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建设项目配套建设节水设施管理规定》,相关规定对新、改、扩建的建设项目,将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节水配套设施,违反规定者,除限期改正外,最高可处10万元罚款。
长期以来,武汉市城市用水粗放,人均耗水量大,再生水利用率仅7.7%,远低于节水型城市所要求20%的标准。然而,过去这些对于江城人来说似乎引不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全国还没有哪个城市像武汉这样位居于中国最大河流长江与汉江(长江最大的支流)的交会处,水量之充沛、取水之方便、水质之良好(相对于全国其他河流),就算重庆有些类似于武汉,可去年那场干旱,多多少少让重庆人尝到了缺水的滋味。现在这种滋味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城市“品尝”。这不,距离武汉市很近的黄石市遭遇了50年以来的罕见干旱,已有12万多人面临缺水困境。虽然11月15日到16日两天的降雨对旱情有所缓解,但水源性缺水依然严重,边远城区居民仍然要靠送水度日。
与此同时,湘江也面临着30年以来最严重的枯水威胁,不少地段大半河面布满流沙,就连河床最宽阔的长沙站,江面也是沙洲处处,市民生活饮用水水源水的自净能力也随之急速下降。
这两天又有报道说,赣江南昌水文站已突破历史最低水位,甚至比历史最低水位低了近半米。南昌市各水厂出现取水困难,并导致南昌市区尤其是昌南老城区供水紧张,出现家住三楼以上居民用水困难状况。 无奈,南昌市供水部门紧急进行取水口改造,将取水管延长到赣江中间位置,扩大取水范围和取水量。气象部门利用冷空气南下的有利时机,持续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提高河流径流量。省水利部门还采取跨流域引水措施,确保城区居民用水。
据珠江防总消息:受来水形势及咸情形势影响,今冬明春发生特枯的可能性比较大,形势很严峻。当前,珠江防总正按照国家防总要求实施珠江水量统一调度。在实施集中补水期内,珠海利用最佳取水时机抢蓄淡水,但未来几天咸潮逐渐加剧,澳门、珠海供水形势十分严峻。
还有更多的原本就缺水的城市和地区,已经受到了严重缺水的影响和威胁,如不积极应对,就没有水吃了。这还只是干旱的影响,水污染造成的缺水还不在其中。然而,就是这单纯的水源性缺水问题,已经逼着我们不得不做水文章了!事实告诉我们,做好水文章,早做比晚做好。就像武汉市那样,不要真等到守着长江没水吃的那一天再出台什么这政策那办法,那时就晚了,代价就惨重了!
这方面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做的就不错,近年来逐步加快向节约用水、科学管水、依法治水迈进的步伐。他们在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短缺已严重制约该市发展的时候,大力推广以大型指针式喷灌机为重点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以温室、大棚微灌等为重点的小型节水工作建设,加大了防渗渠、地埋管道和软管微孔喷灌工作力度,兴建了一批标准高、效益好的节水灌溉工程。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为全市现代化农业和设施农业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缺水的北京将在市民家庭中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器具。计划2008年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免费更换不符合标准的水箱配件和水龙头,使85%北京家庭用上节水器具。北京市还将加强在公共建筑中使用节水器具,要求2008年在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公共浴室全部采用延时、脚踏、智能等节水控制系统。2007年,北京市完成10项以工业废水回用和循环水改造为重点的工业节水技改项目,年节水150万立方米。统计数字显示,2000年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拥有量的八分之一,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十分之一。如此缺水的北京,如果水文章做得再早些,效果一定也会更好些!
现在全球变暖经常成为人们警惕的话题,它像一把悬于额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各国政府应对变暖的实际行动还是不多。11月15日,英国政府正式公布了《气候变化法案》,法案将进入议会立法程序,如获通过,英国有望成为世界上首个通过立法进行强制减排温室气体的国家。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发出警告,“世界正处在巨大灾难的边缘,包括纽约、孟买、上海在内的一些沿海城市将被淹没”。目前,纽约、孟买和上海等大城市并没有因为潘基文的话而产生紧张情绪。有专家认为,如何落实减排是很复杂的事,但各个国家都必须行动起来,否则,各种自然灾害哪天降临,谁又说得准。
孟加拉国红新月会官员18日称,目前强热带风暴已造成该国5000至10000人死亡。救灾部门警告称,随着救灾的进一步深入,这一数字还将有所增加。
这几年像这样的灾害,我们已经司空见惯。国家水利部部长陈雷说: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这是中国的基本水情。他还说,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中国水资源条件发生明显变化,极端水旱灾害事件呈频发与并发趋势。由于长期粗放的增长方式,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阶段的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国缺水近400亿立方米,比一个三峡水库的水还要多。相信今天我们再谈论水多水少、水污染问题时,已不再是说着吓人的事情了,它就是关乎着我们生活、生产的大问题。一点也不敢怠慢,生命之水呀!
不知道下一个缺水的城市是哪个,“老天爷(大自然)”不会提前给我们打招呼。解决水问题的办法,只能是我们尽早地做好水文章了!除此,别无他法。(谭洪强)
编辑:武红霞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