划》明确,到2025年,实现生态建设走在前列,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规划》确定了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等4大类23项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3项,预期性指标10项。同时,在重点工作任务中还设置了50多项具体工作指标。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10项重点任务。一是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发展壮大生态环保产业,加快推动绿色发展。二是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推进碳达峰进程。三是协同控制细颗粒物和臭氧,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协作,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四是强化三水(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加强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提升水生态环境。五是坚持陆海统筹,开展“美丽海湾”建设,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六是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加强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环境保护。七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管,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八是强化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管控,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严守生态环境底线。九是加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构建大环保格局,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十是开展生态环保全民行动,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规划》系统谋划了150多项具体工作举措,设置了9个专栏,在结构调整、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风险防控、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等方面纳入33类、2100多个重点项目,投资总规模约3000亿元。从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宣传引导、锻造生态环保铁军、加强调度评估6个方面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规划》主要有5个特点:一是突出重大战略。《规划》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将加快碳达峰进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单列一章;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二是突出源头治理。《规划》将“深化四减四增、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单列一章,明确了6项具体任务,通过开展新一轮的“四减四增”行动,加快推动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三是突出系统观念。《规划》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在环境治理体系方面提出要开展全民行动、构建大环保格局;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提出要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在水环境管理方面提出要强化三水统筹;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等。四是突出底线思维。《规划》从完善环境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强化风险防控,严守生态环境底线。五是突出改革创新。《规划》在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生态环境法规制度、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发展壮大生态环保产业等方面设立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积极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image.png

中央驻鲁新闻单位、省直及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附: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pdf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