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广西:水利工程在抗击旱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间:2010-04-28 09:12

来源:水利部网站

评论(

  2009年8月以来,广西全区平均气温持续偏高,同时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六成,偏少程度居1951年以来的第3位,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并呈迅猛扩大蔓延态势。在残酷的旱灾面前,多年来建设的各类水源工程保障了大中城市供水,工农生产用水,及重旱区的主要水源供应,在保生活、保生产、保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源工程提供了用水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建成的大中小型水库共4351座(不含纯发电的电站水库及航运枢纽),其中大型25座,中型181座,小(1)型1092座,小(2)型3053座,总库容180.9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99.55亿立方米;塘坝7.25万个,小型机电井3155眼,机电排灌站2.06万处,水闸2225座,堤防总长度0.3万公里。去年汛末,广西库塘蓄水总量达到53.5亿立方米,其中大型25.8亿立方米,中型14.65亿立方米,小型12.2亿立方米,塘坝0.85亿立方米。在经过长时间的干旱用水后,截止今年3月上旬,广西库塘蓄水总量31.57亿立方米,占有效库容的31.8%。在工程供水中,有调蓄能力的小(1)型以上水库总蓄水量27.15亿立方米,占蓄水总量的86%,为进一步应对特大旱灾有效地提供了水源保障。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效益明显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充分发挥了显著的抗旱减灾效益。近年来,广西平果县投资1亿多元分别对布见、龙马、联合3座中型水库和坡雷、黎明、六龙3座小(1)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加固后增加蓄水量2470万立方米。乐业县2008年投资近2450万元,分别对上岗、那豆、山洲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恢复库容230万立方米。截至2009年底,河池市已投资1.2亿元,完成了列入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的23座重点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1.45万亩,解决了4.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2009年3月龙燕水库完成除险加固,增加蓄水量43万立方米,在应对这次特大干旱中,既解决了部分村庄的饮水难题,又满足了春灌的用水急需。
  从1998年至2007年,广西先后有655座病险水库列入除险加固规划,其中大型水库15座,占大型水库总数的60%;中型水库146座,占中型水库总数的81%;小(1)型504座,占小(1)型水库总数的46%。2007年,列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年专项规划的大中型水库548座,重点小(1)型水库463座,总投资39.2911亿元。目前,专项规划中大中型水库主体工程完工19座,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主体工程完工281座,竣工验收4座,竣工验收合格率100%。其中,463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后,可新增防洪库容2.16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62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62.67万亩。
  科学调度确保供水安全
  广西水利部门通过多种手段,对各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调度、统一调度,努力确保大旱之年城乡群众饮水安全。
  百色市城区日均需水6万立方米,市区供水水源主要依靠澄碧河大型水库,该水库总库容11.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6.0亿立方米,死库容3.4亿立方米,水库以防洪为主,兼有供水、灌溉、发电等多种功能。今年2月以来,百色市政府、水利局、澄碧河水库管理局多次召开抗旱保供水专题会议,统筹安排落实各项抗旱供水措施,实施科学合理的调度。根据广西旱情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水库调度方案,停止了发电用水,制定灌溉用水计划,确保汛期前城市供水安全。截至4月13日,澄碧河水库蓄水3.61亿立方米,扣除死库容3.4亿立方米、灌溉用水0.05亿立方米后,可保障城乡生活用水到12月底。当前,整个百色城市供水形势处于安全、优质、稳定的局面。
  上思县那板水库管理局早调度、早谋划,把增加蓄水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在做到了县城供水保证率达100%的同时,保障了水库干支渠灌溉范围内的冬季农业和春耕生产用水需求。为保证蓄水,那板水库管理局采取水库蓄供水一日一报制,控制坝后电站发电用水,严格水库用水调度,保证了城镇供水和农业生产用水。截至4月13日,那板水库蓄水量1600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日多蓄水30万立方米,在今年严峻旱情下,水库的抗旱效益得到明显发挥。水库灌溉范围内的思阳镇今年种植黑果蔗5.3万亩,比往年增加300多亩。亩产预计可以达到6.5吨至8吨,亩产值可以达到2240元以上,亩纯收入可达1400元以上。村民种植最多的一户超过100亩,纯收入达到14万元,实现了大旱之年大丰收。
  田林县、大新县、那坡县水利部门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对现有水源工程进行科学调度和管理,要求水库供水必须经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确保县城城区的供水安全。对重要水源地采用泵站提水入库的方式补水,尽量多蓄水,确保了人饮安全和大春生产用水需求。

编辑:姚森婧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