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云南昆明西山区凝心聚力保护滇池

时间:2007-10-13 09:01

来源:国家环保总局

评论(

  西山区滇池流域面积约400公里,湖岸线全长约72公里,主要入湖河道22条,总长约96.5公里,其中盘龙江、西坝河、采莲河、船房河、大观河、乌龙河、新运粮河、老运粮河、王家堆渠被列为市重点治理河道,滇池草海面积约12平方公里。根据2006年环境状况统计,西山区范围内主要入滇池河道,均为劣Ⅴ类水质,TN、TP、BOD5均超标;草海水质为劣Ⅴ类,外海水质仍保持在Ⅴ类地表水标准。西山区共有86万人,大部分人都居住、生活在滇池流域范围内,按照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生活污水约150-200升计算,全区每天约有13万立方米废水通向排水管网或通过河道排向滇池,加上流域范围内工矿企业排出的废水和流域范围面源污染,滇池承载的污水已超出其自净能力,保护和治理滇池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高原明珠”滇池能否重放异彩,西山区的治理工作是关键之一。

成立强有力的滇保队伍

为了切实做好滇池保护工作,西山区委、区政府狠抓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和制度。成立了以区长为主任、副区长为副主任、25家相关单位和镇(街道办事处)领导为成员的滇池保护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西山区滇池管理局、昆明市滇池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西山分局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员” 的管理机构。该区在滇池沿湖6个镇(街道办事处)成立了滇池管理所,公开招录24名工作人员,还招聘了93名河道保洁人员和90名滇池协管人员。根据全区入湖支流岔河管理和“四创”工作需要,现又新增62名河道保洁员。目前,全区形成近300余人的滇池管理、河道保洁队伍,建立起区、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村(居)民小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滇池保护及入湖河道管理体系。建立了河道“门前三包”责任制(一包河道水面及河岸无垃圾和漂浮物,二包污水、垃圾不流、倒到河内,三包河岸无违章构建筑物),与沿河岸小区、住户、企事业单位签订责任书1231份。

西山区政府还建立滇池综合治理工作风险抵押金制度,滇保委各部门行政一把手交纳2000元到区财政代储,村(居)委会主任人均交纳1000元抵押金到镇(街道办事处)财政所代储,根据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此外,该区积极配合市滇管局完成好各项重点工程。先后成立西山区东风坝综合整治指挥部、滇池西岸截污工程征地拆迁指挥部、滇池湖滨生态湿地建设指挥部、滇池北岸水环境整治工程拆迁指挥部、船房河、乌龙河截污综合治理征地拆迁工作指挥部、滇池草海保护治理和开发建设工程指挥部,全面指挥协调和组织各部门参与滇池水污染防治的具体工作。

严把项目审批关,从源头上减少滇池污染。

西山区认真严格地执行《滇池保护条例》,赋予滇保一票否决权,滇管前置审查。对滇池流域的建设项目特别是对钢铁、有色冶金、基础化工、农药、电镀、造纸制浆、制革、印染、石棉制品、土硫磺、土磷肥和染料等污染严重的企业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同时,《滇池保护条例》第24条紧紧围绕草海规划,围绕打造“高原西湖”,对符合产业政策、符合规划及滇池保护要求的旅游、文化、休闲、高尚住宅等项目,本着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做好对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指导服务。这样,西山区对辖区内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 100%。

西山区还全力做好工业污染源控制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该区顺利完成2000年上级下达的达标考核任务,对省、市、区三级下达的52家要求达标排放企业中除6家因为效益不景气自行申请停业治理外,其余46家共投入资金501.85万元进行了治理。目前该区对近150家企业实施排污许可管理,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及年审联动并逐步推开排污许可制度。“十五”期间,全区共有235家企业实现达标排放。通过努力,“十五” 期间该区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中的主要污染指标如化学需氧量、氨氮均控制在市级核定的总量控制指标之内。

健全河道管护长效机制

西山区共有22条入滇河道,其中,有9条为主要入滇河道。目前,大观河已进行清淤疏挖及两岸绿化,正在进行工程综合治理的河道有船房河、乌龙河,西坝河、新运粮河、老运粮河及玉带河—篆塘河即将实施治理。

