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是一座城市里最具活力和创新能量的区域,它是大学生们的聚集地,而大学生既是引领未来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也是节约用水理念最易于接受的群体,节水理念的传播者和节水行动的践行者。当节水的“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成长,就能对未来社会生活主体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近年来,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全国大部分高校已建设“能耗监管平台”,结合“能耗监管平台”建成的同时各大高校纷纷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取得了初步成效。
西安交通大学于2013年建成“能耗监管平台”,同时配套使用能源(资源)的相关政策,并于2020年被陕西水利厅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评选为节水型高校,又于2021年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评选为节水改造示范案例。西部科技创新港作为国内首个无围墙校区,在建设之初就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融入了节水理念。
关键词:技术节水、管理节水、意识节水、用水计量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高校作为城市人口密集区域,水资源消耗的大户,作为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在城市节水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先锋引领作用。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推动高校节水工作的开展。
高校节水政策推导
1.加强节水政策引导
2013年,水利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工作的通知》,高校作为重要的公共机构用水载体,为重点创建对象;2019年,《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印发,提出到2022年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节水型高校;同年,水利部、教育部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关于深入推进高校节约用水工作的通知》,对高校节水工作提出具体要求;2020年,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2020年高校节约用水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节水型高校建设。
2.健全标准定额体系
2013年,水利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印发了《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标准》;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和水利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国家标准《公共机构节水管理规范》,中国水利学会和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发布团体标准《节水型高校评价标准》与《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标准》相比,《节水型高校评价标准》对高校节水提出了更高要求;同年,水利部发布《服务用水定额:学校》,首次从国家层面对高校用水提出严格要求。通过建立健全节水标准定额,为高校节水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3.建设节水型高校
国家通过开展节水型高校建设,推动高校节水工作。自2013年部署开展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工作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节水型学校建设,截至2019年年底,依据《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标准》,全国已创建节水型学校1.73万个。水利部2020年部署开展节水型高校建设,依据《节水型高校评价标准》,全国创建节水型高校298所。
西安交通大学西部科技创新港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创立于1896年,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和“985”的工程建设学校,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而西交大西部科技创新港校区,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核心区占地约5000亩,是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同建设的国家级智慧学镇,是陕西省和西安交通大学落实“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西交大科技创新港校区在校生15500人,教职工3000人左右,根据水利部制定用于现有学校计划用水管理、节约用水监督考核等相关日常节约用水管理的《服务业用水定额:学校》,其中对北方地区高等教育学校用水定额通用值设定为50m³/(人.a),合计全校学生和教职工控制在925000m³/年,方可保证在通用值范围内,而达到节水型高校先进值则需控制在610500m³/年,节水任务任务艰巨。
