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引入市场机制是破解环保难题的关键

时间:2007-03-08 13:21

来源:中财网

评论(

  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提出--
  记者林春霞北京报道 环保和节能问题是近年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认为,引入市场机制是治理环境污染行之有效的办法。
  南存辉说,近年我国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越来越重视,但是环境改善的情况仍不容乐观,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污染还相当严重。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仍很艰巨。实践证明,治理环境污染单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需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特别是用市场机制动员企业的力量,有助于环境的改善。
  南存辉指出,单靠政府投入治理环境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投入资金有限,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地方迫于环境状况逐渐恶化的压力,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环保的投资,但投入金额十分有限,杯水车薪。目前不少小城市没资金建垃圾污水处理厂,垃圾只能靠填埋,有的甚至连填埋的场地都没有。
  其次,是体制上的束缚。以"政府行为"为主导的环境保护方式往往带来对政府的依赖,不利于调动企业和社会公众对环境治理的积极性。有些企业认为环保就是政府的事,人为地减少对环境保护的投资,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环境为代价换取企业的收益。
  此外,缺乏经济激励机制。目前不少地方实行"谁污染谁付费"的模式,但收取的费用标准很低。一方面使政府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弥补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使得排污企业宁愿交排污费,也不愿意采取治理措施。实际上没有真正做到"谁污染谁付费"。
  还有,政府执行力度有限。当前靠政府来保护和治理环境,靠政府投资,靠政府来监管和营运,导致政府治理环境的权力过大,难免产生腐败的行为。
  南存辉分析认为,引进市场机制是破解环保难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将环保产业化和市场化,将外在的环境成本内化为企业的成本,是一种理想模式。
  可以采用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即"建设-运营-移交"模式,引入民间资本建造垃圾焚烧发电厂。就是政府出让一段时期的垃圾处理项目的经营权(一般为25年),并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行投资、建设和经营。企业在规定的经营期限结束后,将项目经营权无偿移交给政府。政府则无偿提供垃圾处理建设场地,负责全部场地的"四通一平",并给垃圾处理企业支付垃圾处理费,而政府可以向城市居民征收垃圾处理费,实现谁污染谁付费的模式。垃圾发电成功后,将由政府收购全部发电量。项目运营期间,政府减免企业运营税费,协助解决市场化运作中的有关政策处理和协调工作。
  BOT模式不仅会降低政府投资和管理风险,同时使充沛的民间资本找到了新的投资方向,使民营企业进入到公益型的基础性环保设施的投资中来。
  南存辉认为,破解环保难题关键在于政府的引导,他建议政府:一要转变观念;二要出台优惠政策,对从事环保治理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减免,征用土地适当放宽政策,财政上给予适当补贴;三要建立激励机制,对投资环保并作出贡献的企业和人士,给予物质和精神鼓励,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