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业红利基本无法再滋养环保企业的规模扩张时,环保企业的可持续增值,必须要依赖企业的组织力。企业能力的核心评价指标中的组织力,团队战斗力的权重必然要一提再提。薪酬体系是团队战斗力的基石,薪酬变革的底层是激励系统的变革,而激励系统的变革,其底层是对权力局面和利益局面的触碰与博弈。
文中是某国资下环保集团的激励盲局,品鉴案例,照进自己,且看TA如何一步一步破局。
当行业红利基本无法再滋养环保企业的规模扩张时,环保企业的可持续增值,必须要依赖企业的组织力。企业能力的核心评价指标中的组织力,团队战斗力的权重必然要一提再提。
薪酬体系是团队战斗力的基石,薪酬变革的底层是激励系统的变革,而激励系统的变革,其底层是对权力局面和利益局面的触碰与博弈。
以下是某国资下环保集团的激励盲局,品鉴案例,照进自己,且看TA如何一步一步破局。
1. 画像
标签:
某环保上市公司排名前50
子行业龙头地位
省国资委下属企业(民营转国营,国有资本主导,股东结构多元化)
2000年前成立
下设几十家分公司,业务覆盖全国
以事业部方式统筹管理,事业部分区域和行业,但目前管理相对粗放(企业画像没画的太细,容易报身份证号)
所处阶段:
营收持续增长(过往五年)
业绩增速出现放缓,甚至乏力
竞争剧烈,竞争对手颇多,实力强劲
企业被迫进入组织变革期与管理体系升级期
2.局面
局一 管理的局
随着战略拓张,业务复杂度增加,管理复杂度随之提升。
跑马圈地,下属公司快速扩张,有能力要扩张,没能力硬着头皮,也要扩张。坑多萝卜少,有的坑站位的是大萝卜,有的坑站位的是小萝卜,有的坑直接放萝卜苗,子公司核心团队的战斗力参差不齐,下属子公司包含区域事业部子公司,覆盖33个城市,不同区域子公司业绩情况、经营难度差距很大。
不同业务种类的子公司包含环保设备公司、工程公司以及设计院等,不同类型子公司发展阶段、孵化或收编时间不同,其管理队伍的能力、管理理念更是参差不齐。
两类子公司极大的增加了集团统筹管理的难度,有持续盈利的,也有持续亏损的,好的与差的子公司营收相差几十倍。业务结构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管理模式还是多年前的老模式。
局二 分钱的局
随着下属子公司质量逐渐拉大,不同子公司并没有体现出激励差距。子公司薪酬激励方式离市场化距离太远。首先就不符合省国资委下发的《省属企业薪酬管理办法》相关“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推进薪酬分配的规范化与市场化”的指导原则。更严重的是,下属亏损的企业,薪酬总额持续出现增资不增效的情况。
面对此环保集团的的两大盲局,我们一起排布一下破局思路:
第一步 对子公司实施差异化分级、统筹管理
我们知道不同阶段的企业适宜的评价指标是完全不同的,管理上不能同日而语。
附:不同阶段的企业适宜的评价指标
1、我们需要将子公司先分为初创期子公司和运营期子公司,初步平滑不同发展阶段对业绩的影响。
2、给运营期的子公司搭建量化评级体系。
其中评级的标准除了包括一些基础数据指标,比如营业额,净利润,资产收益率,人员规模等,此外,还会加上业务复杂度、市场竞争环境、战略定位相关度等综合性指标。
3、根据量化评价模型,给现有子公司定级,我们的公司定级模式为双指标满足式定级。
4、创业期公司,全部入1级。
5、每年重新核定机制(调整机制),根据企业的运营情况重新定级。
6、集团对一级子公司的管控机制设计,全部基于定级模型,包括且不限于下属公司的权限设计、汇报方式、职务定级、激励方式等。
通过以上的分级模式及分级之上的管理模式,我们实现了管理变革的第一步:差异化分级兼具统筹管理。
第二步,在子公司一把手和副职的选聘上,建立了一定的选聘标准:
首先,有相关业务领域成功实践,基层成长起来的。
更重要的是,综合评价上需要有几个高分项:
“责任心”和”全局意识”指标超强
能团结不同观点的人
能持续突破自我,不安逸现状
为什么定了这几个条件,理由也很朴素,就是之前在这入过坑,反向思维,基本上现在子公司做的不好的,子公司一把手都有几个特点,要么山头主义太重,要么固执守旧,要么小富即安。
第三步 深化国资委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激励方式