西安交通大学作为省级节水型高校,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对全省乃至全国节水型高校的建设都起到了一定的先锋作用。为保证用水定额在先进值以内,在创新港校区建设之初校级领导就非常重视节水建设的规划与布局。学校具体从以下三方面推进节水工作,主要体现为:技术节水、管理节水、意识节水。
技术节水
首先,实现中水回收。从管网规划上将供水管路分自来水和中水两路。每个中水进口均设有电磁式远传水表。学生公寓每座建筑下均建有洗漱水回收设备,可将洗漱水收集处理后进入中水管道,规划将来用于学生公寓冲厕。区域内还建有中水处理厂,规划将回收的雨水通过港内4个绿楔汇集经处理后也进入中水管道,最终用于教学、科研、办公卫生间冲厕。
其次,应用管网压力管理技术。学校在关键管网节点部署带有一体式压力检测功能的智能电磁水表,通过压力数据与水量数据实时比对分析,对压力和水量进行合理调控,使管网中的压力更能满足校园各用水单元用水需求,既可以在高峰用水时段通过开大阀门增加管网流量,也可以在管网用水量减小时关小阀门从而降低阀门下游管网的供水压力,从而达到降低管网漏损的效果。
◆ 基本消除由于管网压力调节不合理引起的漏点或漏点增大。
◆ 既能保证末梢管网压力,又能控制压力过高局面,做到压力均衡运行。
◆ 有效提高用水舒适度,延长管道使用寿命,且保障供水安全。
最后,学校还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首先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下渗、净化、收集等,溢流雨水将通过城市雨水管网系统进行收集,最终通过提升泵站排向用地东侧新河内。由于创新港所在地区西咸新区存在雨水水质污染较重、规划设施布局原则是以蓄、净、用为主,渗、滞、排为辅,因此在规划时设置了雨水湿地、蓄水池等调蓄功能为主的海绵设施,可对水资源净化计量分配后进行二次利用,实现有收有放的治水新体系,把创新港打造成一个没有内涝水患的“港”。
管理节水
在管理节水方面,学校搭建全方位节水监督体系。首先,确立动态水平衡测试。动态水平衡测试是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和合理用水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水平衡测试达到以下目的:
◆ 掌握了校区用水现状。通过收集用水基础信息,如水系管网分布情况,各类用水设备、设施、仪器、仪表分布及运转状态,用水总量和各用水单元之间的定量关系,获取准确的实测数据。
◆ 实现用水现状合理化分析。依据掌握的资料和获取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评价有关用水技术经济指标,找出薄弱环节和节水潜力,从而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和规划。
◆ 找出用水管网和设施的泄漏点,可以及时采取修复措施,堵住跑冒滴漏。
◆ 健全用水二级计量仪表。创新港共陆续安装了87块高精度无线远传电磁水表、覆盖全港主要的栋楼及工商用户,替代了传统机械式水表,有效解决了传统水表故障频出、无瞬时流量、量程比小、稳定性差等问题。既能保证水平衡测试量化指标的准确性,又为今后的用水计量和考核提供技术保障。
◆ 可以较准确地把用水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各用水单元,把计划用水纳入各级承包责任制或目标管理计划,定期考核,调动各方面的节水积极性。
◆ 建立用水档案,在水平衡测试工作中,搜集的有关资料,原始记录和实测数据,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处理、分析和计算,形成一套完整详实的包括有图、表、文字材料在内的用水档案。
◆ 通过水平衡测试提高单位管理人员的节水意识,单位节水管理水平和业务人员技术素质。
◆为制定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指标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其次,利用能源监管平台,建立起校园管网DMA长效管控机制。辅助消减存量漏损的同时实现快速预警增量漏损功能,逐步搭建起校园管网漏损控制长效机制。
◆ 各级考核表逻辑关系分析:西咸水务在市政供水管道给各建筑供水入口安装贸易结算用电磁式远传水表36块,而港内校方也在每一建筑内的总进水处安装考核表83块,通过对结算表与各用水单元考核表逻辑关系和水平衡的分析,能够及时发现一、二级分区内计量表具水量异常等情况,指导管道检漏和表具管理等相关工作。
◆ 夜间小流量的长效监控:分区计量建立完成后,长期利用对各级区域夜间小流量的监控和数据评估,能得出较为准确的最小流量数据,是存量漏损和增量漏损判断的基础数据。
◆ 突发性管网事件预警:通过分区计量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置水量异常事件,DMA分区计量的实践应用有效减少水量的损失和对校园正常用水的影响。
◆ 管网漏点隐患提示:通过分区计量最小水量分析平台结合各级考核表水量分析,有效提高漏点发现和隐患消除的及时性。对地下管网与用水设施出现的“跑冒滴漏”等现象及时发现、及时维修、及时堵漏,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及时分析。
意识节水
在意识节水方面,学校定期组织开展节约水资源为主题的宣传和培训,开展节水实践活动,并自制节水宣传片在校园内电子屏上滚动播放,通过生动形象的新媒体宣传教育帮助师生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使节约用水在校园形成风尚。
结 束 语
高校节水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工作的综合工程,学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主体的摇篮,加强节水型高校建设不仅能提升学校自身精细化管理水平,更能从源头出发,向社会主体根植节水理念,引领城市节水新风尚。
参考文献:
1、《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中推进高校节水工作》刘金梅中国 水利杂志 2021年第6期
2、《校园节水模式与新技术应用研究》黎玖高 高校后勤研究 2018年S1期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