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共饮“一碗水” ,同排“一张网”——城乡供排水一体化策略与机遇

时间:2023-11-01 13:23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徐冰冰整理

评论(

农村供水共服务于三个县区:汶上、梁山、邹城,下辖供水厂33座,日供水能力18万立方米。从2020年开始,公司开始接管由政府建成农村的供水设施,农村供水设施普遍建设的时候标准不高,王晓静也有幸参与了六座水厂的接收工作,她表示整体感受是难以置信的,一个是因为建设的标准不是按照正常运行建设的,一个是原来农村水厂专业度很低,接管以后根据城市供水标准,对农村供水进行了升级改造。

1698816430372778.png 

农村供水设施前后对比

“农村供水设施的升级改造标准在硬件选择时参照的是城市供水标准,但墙面地面表面设施还没有进行全面提升。“改造的时候本着先提升关键设备设施和量力而行”的理念,没有投入太大的资金,虽然已经接管三年,但老百姓的缴费理念还依然不强。”王晓静表示。

城市污水方面,服务任城区、曲阜市、邹城市、兖州区、 汶上县、嘉祥县、金乡县7个县,下辖污水厂17座,日处理能力84万立方米。执行的是一级A标准,提标改造完之后是准四类。

农村污水方面,服务11个县,除高新区外的全域4449个村庄,运行污水厂308座,日处理能力1.8万立方米。王晓静有幸参与了256个村庄的改造,其中薛庙村主要以豆制品生产为主,生产废水直接流到了村里的河沟里,造成了黑臭水体,针对该村的问题,采取了定制化一体处理模式,处理完的污水排入了坑塘,并且设置了曝气设施,种植了绿色水植进行净化,成为村里的休闲娱乐场所。 

1698816524969923.png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前后对比

供排水一体化策略

山东公用集团主要采取了以下供排水一体化举措:

联网调水:从地下水资源相对富裕的石灰岩区域向周边花岗岩贫水区域调水,以解决部分地区水厂水源不足问题。

供水提质改造:济宁农村供水多采用地下水,部分地区原水硬度较高,针对性设计“深井泵+全自动软化器+活性炭过滤器+袋式精密过滤器“工艺提升水质,保障民生需求。

智慧水务:依托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整合城乡供水、城乡污水处理,搭建智慧水务平台,实时展现生产调度数据、管网流量、压力、设施视频监控等,控制PLC系统。打通信息孤岛, 实现数据共享,增强对水务的运营和监管的能力。

建管一体化:按照“建设、运营、维护”一体化服务总体思路,供排水设施建成一处、运营一处、见效一处,彻底解决过去重建轻管、建管分离、建而不用、用而不修等突出问题。

统筹规划:济宁市委、市政府优选山东公用作为特许经营者,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维护,统一监管”总体思路,统筹推进13个县市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创新治理模式:在农户居中较为集中的农村,采用“集中式无动力生态滤床+生态塘”模式。部分村庄农户居住分散、污水收集管网铺设难度大,山东公用研发了小型生态净化槽污水处理设施。

1698816601139839.png

供排水一体化现状

中水回用也可以反哺城市的污水运行。中水是指城市内的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主要用于工业回用、农业回用、市政杂用和景观用水。中水利用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销售中水带来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水务公司持续发展。

山东公用水务集团下辖四座污水 厂每年中水销售量占处理水量的 12%左右;主要销往热电、焦化 等产业用于循环冷却水。农村污水处理站将处理达标 的中水收集起来,部分用于 农业灌溉和生态农业。中水可以用于景观用水和绿化灌 溉、道路车辆清洗、厕所用水等 其他市政杂用。

王晓静介绍,城乡供排水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一体化优势: 

1、 资源共享: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实现后, 人才、技术、管理经验、 资金均可实现资源共享, 例如将农村供排水接入原 有智慧水务平台,共享水 质检测平台,共享专业运 维技术人员。

2、 利于管理:通过资产划转、并购、委 托经营整合,实现同一家 企业负责一个区域或多个 区域的运营管理服务。实 现区域内供排水同质同价。 达到“同源、同网、同服 务、同监督的目标。

3、 多方收益:政府受益:由一家公司统 管区域城乡供排水业务, 便于政府规划、管理、协 调水务工作。居民受益: 水质提高,水量稳定,服 务质量提升,居民环境得 到改善。

4、 助力乡村振兴: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是 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 也是一项惠及百姓的“里 子工程”,更是一项民生 工程。有利于统筹乡村基 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展望

王晓静对未来的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发展进行了展望:

第一,建设地表水厂、实施管网延伸和管网联通,扩大供水范围,实现“一网九区”到2025年,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90.9%。

其次,成立水质检测中心,提升检测能力,完善水质巡检制度,进一步保障供排水安全。

第三,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实施引黄西线工程、引湖济西工程、水库联通工程,提升地表水源覆盖率,解决水质水量不稳定问题。

12

编辑: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