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1067亿!这5年杭州将聚焦污水、垃圾、生态修复等领域项目建设

时间:2022-01-14 09:19

来源: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评论(

  3.“三江绿楔”。以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为轴线,联动运河、苕溪,串联山水资源,统筹自然水系、山体、湿地、绿地等生态资源,在多中心、多组团、多节点之间构建绿色开敞空间和生态安全屏障,安排重大建设项目33个,“十四五”计划投资1218亿元。其中,重大水利工程6个,重点实施库塘提升、高速水路、主要江河干堤加固、水资源优化配置、幸福河湖等一批工程,“十四五”计划投资310亿元;净水厂项目7个,“十四五”计划投资118亿元;生态保护和修复、公共文化项目20个,重点实施西湖西溪综合保护工程、三江汇绿心公园、杭州未来文化中心、大运河综合保护工程等一批项目,“十四五”计划投资790亿元。

  (二)打造“一廊五区”重大发展平台。

  大力推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成为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杭州钱塘新区、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三江汇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等为引领,建设一批能级高、带动性强的重大平台。

  1.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集中力量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安排重大建设项目38个,“十四五”计划投资1036亿元。加快建设中国人工智能小镇、南湖科学中心、杭州云城等重要创新平台。重点建设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阿里达摩院、阿里巴巴西溪五期、vivo全球AI研发中心、OPPO全球移动终端研发总部、字节跳动杭州基地、杭州西站枢纽、西湖大学、中法航空大学等项目。

  2.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全面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安排重大建设项目26个,“十四五”计划投资534亿元。重点推进能源领域省级科创平台、滨江区智能制造软件研发及产业化基地、智慧物联解决方案研发及产业化等一批互联网、物联网、科创平台重大建设项目。

  3.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围绕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试验区、全球一流的跨境电商示范中心,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安排重大建设项目18个,“十四五”计划投资207亿元。重点推进大华智慧物联解决方案研发及产业化、杭州裕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物联网智能设备、杭州康联地块(暂名星睿科技园)、海康威视数字音视频产品产业化基地、紫光5G网络应用关键芯片及设备研发、采埃孚汽车关键零部件—电驱动生产线、杭州空港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园等项目。

  4.杭州钱塘新区。围绕着力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杭州湾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融合创新发展引领区,安排重大建设项目22个,“十四五”计划投资333亿元。重点推进半导体大硅片(200毫米、300毫米)、新增年产43.2万片8英寸芯片技术改造、天境生物抗体研发及产业化、华瑞航空制造等项目。

  5.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坚持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高标准谋划推动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安排重大建设项目10个,“十四五”计划投资138亿元。重点推进淳安县千岛湖及上游水资源保护工程、千岛湖水环境研究所、新城银泰商业综合体、2022年杭州亚运会淳安亚运场馆配套设施、千岛湖亚运体育运动产业园等项目。

  6.三江汇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围绕打造成为未来城市、未来社区、未来产业、未来工厂、未来社会、未来生活的示范样板,安排重大建设项目37个,“十四五”计划投资899亿元。重点推进杭州未来文化中心、三江汇绿心公园、中国空间研究院杭州中心、蚂蚁科技总部园区二期(A2-1)、西湖区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研究生院、杭州国际学校白马湖校区、湘湖公学等项目。

3.jpg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继续强化重大项目统筹决策机制,优化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程序。强化重大投资项目统筹协调,健全完善市领导联系项目制等机制,落实分类分级协调制度,进一步完善“三级协调”机制和“三大例会”制度。定期梳理制约项目进度的主要矛盾,找准破解办法,开展项目前期提速、银项对接、征拆攻坚等系列专项活动,切实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大推进力度。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审批项目事中事后监管,继续推进“一网通办”,对投资主体所属工程建设项目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实现线上“一口管理”,各类材料数据实现线上“一口报送”。探索建立建设项目信息主题库,对工程建设项目各类批复的结构化数据、电子证照和电子文件进行归集。积极探索区域评估、标准地供地、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多审合一”“多证合一”等审批创新。规范评估评审中介服务。实施“三个一批”清单化管理,分类推进“谋划盯引一批、签约注册一批、开工在建一批”等三个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项目开工后各项建设推进工作,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职能分工牵头协调,相关部门配合推进。

  (三)强化支撑保障。强化落实“资源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的要素资源,切实加快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提高投资效率。深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工作,加强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审核、发行全过程管理。落实季度申报、发行机制,加强专项债券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专项债券使用绩效挂钩机制。大力激发社会资本活力。优化政府资金投资方向,建立新型融资模式,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加大企业债组织申报力度。加强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全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计划,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带帽”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争取将更多项目列入全省“国务院委托授权用地审批重大项目清单”。对于重大项目能耗指标,部分予以全市统筹保障。加强与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解决重大建设项目落地难问题。

1...4567891011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