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建环能与成都科协共同举办科创中国·科菁荟·绿色低碳环保创新技术路演

时间:2024-01-09 11:16

来源:中建环能

评论(

2024年1月4日下午,第三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预热活动——“科创中国·科菁荟”·绿色低碳环保创新技术路演活动在成都科技会堂举行。本次活动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活动旨在通过路演形式,帮助链主企业吸引上下游相关企业补链强链,加强上下游产业协同、完善产业链布局,助力我市绿色低碳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大会现场,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王哲晓介绍了中建环能企业情况。中建环能作为世界500强中建集团旗下唯一的环保领域上市企业,于2023年12月12日荣获“成都市生态环保产业链链主企业”称号,“链主企业”是指产业链中居于核心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具有不可替代性,且在整个产业链中具备资源整合和协调供应的能力。

中建环能注册资本6.75亿,资产总额41.46亿;2022年营业收入17.20亿,同比增长17.7%,同年纳税额近6000万元。2022年至2023年底配套企业数量399户,其中在蓉配套企业数量142户,本地配套率达35.6%。公司目前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有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都市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同时是CNAS授权的磁分离水处理检测中心。

近年来,中建环能针对我国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坚持科技创新,坚守主责主业,做强做专技术产品,筑牢研发型、制造型“专精特新”企业品牌形象。逐步建设形成高效协同的团队体系和统筹协调的研发资源配置模式;牢牢把握成为先进的环境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愿景,抢抓环境科技产品发展先机,在基础科学领域奋勇争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在底层创新上取得新突破,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着力激发组织活力,提升团队效能,基于客户视角创新,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持续迭代优化参数,精益管理、降本增效;密切保持环境技术领域开放合作,主动融入产学研、企业、设计院、行业协会创新网络,共享发展机遇,努力推动科技服务美好环境。

image.png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经过数年沉淀,2019年,中建环能首次发布了以底层技术为核心的6个技术平台,近年来,又陆续发布了多项环境科技产品,科研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中建环能的一批技术负责人带着优质的科技应用研究项目分别上台参加路演,涵盖包括污水精细预处理关键技术在内的10项应用研究,全面展示了项目的市场前景、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image.png

复合磁性材料

与磁分离技术耦合的应用研究

该成果获得授权专利5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4篇,出版专著2部,主参编标准1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项,入选“《2020年水务行业优秀案例选编》、《2020年生态环境创新工程百佳案例》、《十四五’生态环境创新工程百佳案例汇编(2021卷)》”等行业优秀案例。该成果应用于北京、嘉兴、苏州、武汉等全国30多个城市地区景观水体、河道、湖泊等100多个项目,处理规模达450万m³/d,累计实现产值25亿元以上,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image.png

高效磁混凝智能调控

技术研究及装备模块化应用

该成果目前已经应用于全国72个市政污水处理厂提标、工业污水处理和流域治理工程中,日处理水量达300m³/d,累计实现产值7亿元以上。提出了最佳磁介质粒径调控方法,解决了混凝效果不佳、回收利用率低等难题,缩小占地面积 10% 以上,降低能耗 17% 以上;工艺模块化设计和设备模块化生产,减少设备现场焊接工作量 70%以上。

image.png

污水精细预处理

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拓展

实现毛发和纤维物质的95%以上的高效去除,解决后续工艺阻塞问题,特别是彻底解决MBR膜缠绕断裂和生物滤池阻塞问题,保证了整套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项目已在湖北、四川、河南、江苏、安徽、河北、浙江、安徽等地成功应用。

image.png

基于脱氮效能提升为目标

的技术研究及磁基挂膜材料开发

该成果创新性实现吨水占地≤0.3 ㎡/(m³·d),占地面积相比传统工艺节省30%,碳源投加节省15%,曝气能耗节省10%。该成果共获授权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8项,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10篇,主参编标准4项,研究成果中的“磁基载体技术”获得“2023年中国专利优秀奖”。项目成果应用于北京、河北、江苏、浙江、江西、宁夏等20余个城市地区,包括江阴农村污水整治项目、余杭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和雄县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等工程50余项,累计应用设备上千台套,处理水量>10万m³/d,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明显。

image.png

雨水截蓄设备优化

及雨水溢流处理技术研究

本课题在各地加强溢流污染治理和汛期污染强度考核的背景下,聚焦城镇溢流减量和污染物快速削减,该成果共获授权专利42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56篇,出版专著10部,主参编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17项。该项目科技成果已经在上海、武汉、成都等30余个城市、60余项城镇河湖排口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工程中得到应用,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image.png

污泥低温干化

能量管理与降本增效研究

通过模块化设计和供应链创新,形成了新一代污泥低温干化标准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污泥的“转废为能”。该技术产品已广泛应用在市政/工业污水厂污泥减量化以及集约式燃煤耦合资源化污泥处置项目中。目前,中建环能已完成北京、新疆、浙江、广东、云南、甘肃、河北、山西、安徽、辽宁、湖北等地50多个污泥减量化项目。

image.png

路演现场,不同行业的点评专家从投融资、知识产权、项目推广、成果转化等方面对项目方代表进行了提问,并针对性地从投资融资、政策支持、运营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合作模式等多个方面给出肯定答复或合理建议,帮助技术负责人在技术前沿研究等方面获得了更加开阔的思路与灵感。

image.png

实践证明,企业自主创新事业大有可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大有作为!本次路演活动以技术产品展示的形式为产业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和科创生态伙伴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共谋发展的平台,创新发展动力,激发科技赋能、共享科创资源。

image.png

中建环能也将持续提升研发制造水平,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发挥“链主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通过技术创新与智能制造的相互促进、相互完善,为推动“产业转型、建圈强链”做出显著贡献,助推成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