在河道管护工作中,西山区创新机制,建立区、镇、村、组四级入湖河道管理网络,实现了辖区入湖河道管理全覆盖,并按照“日检查、周汇报、月考核”的河道管理模式,对各负责单位进行目标责任考核。

尤为可喜的是,经过积极探索,西山区建立健全入滇池河道管理长效机制,努力确保全区河道整洁清亮。一、实行考核及奖惩制度。建立保洁员(协管员)基本情况登记卡,签订责任书进行严格考核,考核优秀的河道保洁员发给年终奖金,不称职的予以解聘。二、对保洁员实施考勤制度。由各滇池管理所负责河道保洁员(协管员)的考勤,区滇管局负责抽查,如发现保洁员无故不到岗,除扣除当日工资外,给以警告处分,累计3次警告予以解聘。三、实行“分段包干、集中整治”工作制度。各镇(街道办事处)以河道为单位,分成若干河道管理工作小组,每个小组负责1条河道,每个组员负责1公里河道,每个小组有1个负责人,负责小组成员的考勤及小组其他成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到“哪里有垃圾漂浮物,哪里就有河道保洁员”。四、建立监督举报制度。河道保洁员(协管员)在日常保洁工作中,对向河道内倾倒垃圾的行为及时制止;发现违法排污、乱建乱盖等违法行为及时向区滇管执法分局举报。同时,在各支流岔河保洁河道树立标牌,标明保洁员姓名及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五、建立河道保洁员(协管员)定期培训制度,努力提高保洁员队伍的素质。六、落实河道门前“三包”责任制。制定了河道“门前三包”责任书,与沿河的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商铺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人,落实责任段。镇(街道办事处)滇池管理所为河道“门前三包”责任书的管理部门,区滇池管理局为监督部门,做到了“责任到人、监督到位”。七、建立点面结合的河道集中清理整治模式。除不定期进行河道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外,还要求各镇(办事处)每个季度开展1次河道集中清理整治,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团员、河道保洁员、村(居)民对问题突出的河段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消除河道卫生死角。近年来,共组织疏挖河道淤泥近30000余吨,清除河道、河岸垃圾杂草16800余吨,清除蓝藻、漂浮物1960余吨。八、河道综合执法常抓不懈。九、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狠抓河道周边居(村)民的宣传教育工作,累计展出展版150块次,发放“保护滇池、爱护河道”的倡议书和宣传手册40000余份,在入湖河道周边放置永久性宣传牌146块。十、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入湖支流岔河河道保洁人员工资由区、镇(街道办事处)两级财政按1:1比例承担,同时区级分别对各镇(街道办事处)给予适当河道管理工作经费。

加大面源污染治理力度

西山区积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使滇池面山绿化、水土流失治理、滇池水源涵养区保护得到加强。“十五”以来,全区共完成绿化造林648公顷,义务植树79.82万株。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3.18 平方公里。农村垃圾收集系统得到完善,共建成沿湖农村垃圾收集间289间。农村生态卫生旱厕建设效果明显,共建成生态卫生旱厕5421个。建设少废农田、推广平衡施肥6417公顷,农田固体废弃物处置及利用有较大提高。

在沿湖6个镇(街道办事处)设立滇池管理所,负责对沿湖村镇垃圾清运和入湖河道专项管理。建立完善农村垃圾收集清运系统。西山区按农村每300人设置一个砖混结构、地面硬化、封闭防雨的垃圾收集间的要求,共建成并投入使用10m2、15m2两种类型的垃圾收集间289间,沿湖6个镇(街道办事处)共配置垃圾清运车12辆,已全部投入使用。西山区滇池沿湖4个街道办事处日清运垃圾500吨,垃圾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80%。

构建生态屏障保护滇池

生态建设是滇池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西山区委、区政府在继东风坝清理整治、滇池西岸截污、兰彩云、王家堆等湿地建成的基础上,又把高海公路沿线生态建设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并已正式启动。

