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福州更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明确“三线一单”!

时间:2024-08-12 14:49

来源:福州市人民政府

评论(

(一)单元划分

按照国家技术规范要求,科学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结构、功能、质量等环境特征,合理确定大气、水、土壤、生态、声、海洋等各生态环境要素管理分区,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以生态保护红线为基础,确定优先保护单元;以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大、资源能源消耗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集中的区域,以及生态破坏突出、环境风险高的区域为主体,确定重点管控单元;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其他区域实施一般管控。结合区域发展定位、空间发展和保护格局进一步细化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实施分类管理。环境管控单元随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全国国土调查等成果调整予以动态更新。

全市共划分316个环境管控单元,其中陆域206个、海域110个,具体如下:

优先保护单元

主要为生态环境重要敏感区域,将要素管控分区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及一般生态空间、水环境优先保护区、大气环境保护优先保护区叠加取并集划分为优先保护单元。全市共划分169个,其中陆域120个、海域49个。优先保护单元以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依法禁止或限制开发建设活动,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优先开展生态功能受损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活动,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重点管控单元

主要为经济重点发展区域,将涉及水、大气、土壤、自然资源等资源环境要素重点管控的区域划分为重点管控单元。全市共划分130个,其中陆域76个、海域54个。包含城镇、工业园区、重点矿区、海洋功能区划中的工业与城镇用海区、港口航运区、围填海区等开发强度高、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的区域,以及环境问题相对集中的区域。重点管控单元以守住环境质量底线、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进产业结构、布局、规模和效率优化,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一般管控单元

主要为预留发展区域,除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其他区域划分为一般管控单元。全市共划分17个,其中陆域10个、海域7个。以预留今后发展空间和潜力为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要求,适度开展社会经济活动,加强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等治理,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管控要求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依据现有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管理要求等,衔接区域发展战略和生态功能定位,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明确允许、限制和禁止的要求,建立“1+N”生态环境准入清单。“1”为全市流域和海域的总体准入要求,“N”为316个环境管控单元的准入要求,具体见附件(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询)。

六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实施应用

(一)加强规划衔接应用

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和市直各有关部门在涉及区域开发建设活动、产业布局优化调整、资源能源开发利用等政策制定,在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专项规划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编制中,要将确定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作为重要依据,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等管控要求融入决策和实施过程,加强统筹协调。

(二)严格生态环境准入

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和市直各有关部门在规划环评编制时、建设项目开展环评工作初期、产业园区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中,应分析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的符合性,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降低环境风险、推动绿色发展

(三)强化环境管理应用

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和市直各有关部门在生态环境有关政策的制定修订与生态、水、大气、土壤等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以及环保督察中,应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生态环境管理政策协同,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作为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风险防控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和生态环境监管的重点内容。

(四)更新与调整

原则上每5年开展一次市级层面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情况跟踪评估及调整工作,5年内因区域发展战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等发生重大变化的,或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等依法依规调整而导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内容变化,市人民政府可适时组织更新。在动态更新完成前,具体管控内容按现行国家和省级发展战略、法规政策和范围边界执行。

敖江湿地引“客”来。王成耀 摄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市生态环境局会同有关部门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组织开展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评估、更新、调整和宣传工作。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定期研究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常态化推进共享共用、更新调整、监督落实等事项,及时报告重要工作进展,形成上下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有序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细化落实和应用实施工作。

(二)实施联动共享

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相关规划编制、产业政策制定、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布局调整、城镇规划建设、重大项目选址、生态环境监管等工作的有效衔接、信息共享。市直各有关部门在区域发展战略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与边界、自然保护地体系等依法依规调整时,应将变化情况和相关资料同时通报市联席会议办公室。有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提出相应工作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监督执法的协调联动。

(三)积极宣传培训

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和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结合管理需求与工作推进情况,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广泛宣传和培训。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应用正面典型宣传,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扬。加大对相关反面案例的曝光力度,推动突出问题整改。及时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与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实施。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