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落实“1269”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主要实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工程,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加快推动工业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统筹推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有序碳达峰。严格实施节能审查、节能监察,开展节能诊断服务,加快节能降碳技术和装备研发与推广应用。大力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深入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和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拓宽尾矿、粉煤灰、煤矸石、锂冶炼剩余物等固废应用消纳渠道,探索废旧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全文如下: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部署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以下简称“1269”行动计划)深化提升,积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制造业强省,努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工业强省战略,以深化落实“1269”行动计划为重点,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路径,以产业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八大工程”,促进产业链群融合互动发展,加快提升全省工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到2027年,推进江西新型工业化取得明显进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进一步提高,工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保持基本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0%左右;力争全省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的产业达到3个,形成一批特色优势鲜明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1-2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35年,江西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制造业强省基本建成,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体形成。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程
1.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千项技改、万企升级”行动,加快淘汰一批安全风险高、自动化程度低、低端低效的老旧设备(装置),推动传统制造企业生产线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安全化生产。完善产业基础提升长效机制,加快补强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薄弱环节,着力突破一批战略性标志性装备。
2.持续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强化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牵引,大力推动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钢铁、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引导大型传统制造企业引育配套企业、开放供应链,裂变孵化新产业。支持纺织服装、现代家具等传统优势领域,扩大在中东、非洲、东南亚、拉美等地区覆盖面。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加强科学精准施策,避免传统制造业行业项目管理“一刀切”。
(二)实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工程
3.加快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一产一策”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建链,推动资源要素向重点领域集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加强千兆网络、先进算力等建设和布局,加强应用场景供给创新,建设一批功能突出的公共服务平台。
4.积极培育未来产业。聚焦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生物、未来健康、未来显示、未来航空等重点领域,加快实施专项培育行动,积极创建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争创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实施未来技术应用场景融合工程,加快建设一批显示度高、带动性强的标志性场景。高质量运用省未来产业发展基金,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系统构建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规模化的未来产业生态。
5.大力提升产业链式集群水平。深化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全面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加强产销、产融、技术、人才等对接,不断提高重点产业链省内产业配套率。强化链式服务,不断拓展产业覆盖面和价值端,促进重点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行动,优化集群规划布局,完善集群治理模式,重点在铜、锂电、光伏、航空、电子信息等领域打造一批跨区域的先进制造业链群,构建先进制造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
(三)实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6.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方式运营的产学研用协同联动的科技和产业平台,大幅提高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鼓励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探索创新科研组织模式、人才引进、产业孵化等。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省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建设,引导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纳入经营考核。探索以工业创新券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强化政府采购、国有企业招投标优先采购创新产品和装备,加大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政策支持力度。
7.一体推进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探索形成可预期的关键共性技术动态清单,加强有组织的技术攻关突破。部署实施省级重大专项“2030先锋工程”,完善“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组织方式,力争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医药等重点领域取得产品技术突破。统筹布局一批中试验证平台和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完善前沿技术测试验证和中试熟化功能,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赣转化。加快国防科技成果民用转化信息化建设,支持军民基础技术相互转化应用。
8.着力打造“江西制造、赣出精品”。深入开展制造业卓越质量提升行动,重点在电子信息、航空、装备制造等行业提高以可靠性为核心的产品质量水平,引导争创中国质量奖。力争在光学、锂电等领域打造国家级质检中心。鼓励开展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支持企业标准研制和升级迭代,鼓励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探索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传承发展。鼓励企业组织、承办、参加境内外知名展会。
(四)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工程
9.加快提升制造业数智化水平。以龙头骨干企业数字化改造为引领,面向行业开放先进技术应用场景,分行业、分类型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矩阵。积极探索“共性转型技术+个性转型技术”模式,“一链一场景”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数字化改造。建设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数字化转型先行区。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装备,加快人工智能在生产制造环节的普及使用,探索创建人工智能赋能平台。