水利部将西山区高海小流域列为全国第一批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作。为把生态带建设与高海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结合起来,今年2月在滇池西岸小七十郎租用了近100亩土地开展水土保持景观林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该项目已完成进度占规划设计的95%。高海公路生态带建设项目是西山区今年治理滇池的一大亮点。该项目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方式,对高海公路与滇池之间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以高海公路为主线,全长31公里,以东部分农田全部用于苗木基地建设,只允许种苗木,不允许搞其它开发,可利用面积为2400亩。高海公路以西部分继续以苗木基地建设为主,规划范围约4000-8000亩。最终将全线打造成为云南最大的苗木交易市场,力争建成万亩以上的苗木种植基地。今年,区政府投入11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目前,已有18家企业进场种植苗木,种植面积已达1100亩,占已租用土地面积的51%。短短半年时间,政府投入的1100万元已引来5000余万元投资,预计将共引入资金1亿多元。经过研究、设计,西山区政府拟在高海公路以东建设1126亩生态湿地,并与2000亩苗木基地统一规划建设,共同构建滇池西岸湖滨生态带。

此外,通过多年的努力,西山区已经完成王家堆渠和兰彩云203亩生态湿地建设、东风坝清理整顿、西岸截污工程中9块土壤渗漏系统和生态填料床系统的建设,目前,片区内水质明显改善,农村面源污染得到一定控制;草海生态公园建设项目充分利用滇池草海淤泥堆场—柳苑、碧海两个生态公园,进行生态林建设,柳苑生态公园投资450万元,种植中林美荷杨等林木8万株,完成绿化面积250亩,碧海生态公园启动90亩,通过义务植树等方式,投资50万元完成甚础设施配套、栽种林木7万余株; 2003年,西山区配合市滇管局开始了东风坝清理整治工作,完成了东风坝一期4000亩水域退塘还湖工作,东风坝二期完成了人工吹填造滩8.2立方千米,在东风坝及老干鱼塘水域种植了睡莲、狐尾草、茭草、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实现了3.3平方公里水域大型水生植物铺盖率不低于30%的目标;王家堆渠和兰彩云203亩湿地建设已完成,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滇池治理,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为此,西山区共组织开展“以我所能,保护母亲湖——滇池‘百、千、万’”等宣传活动78场次,听讲人员达480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8万余份,海报3500余份。该区还利用“三下乡”、“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环境日”等各种节日活动,通过发宣传材料、开展讲座等形式,加大群众对滇池治理重要性及相关知识的认知面,扩大社会的参与范围。今年 8月9 日,西山区组织区级四大机关,各镇、街道办事处、社区干部,以及辖区文明单位、驻区部队和辖区群众13000余人开展了“保护母亲湖-万人清洁入滇池河道”启动仪式。

节水、中水回用也是西山区治理滇池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农业节水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节水技术,大力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在农村推广雨水利用。在工业节水上、城市建设中强化节水制度,加快城市管网建设,完善用水计量设施,推动节水型小区建设,普及节水器具及产品,推广社区中水回用、雨水利用及集中污水处理回用,在全区提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严格执法再上一道保险

昆明市滇池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西山大队坚持“保护滇池、执法为民、严格执法”的执法宗旨和理念,坚持“依法行政、文明办案”,在办理案件时,对违法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以文明执法温暖人心,以公平、公正、公开执法树立威信,受到群众和上级部门的认可,共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3面,2006年一中队被昆明市滇管执法局评为“优秀执法中队”、三名同志获得“优秀执法队员”称号。

自2005年成立以来共调查处理了158起涉嫌排污、违规建房等违反《滇池保护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拆除界桩内违章建筑317.6平方米,入湖河道边违章建筑3100平方米。办理市、区热线交办件43件,群众举报件46件,办结率100%、投诉人满意率100%,有效遏制了乱排、乱建等行为对滇池造成的危害。渔政执法共出动船艇1103只次,查处违章偷捕事件129件,收缴船只16只、大盘轮胎200余套,虾笼、迷魂阵6000余个,各类渔网35000余张,收缴鱼类约20余吨放回滇池,有力打击了偷盗捕行为,维护了滇池渔业生态平衡。组织开展辖区滇池流域“禁磷、限磷”工作,共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收缴含磷洗涤用品约5吨。在2007年1月1日前按照市委、市政府通告精神,完成了辖区禁止燃油性机动船舶工作,取缔了船舶102艘,杜绝了燃油性船舶对滇池水体造成的污染。

编辑:肖琼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