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第二届国际沙棘大会在京召开

时间:2005-08-29 09:08

来源:水利部网站

评论(

大会会场



鄂竟平副部长在大会上致辞



鄂竟平副部长接见国际沙棘协会理事会成员

  由国际沙棘协会和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国际沙棘大会于2005年8月26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主席、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出席会议并致辞。大会副主席、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司长高波代表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致辞。国际沙棘协会主席邰源临、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代表莫纳博士、印度喜玛偕尔邦政府电力部长斯托克丝女士、时代(中国)公司董事长刘凯鹏博士分别在开幕式上作了发言。会议由第二届国际沙棘大会副主席、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主持。

  在为期4天的议程里,来自世界21个国家的180名代表,围绕"沙棘-多功能植物,营养、健康和环境的挑战与对策"这一主题,总结交流沙棘研究开发的新成就、新经验,共同研讨国际间沙棘科技交流与经济合作,充分体现了全球对沙棘植物的高度关注和人们对沙棘研究开发的浓厚热情与兴趣。

  沙棘天然分布在欧亚大陆。我国黄土高原、中亚地区、欧洲的波罗的海沿岸,是天然沙棘的集中分布区。总面积约230万公顷,其中我国的200多万公顷的资源面积约占全球总面积的90%以上。世界各国的沙棘发展现状、出发点不同,研究水平各异。德国、芬兰、瑞典、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关注重点是沙棘的经济开发价值,即如何提高沙棘的产量和品质,在沙棘育种和栽培技术、果园管理和采果机械、以及油脂加工、沙棘营养食品和果汁加工技术研究等方面居于领先地位;而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发展中国家,同时关注沙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在沙棘抗旱造林技术、根瘤固氮、沙棘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等方面处于领先位置。

  1985年,在时任水电部部长的钱正英院士的倡导下,为防治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中国政府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沙棘开发。通过20年的研究、示范和推广,沙棘从最初应用于水土保持,逐步延伸到了营养食品和医药保健制品开发,促进了中国西北落后地区的农民脱贫和经济社会的发展。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投入累计资金1亿多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开展了大面积营造沙棘水土保持林建设,在山西、陕西、内蒙古接壤地区建成了集中连片、面积20多万公顷的资源基地,带动了一批加工企业开发利用沙棘资源,每年加工利用沙棘鲜果1万多吨,显著增加了偏远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农村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沙棘被许多学科专家所关注,而且应用到多个领域,小小的灌木发展成为多效益的植物资源,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中国目前已拥有丰富的天然沙棘种质资源和一支专业队伍,以及二十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在国际沙棘界倍受关注。

  自1985年由我国和芬兰、前苏联等国家倡导开展国家沙棘交流与合作以来,先后有二十多个国家参与到国际沙棘合作中来,沙棘研究和应用的领域涵盖了生物学、营养学、食品化学、医学、水土保持环境学、造林学等学科。1989年在西安举办了国际上第一届国际沙棘学术会议,以后又先后举办了7次(其中在中国举办3次)国际性会议。1995年在北京第三届国际沙棘学术会议中促成在北京建立了国际沙棘研究培训中心及其国际协调委员会。在1999年北京第五届国际沙棘学术会议中,中外专家一致倡议成立国际沙棘协会,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促成2001年在印度第六届国际沙棘学术会议成立国际沙棘协会,选举了第一届理事会,推举由中国代表担任理事会主席,并决定在德国举办第一届国际沙棘大会。在理事会会议上还决定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大会。这次北京会议是第二届。

  自国际沙棘大会成立以来,水利部沙棘中心在资金、人力资源、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给予国际沙棘协会及其秘书处必要的支持,配备3名专职人员,先后开展了会员注册管理、协会网站运行管理、与各国专家咨询等日常工作,每年编辑4期中文和1期英文的《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专业期刊,推动了国际沙棘事业的发展并确立了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随着世界各国对沙棘的认识,沙棘对人类健康带来的福音,世界各国对沙棘开发愈来愈热。全球沙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样离不开各国间的合作,本次大会将使沙棘开发共创机遇,共享成果,实现共赢。此次国际沙棘研讨会的召开,将有力地推动国际沙棘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加强各国的技术合作与学术交流,使沙棘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改善、经济建设和人类健康。同时,也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为实现中国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