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连云港市水管体制改革工作通过了省水利厅组织的验收,至此,全省有改革任务的13个省辖市全部通过省级验收,江苏省水管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江苏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始于2002年,经过5年多不懈努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是理顺了管理体制。不少市县根据水利工程的状况和运行特点,对原有水管单位进行整合,精简了管理机构,提高了办事效率。改革后,全省水管单位由原先的554个精简为518个,其中416个定性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102个定性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南京市改革前45个水管单位中仅有6个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他为差额拨款单位13个,自收自支单位26个;改革后水管单位精简至43个,其中全额拨款单位增至23个,差额拨款单位增至19个,另外1个为自收自支单位。启东市根据水利工程布局分散、管理战线长等特点,对原来的5个江海堤防和涵闸管理单位进行合并重组,对全市涵闸、河流、堤防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铜山县将原有管理机构撤并,成立了县河道水库管理处。整合后的水管单位,从原来局限于对堤防、涵闸或水库的单一工程管理,拓展到对全县范围内流域性河道、水库、湖泊和重点建筑物的统一管理,强化了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拓展了管理职能,提高了管理水平。
二是落实了"两项经费"。2007年,江苏省落实公益性管理人员基本支出54210.2万元,占应落实经费的85%,其中46个县(市、区)100%到位,无锡、苏州、常州、南通、泰州等5市全部到位;落实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26858.4万元,占应落实经费的79%。省水利厅直属水管单位所需经费全部列入省财政预算。"两费"未全部到位的地方,均已作出分年到位的承诺。随着"两费"渠道和保障政策的明确,各级水管单位人员工资收入明显提高。徐州市水管单位在职在岗职工人均工资由改革前的1000~1300元/月提高到1500~1800元/月,退休人员每月的生活费比改革前增加了500元。
三是优化了管理队伍。改革前,江苏省水管单位普遍存在人员超编严重、结构设置不合理、职工收入偏低等问题。改革后,全省共核定编制18928名,比原编制的16488名核减了2440名,精简比例达12.9%。通过 "按需设岗,以岗定人",人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南京市水利局统一组织市属水管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由市委组织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进行笔试和面试考核,成绩张榜公布;盐城市射阳县按因事设岗、一人多岗的原则,全员竞聘,有170人竞争上岗,68人退二线待岗。水管单位通过公开竞聘,打破了工人、干部的界线,激发了管理队伍的活力。不少水管单位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岗位工资制。通州市按照工程养护、闸门运行、堤防管理等不同岗位,分别制订详细的岗位分配系数,通过绩效考核加以兑现。各管理单位还根据实际需要,定期定向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改革大大激发了水管单位职工的工作热情,切实优化了管理队伍。
四是推进了管养分离。改革过程中,江苏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运用市场机制,推进管养分离,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江苏省南水北调宝应站工程建成后不再设立养护管理单位,通过招标选择管理经验丰富、技术力量强、信誉好的水管单位承包运行管理,不仅提高了管理质量,而且降低了运行成本。苏州、无锡等地的城市防洪工程、南京市秦淮河水环境整治工程的维护管理都走向市场,择优选取管理单位进行维护管理。溧阳市沙河水库对原有的天目湖宾馆、建安公司等企业全部进行了改制,将捕捞队、旅游公司等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做到事企分开,管理与经营分离;江苏省骆运、总渠、江都等省水利厅直属水管单位成立了多个维修养护中心,内部实行管养分离,经费独立核算,外部实行企业化运作,利用省属工管单位的人才、技术优势,参与省内外水利工程管理养护竞争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全省水管单位通过实施管养分离,不仅提高了工程养护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而且延长了工程使用寿命,促进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五是促进了规范化管理。结合本次水管体制改革,江苏省按照水利工程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根据水利部和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全面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规范化考核工作。目前已有常熟长江河道管理处、江苏省三河闸管理所、横山水库管理处等3家单位荣获国家一级管理单位称号;张家港市长江防洪工程管理处、苏州市胥口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处2家单位获国家二级管理单位称号;另有28家管理单位获省级管理单位称号。通过规范化考核,在全省水管单位中形成良性竞争氛围,强化了职工的职责意识,严格了管理制度和程序,提升了水利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和现化代水平。
江苏省水利厅表示,水管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目前全省水管体制改革只是完成阶段性工作目标,在深化水管单位内部改革、培育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市场、加强水管单位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方面还面临艰巨的任务,全省将按照水利部的部署要求,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握治水规律,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开创江苏现代水利发展的新局面。
编辑:肖琼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