实际上,对于下属公司干部班子的激励,省国资委有明确要求,按照市场化分配机制,组织任命的企业负责人,薪酬分为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三部分构成。
其中:
基本年薪:以上年度企业在岗员工平均工资的两倍给付,在此基础上董事长系数为1,总经理系数为0.95,副职负责人系数为0.6-0.9。同时发生经营性亏损,此标准适当下调。
绩效年薪:以基础年薪为基数,与企业绩效挂钩,绩效系数最高不超过1.5。
任期激励:年薪酬的30%,递延至任期结束后发放(6:2:2逐年)
那么再辅以中长期激励(需要单独向国资委备案) 干部班子成员的薪酬结构相对丰富。
因此干部班子的薪酬改革着重在绩效上做文章,考核维度设计如下:
考核周期为半年考核 、年终考核。
考核结果:绩效考核结果采取强制分布原则,根据被考核人绩效水平,在本公司内按照强制分布比例划分为A、B、C、D、E等级。
考核结果运用:干部的任职管理、薪酬调整、奖金发放、股权激励、培训等方面。
第四步 优化岗位任职资格,全员重新套薪
职工的薪酬体系优化上,除了结构化的薪酬机制设计以外,这次薪酬改革有个重要举动。
即细化了全岗位的任职资格,在任职资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员的重新套薪。
我们在完成了对全员薪酬数据的系统分析后,采取了稳健式的套薪方式,套薪成本约为9%。
与此同时,我们将调薪机制标准化,规范了三种调薪的可能性:
1. 规范化调薪:当员工个人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如:学历、司龄、考取的证照等,个人薪酬随之进行调整,使薪酬与个人差异相关联。
2. 绩效调薪:将员工薪酬调整与绩效考核相关联,根据员工个人绩效表现,对员工进行薪酬调整,使薪酬能上能下。
3. 岗位异动调薪等调薪机制:当员工的岗位发生变动时,薪酬应随岗位的变动而调整,使员工的薪酬收入与岗位价值相匹配。
第五步:对亏损的下属企业,进行薪酬总额控制
薪酬控制的总体原则为:增人不增资,增效才增资。
针对盈利的一级企业:工资总额原则上在不低于上一年度标准的情况下,适当增长(但不高于利润增长比例),工资总额增长方案报集团公司审批。
针对亏损的一级企业:工资总额原则上在不高于上一年度标准的情况下,按照其亏损程度和年限必须适度降低薪酬标准,把降低部分的额度分配给盈利的一级企业,做到“有奖有罚、奖优罚劣“和维持公司系统工资总额基数不降低,保障员工利益。
对当期亏损的企业:在未扭亏之前,原则上人员不能增长,人均薪酬不能超过上年同期水平。
对连续两年亏损的企业:在未扭亏之前,原则上人员不能增长,人均薪酬必须逐年下降。
对连续三年及三年以上亏损企业:在未扭亏之前,需要人员缩减。
对培育期企业:经报请集团审批批准,下属公司提出扭亏增盈计划的同时,可不采取控人控薪等措施。
最终此环保集团通过对下属企业实施薪酬总额管控,较好地解决了下属企业薪酬管理问题:
首先,以“两低”为薪酬管控的基本原则,使薪酬总额与企业经营效益相关联,符合国资委对国有企业薪酬管控的指导思想;
其次,根据子公司的分级标准,集团对下属经营单位进行更准确的薪酬总额管控;
最后,实行“超目标奖”,积极鼓励各经营单位超目标完成任务,并给予相应奖励,较大程度激发组织活力。
附:薪酬总额管控模式图
整体回顾:变革之路写在文章里只有五步:
第一步:对子公司实施差异化分级、统筹管理
第二步:建立子公司领导班子选聘标准
第三步:深化国资委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激励方式(主要在绩效方面落地强制排布)
第四步:优化岗位任职资格,全员重新套薪
第五步:对亏损的下属企业,进行薪酬总额控制。
但在推动这五步落地的过程中,确实步步惊心,一言难尽。
整个过程,我们必须理解,制度的变革,本质是文化的变革,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花大量时间来和团队就变革的方向和内容达成一致,减少变革阻力。如果在没有取得共识的前提下进行某项变革,在制度落地时就会出大乱子。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