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河南发布40个重点工程,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节能环保龙头企业

时间:2022-02-25 09:24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

评论(

到2035年,生产空间安全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在黄河流域率先实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经济优势彰显,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image.png

第四节 战略行动

全方位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统领,聚焦事关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深入实施具有基础性、引领性的战略行动。

——碳排放达峰行动。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实施方案,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实行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大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逐步实现碳排放增长与经济增长脱钩。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统筹中游治山、下游治滩、受水区织网,强化干支流、左右岸联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持续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切实守牢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安全保障行动。健全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建设,加强干渠两侧水环境风险防控,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大运河绿色生态带建设行动。全面开展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强化空间管控利用,着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优秀文化、优良生态、优美环境有机统一,建设山水秀丽的绿色生态带。

——革命老区绿色振兴发展行动。统筹推进革命老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大别山、太行等革命老区绿色振兴发展,实现生态富民。

——乡村生态振兴行动。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着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促进乡村生产空间安全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城市生态环境提质行动。推动开展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试点示范,持续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基本消除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加大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打造美丽宜居城市。

第三章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部署,坚持“双碳”(碳达峰、碳中和)引领,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的生态保护格局和绿色发展格局,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第一节 “双碳”引领绿色发展

编制二氧化碳达峰行动方案。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实施方案,明确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路线图和主要任务。编制各重点领域碳达峰专项行动方案。将碳达峰行动目标、任务纳入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围,对各地开展考核评估。

控制重点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积极探索“两高”(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外电输入比重。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提升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控制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完善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建筑体系,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水平,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绿色建材。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标准化规模种植养殖和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控制农田、畜禽养殖等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

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升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提升城乡极端气候事件监测预警、防灾减灾综合评估和风险管控能力,保障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安全。适时开展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行动。

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组织电力企业(含自备电厂)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做好配额分配、数据报送与核查、线上交易与清缴履约等工作。组织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行业重点企业报送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开展排放核查,逐步参与碳交易市场。健全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探索甲烷回收、清洁能源、林业碳汇等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项目开发。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逐步建立法规政策、环境标准、减污降碳、生态保护、统计调查、环评管理、环境监测、监管执法、督察考核相统一的工作体系,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管理能力。健全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基础数据获取渠道和部门会商机制,推进省、市两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常态化。深入推进低碳试点建设,持续开展低碳试点城市、县(市)、社区、园区和示范工程建设,开展碳普惠、碳捕集封存利用和气候投融资低碳试点,积极推进零碳示范工程。

实施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协同控制。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防治统筹融合、协同增效,推进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制定工业、农业温室气体和污染减排协同控制方案,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加强污水、垃圾等集中处置设施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推动有条件的地方编制实施二氧化碳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双达”规划,打造“双达”典范城市。

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环境管理。继续分行业实施含氢氯氟烃淘汰和替代。实施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消费备案管理,继续推动三氟甲烷销毁和转化。研发消耗臭氧层物质、氢氟碳化物替代技术和替代产品。

第二节 构建区域绿色发展格局

推动形成区域绿色发展布局。着力构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绿色发展格局。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合作,推动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协同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加强毗邻地区省际合作。加大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力度,推动郑州都市圈增强绿色竞争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生态都市圈。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能级,培育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与三门峡、济源协同发展,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建设豫西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与信阳、驻马店协作互动,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对接协作,大力发展生态农林业和生态旅游,建设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支持商丘、周口等城市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支持安阳、鹤壁、濮阳等城市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支持大别山、太行等革命老区绿色振兴发展,实现生态富民,创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支持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

1234567...16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