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应用FMBR技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10-12 11:08

来源:E20环境产业圈层

评论(

E20环境产业圈层汇聚了数百家中国环境产业 中最优秀的企业,积累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行业案例。为促进行业交流进步,便于行业同侪互学互促,推动中国环境产业转型升级。E20环境产业圈层特推出2021中国水务案例专题,每天展示一项具有示范意义的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敬请关注!

洛阳市洛龙区全域污水处理项目

项目名称:洛阳市洛龙区全域污水处理项目

推荐单位: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参与环节:工程总包

项目所在地: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

项目概况

洛阳市洛龙区全域污水处理项目,处理规模9750吨/天,项目采用控制环节少、管理简单、污泥大幅减量、环境友好的FMBR技术,选用“源头截污、就地治污、集散结合、清水回补”的分布治水模式,分布建成了9个FMBR污水处理厂站,大幅节省占地和污水输送干管的同时,结合“远程监控+流动4S站”高效运维管理,实现了显著的治污效果,其中夏庄村污水处理站、西石罢污水处理站,作为河南省四水同治的典范,被列入全省四水同治现场观摩点,受到省市区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

项目示范意义

该项目的建成完善了洛龙区村镇基础设施、减缓了村镇污水对洛龙区环境的污染,助力洛龙区美丽乡镇建设;项目污泥大幅减排,减少污泥处置过程中带来的碳排放,利于促进地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同时对厂区出水进行回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响应了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政策的需要,贯彻了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此外,项目坐落于洛阳市洛龙区,洛阳市作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理优势明显,此项目的成功运用,利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项目亮点介绍

(1) 实施效果

项目建设后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信息空间技术等前沿技术,配以远程监控+4S流动站的高效管理模式,实现无人值守情况下污水设施长效稳定运行;项目污泥外排量极少,环境友好,出水达一级A标准,出水就近资源化利用,作为周边农业灌溉。

(2) 社会效益

项目日常运行过程中污泥外排量极少,无异味,无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有效改善洛龙区农村的生态环境条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兼性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简称“FMBR技术”)。

(2)技术工艺/装备原理

该工艺集碳氮磷同步深度去除技术、污泥源头减量技术、高效复合曝气技术、高效膜系统再生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成功构建了微生物平衡共生、内源循环的生态系统,利用微生物作用一方面实现了同一单元、同一时段同步深度降解污水中的碳、氮、磷等污染物,日常排泥量极少,大幅缩减了工段、工序,易于技术装备、设施的高度集成,激活了“源头截污、就地治污、集散结合、清水回补”的FMBR分布治水新模式,并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信息空间技术等前沿技术,打造了集“信息感知+多端互联+大数据分析+精准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水环境智慧管控平台,实现对污水厂站的精准管控,管理简单,出水稳定。

(3)技术工艺/装备特点

FMBR技术经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具有以下特点:

流程短——控制环节由5~6个简化为1个,操作管理简单,产品稳定性好;

出水稳定——出水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主要指标可达地表水Ⅲ/Ⅳ类标准;

环境友好——污泥外排量极少、异味小,可实现污水就近收集、就近处理、就近资源化,减少管网投资,避免污水跑冒滴漏等问题;

易选址——占地大幅减少,可充分利用边角空地,易选址;

管理简单——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程度高,无需专人值守;

适应性强—根据客户需求可大可小,可集可散、可城可乡;小规模可由多个装备灵活组合建设,大规模可建成土建式,灵活多样。

(4)工艺/装备流程图

image.png

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说明:生活污水经系统前段格栅预处理,去除悬浮或漂浮状态的较大固体物质后,污水进入FMBR系统内,在反应器内经生物降解、膜过滤的作用下实现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和分离,经处理达标后排出,可用作周边农业灌溉等。

(5)厂区/项目地/工艺设备照片

image.png

项目地实景图

image.png

夏庄村

image.png

郑村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