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填补国内空白! 国惠东电联合发布污泥原态深度脱水装置首台套!

时间:2024-06-28 16:53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陈伟浩

评论(

6月27日,由上海国惠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惠环境”)和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机”)联合举办的“DHY1860型污泥原态深度脱水装置研发”成果发布会在河北省辛集市隆重举行,来自政府领导、行业权威专家、知名企业代表、媒体等嘉宾们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此次重要的活动。此前,该设备已通过以同济大学教授戴晓虎为组长的行业内权威专家组的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其填补了国内原态污泥深度脱水装备的空白。

图片1.png

发布会

国惠环境董事长于宁瑞、副董事长华涵,东方电机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桂启志出席发布会,安徽安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立新、中金资本执行总裁马正炜、中信国际执行总经理林永胜、旺能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宋平、安徽浩悦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童庆、德阳发展城发集团总经理张燚 、中建七局城市投资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白更言、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二设计研究院院长李亮、中交建筑集团开发事业部副总经理崔丙豹等国内大型央国企、知名企业高管参加发布会,共同见证“DHY1860型污泥原态深度脱水装置研发”这一重大科技成果的诞生。

image.png

杨国栋

石家庄辛集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国栋代表辛集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热烈祝贺国惠环境与东方电机在科技研发上的重大突破,并期待双方在未来的合作中,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果。他表示,污泥处理对环保产业至关重要,关乎城市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并强调,辛集经济开发区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优惠政策和良好环境,并诚挚邀请各位投资人和企业家来此投资兴业,共谋发展,管委会将以更开放的态度、更务实的作风、更高效的服务,为企业保驾护航。

image.png

于宁瑞

国惠环境董事长于宁瑞代表主办方向莅临现场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DHY1860型污泥原态深度脱水装置研发的成功,是国惠环境和东方电机携手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民企与央企深度合作的又一典范之作。该设备是国惠环境十余年污泥脱水设备开发的集大成之作,在东方电机先进设备研制工艺的加持下,更是如虎添翼,它的推广和应用,将为市政污泥、工业污泥的脱水处理,工业生产的固液分离或液体浸出工序等场景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将以这次成果发布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image.png

桂启志

东方电机副总经理桂启志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东方电机作为大国重器研制的代表性企业的科研实力,以及在科技创新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他表示,为进一步提升污泥焚烧资源化利用工程关键设备可靠性,提高机组效率,降低能耗,解决污泥焚烧资源化利用全链条工艺脱水装备技术,东方电机与国内污泥领域头部企业国惠环境启动联合研发工作。双方经过 18 个月的潜心攻关、刻苦专研,成功研发出了 DHY1860 型污泥原态深度脱水装置,并策划应用于双方合作的多个污泥焚烧资源化工程项目。未来,东方电机将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作出更大的贡献!

图片5.png

项目评审会

随后,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戴晓虎以验收组组长的身份代表专家组成员公布了评审意见。专家们一致认为,DHY1860型污泥原态深度脱水装置设备结构设计科学、合理,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节能、环保、脱水效率高等特点,安装、运维方便。该装备采用超高压机械脱水技术,可将含水率60%的污泥处理至含水率45%以下,单台设备处理能力每小时3吨以上。装备系统集约度高、占地面积小、能耗低,每吨污泥处理综合能耗小于6度电,填补了原态污泥深度脱水装备的空白。

图片6.png

戴晓虎

同时,戴晓虎就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以及新技术新工艺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与应用,发表了引人深思的主题演讲。他表示,虽然我国在污水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污泥处理方面却存在重大瓶颈问题,技术装备匮乏是当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面临的主要难题。目前我国污泥年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与突破来寻求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我国污泥高含水、高亲水的特性,如何实现高效固液分离减量,已成为污泥处理行业的重大需求。

图片7.png

令人鼓舞的是,国惠环境技术团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发现,在超高压技术的应用下,污泥含水率可以降至45%以下,颠覆了传统认知中污泥含水率降低至60%以下必须依赖热干化相变的观念。基于这一研究成果,他们联合东方电机合作开发了污泥原态深度脱水装置。未来,随着这一设备的成功应用,必将为污泥处理行业带来突破性的改变,更将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加高效、环保的方向快速发展。

12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