10.完善优化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升工业“上云用数赋能”质效。积极培育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解决方案供应商与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关联企业融通发展。积极培育工业软件产业。支持建设国家级、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立健全工业领域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工业数据服务产业、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
(五)实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工程
11.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加快推动工业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统筹推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有序碳达峰。严格实施节能审查、节能监察,开展节能诊断服务,加快节能降碳技术和装备研发与推广应用。大力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深入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和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拓宽尾矿、粉煤灰、煤矸石、锂冶炼剩余物等固废应用消纳渠道,探索废旧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12.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绿色化改造,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开展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和分级管理,推动绿色园区低碳升级,打造绿色制造标杆。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推动龙头骨干企业建立绿色采购制度,促进上下游企业绿色低碳协同发展。支持开展绿色制造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积极培育绿色制造服务供应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扩大再生资源利用规模。推进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应用再制造产品。加快绿色矿山建设。
(六)实施优质企业群体培育工程
13.培育壮大领军企业。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推动重点领域大型企业优化整合、引进落地,着力在有色金属、新能源等领域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支持民营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支持大企业积极发挥引领支撑作用,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跨界融合、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融通发展生态,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14.梯度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提升创新能力,创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探索建立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质工程,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管理提升、技术支持、成果转化、资金融通等多元服务。支持建设专业特色配套产品交易市场。积极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支持企业推进合规建设。建立完善与工业企业交流沟通制度,探索省地联动助企帮扶机制。
(七)实施产业人才培育工程
15.壮大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组织实施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定期发布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紧缺人才目录。优化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体系,积极探索“科技副总”等引才机制,鼓励领军人才、创业团队来赣发展。加强新工科建设,推进教育资源与重点产业布局战略匹配,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大力造就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加大卓越工程师培养力度,支持一线产业人才成长为技能大师。
16.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产业链链主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专业服务机构等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间的交流合作。探索开展优秀企业家培训,提升青年企业家经营管理能力。
(八)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17.大力推动产业协调安全发展。实施生产性服务业赋能、服务型制造升级等专项行动,发展研发设计、中试验证、检验检测、物流配送、知识产权等现代服务业,支持制造业企业向供应链管理、智能运维等服务延伸。建立关键产业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强化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引导市县依托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域特色等比较优势,明确和落实产业发展主阵地、协作区功能定位,形成全省制造业区域竞合发展、行业差异发展的新格局。
18.扩大产业开放合作。对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积极推动嵌入电子信息、有色金属、新能源、装备制造、航空等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区域型产业协同配套能级和水平。以产业为纽带,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新发展格局的制造业关键枢纽。争取国家在赣布局建设一批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等产业备份基地和设立若干个关键矿产储备基地。
19.提升金融服务供给高效性。加强财政金融协同配合,引导金融资源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配置,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鼓励金融机构提供科技研发风险保障产品和服务,完善攻关项目研发风险分担机制,推进科技创新保险、专利保险、履约保证保险业务。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投贷联动、融资租赁等业务。鼓励支持企业依法依规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20.强化生产要素精准扶持。统筹用好支持工业发展相关专项资金。用好省现代产业引导基金,鼓励各级政府运用市场化手段,建立和规范运作相关产业发展资金,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制造业。探索组建省级工业投资运营平台。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对重点产业和优质企业在土地指标、能耗指标等方面给予支持。健全产业用地多主体多方式供地制度,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探索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政策联动机制。
三、组织实施
更好发挥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及时研究新型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向省委、省政府请示报告。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健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工作机制。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抓工业经济的能力和素养。强化省市县纵向联动、行业部门间横向协作和高校、科研院所智力支撑,支持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凝聚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合力。定期发布并动态更新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清单、科技创新需求清单、招商引资任务清单等“三张清单”,实行项目化推进管理。建立新型工业化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监测分析。结合宣贯实施《江西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大力营造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浓厚氛围。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