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2005中国节水用水先进技术设备展示会开幕

时间:2005-06-10 09:16

来源:水利部网

评论(

展示会开幕式

翟浩辉出席开幕式并剪彩

翟浩辉兴致勃勃地参观展览

  本站讯 为推广先进节水、用水设备,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联合举办"2005中国节水用水先进技术设备展示会"。6月10日上午,2005中国节水用水先进技术设备展示会在京开幕,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出席开幕式并为展示会剪彩,水资源管理司司长高而坤致辞,综合事业局局长王文珂主持开幕式,本次展会为期三天,来自国内外100多个厂家的工业、农业、生活用水节水器具设备及水利先进技术在展会亮相。

  本次展览推介会旨在跟踪国际先进的节水技术设备,进一步密切国内外节水设备的高科技研发机构、生产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加大节水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力度。对国内外先进节水技术设备生产企业及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进行一次集中的展示及推广,努力搭建广泛交流、自由贸易的平台,开展多渠道、多样化和多层次的交流互动,为建立节水型社会提供有效的支撑和服务。工农业节用水主要展示设备有:农业灌溉设备,工业污水处理设备,水资源远程自动测报、雨洪利用工程技术等。另外还有与生活节用水密切相关的感应洁具、节水马桶、家庭废水利用设备(节水机)、节水水嘴。由国外公司带来的国际先进技术将给业内人士提供新的思路。

  会后,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与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将对展会中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备案,适时向全国推荐优秀的节水用水技术设备。

  同时,展区还设置了节水知识展览。知识展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农业、工业和生活方面的节水用水知识,以及我国政府在节水方面采取的各项措施。

  背景资料:我国水资源状况及节水型社会建设

  我国水资源状况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北方地区只有99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灌区缺水约300亿立方米,1991年以来,耕地平均每年因旱受灾面积4.12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强,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280多亿公斤,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近110座严重缺水,18个主要沿海城市就有14个缺水。城市、工业年缺水近60亿立方米。据200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30多座城市发生了水危机或出现供水紧张状况。尤其是京津等大城市,在连续遭遇枯水年时就会出现严重水危机。因此,干旱缺水对国民经济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世界银行曾测算,中国每年干旱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350亿美元。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水资源短缺一年甚于一年,水荒步步紧逼。目前,北京已连续五年干旱少雨,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峻的供水形势,如果不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将给首都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据预测,我国人口在2030年左右将达到峰值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估计届时用水总量为7000亿~8000亿立方米,而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000亿~9000亿立方米,预计用水量已经接近可利用水量的上限,水资源进一步开发的难度极大。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我国有可能在未来出现严重的水危机。

  用水效率低下

  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相比,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2003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

  2001年初,由43位院士和300名专家提交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认为,解决我国水的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确立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指导原则。国家"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节水型社会。2002年8月修订的新水法规定,要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贯彻节约保护资源基本国策的战略措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城市,采取工程、经济、技术、行政措施,减少水资源开发利用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降低单位产品的水资源消耗量,提高产品、企业和产业的水利用效率。

  我国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与目前节水水平的矛盾说明,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动节水的做法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总结节水实践经验,创新节水工作模式。通过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与水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领导关注节水型社会建设

  对建设节水型社会,国家及水利部领导都非常关注。2004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强调:"中国要积极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把节水作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要推广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器具和节水的工业生产技术"。温家宝总理明确要求:"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应该作为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

  水利部汪恕诚部长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内容,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科学治水:"继续实施水利科技创新计划,深化水利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水利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做好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不断提高水利科技水平"。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形成有利于节水的体制和机制

  与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动节水的做法不同,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社会主要措施有:通过制定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明晰初始用水权;确定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明确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各单位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确定产品生产或服务的科学用水定额;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经济、科技等多种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特别注意运用经济手段,发挥价格对促进节水的杠杆作用;通过制定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引导水资源实现以节水、高效为目标的优化配置。节水型社会建设要落实三个体系的建设,即开展用水制度改革,建立与用水权指标控制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建设水资源配置和节水工程,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

  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实现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区域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重要的体制保障。

  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

  未来15年将是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根据初步规划安排,2010年前为试点期,确定并开展一批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通过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初步建立起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技术政策和宣传教育体系,为全面开展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奠定基础,创造条件。2010年至2020年,将全面推进我国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初步建成与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涉及全社会各层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