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城市最佳实践区:世界各城在这里分享“治污”智慧

时间:2010-05-14 09:29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杨天弘 韩小妮 杨育才

评论(

  近日暴雨袭击我国南方,湖南、江西等省的多个城市甚至出现内涝灾害。记者在位于浦西的城市最佳实践区采访时发现,荷兰鹿特丹案例馆的水广场、杭州案例馆的“五水共导”、广州案例馆的治水工程等,恰恰为解决城市“水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鹿特丹馆:

  水广场不怕骤雨袭击

  走进鹿特丹案例馆时,或许你正遇上艳阳高照的晴朗天气,可没过一会儿,阳光逐渐被乌云遮住,随即而来的是电闪雷鸣和倾盆大雨。这就是鹿特丹的真实天气,一天之内甚至会出现各种天气变化。

  不过没有关系,鹿特丹案例馆内展示的水广场能够保证无论“雨”下多大,游客的双脚都不会被淋湿。这个专为鹿特丹设计的暴雨处置方案,能够将雨水收集到一个可供人们聚会、玩耍、运动的水广场中,并把雨水转换成城中景观。

  水广场由几个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通过弯弯曲曲的沟渠相连。展馆负责人、鹿特丹商务代表处总裁顾润(StevenKool)告诉记者,在鹿特丹市中心,水广场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娱乐和休闲的空间。人们可以在广场上尽情地踢球、溜冰。而一旦暴雨光顾,水广场则可瞬间变身,成为一个防止积水的排水系统,所有的水池就像一张循环往复的网,雨量大时就从大水池中分流,雨量小时水又会回到大水池中。不仅如此,在随后的几年里,鹿特丹城将建造超过25个水广场。

  在上海世博会上,为了形象地展现“水广场”这项创新技术,鹿特丹馆内的“人工云”利用声光电等技术,在短短9分钟内逼真地模拟出艳阳、阴天、雷电、暴雨等各种天气变化。

  顾润告诉记者,在荷兰历史上,至少经历过40次比较大的水灾,而且一度差点遭受“灭顶之灾”。1953年2月,飓风导致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三角洲海潮倒灌,淹没了荷兰5.7%的国土,造成1835人死亡,4.7万幢房屋被摧毁。就在1953年,荷兰成立了专门防洪的水务委员会,并不断提出水广场、浮动住宅等富有创意的方案来应对洪涝、海平面上升等“水问题”。

  杭州馆:

  “五水共导”卓有成效

  杭州案例馆则用“五水共导演绎区”向观众展示其治水理念。

  从外观上看,杭州馆依水而建,恰似一艘“城市方舟”。2007年10月,暴雨曾使得杭州遭受40年一遇的罕见内涝,21万人受灾。不仅如此,杭州馆工作人员回忆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钱塘江的咸潮倒灌,内河河道的污染,以及西湖的富营养化都曾严重困扰杭州。

  “‘五水共导’,是指杭州不仅有西湖,还有钱塘江、大运河、海湾和西溪。因此仅仅治理西湖是不够的,而要以西湖为核心,五水共导,有机治理。”杭州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杭州市连续九年对西湖进行了综合治理,包括生活用水排污系统的重组,用钱塘江水净化西湖水等。现在西湖恢复到200年前的样子,水域面积扩大了很多。而运河两边也通过产业重组恢复了良好水质,钱塘江更是从源头开始治理,卓有成效。

  杭州馆内的“五水共导演绎区”,向游客展示了“五水共导”的实施。通过实施西湖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运河综合保护、河道有机更新、钱塘江水系生态保护五大系统工程,开展水源保护、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引配水、生物防治等,保护城市自然和人文生态系统。在改善水质方面,杭州利用城市落差引水,使水体得到自然净化,并保护修复生态系统;在水源保护上,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搬迁工厂企业,建设污水处理厂,控制源头污染物排放。

  游客在杭州馆内步行参观时,还能在脚下看到一组杭州城历代治水的图集。这副图集向观众展示的是,杭州城在治水的过程中,慢慢从西湖边上的一座城,发展成了以西湖为核心的一座现代都市,达到了人、水、城和谐共处。

  广州馆:

  分流雨水、生活污水

  位于城市最佳实践区中部的广州案例馆内,则无处不见“水”。展馆的外形象征着广州的母亲河珠江。展馆门口上贴着广州馆的主题:“上善若水,和谐广州”。展馆门前还有一句逗人的标语:“水,搞掂!”这句通俗的粤语,也向观众表明了广州人治水的决心。

  “古时候的广州城,有着‘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的格局。清末以后,水运逐渐衰落,广州失去了‘水城’特色。建国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工业、生活废水的污染,使得珠江变得又干又臭。”据广州馆方负责人介绍,10年来,广州人一直致力于珠江治理。“对于被污染的河流,我们采取全面截污,全面清淤,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新材料治理河流。”

  据介绍,由于广东地区降雨量大,大量的雨水会与生活污水一起从下水道里溢出到河里,因此广州对雨水和生活污水实行分流改造,目前广州市中心城区雨污分流率接近10%,2020年将达到75%。

  在广州馆内的互动区,是一个360度环形屏幕。在这里,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天文大潮来临时的珠江“水浸街”。馆方工作人员介绍说,每年6月至8月天文大潮来临时,珠江高潮位会达到1米以上,超过警戒水位几十厘米,漫过堤岸。

  在展馆的中部,是一副高2.4米、总长27米的壁画,壁画由黄铜、不锈钢、木头、陶瓷、“水”等五种材料的综合搭配铸造而成,分为“千年水城”、“十年治水”、“万年和谐”三个篇章,其中还专门辟出一块展区向观众展示广州的治水工程,如西江引水、开挖白云湖、河道治理等。

  ●成都案例:每天处理约15吨园区废水

  拥有一泓清水的成都城市“活水公园”案例,宛如一座微型的“街心亲水花园”,不仅欢迎游客,而且欢迎社区污水“到此一游”。世博园区内的部分废水经管道流入收集池,由水泵抽入厌氧沉淀池处理;处理过的水经物理水流雕塑吸纳,在自然落差中冲气暴氧,进入人工湿地;人工湿地铺有可吸附有机物的鹅卵石,形成了厌氧沉淀池、水流雕塑龙门山植物群落、印象浮雕等多处集景色、净化过滤于一体的花园景点,污水流转其中,经层层纯化后,变成清水,还能养鱼。该“公园”的污水日处理量大约在15吨左右,游客可在此了解到成都是如何有效净水的。

  ●大阪案例:展示滤膜净水技术

  在海洋和河川中成长,是一座“水之都”,大阪人与水共同生存、发展的历史已有1400年。以“环境先进城市・水都大阪的挑战”为主题的大阪城市案例,从其设计的“水之回廊”到第三展示区,皆是通过大量的短片、影像向游客展示大阪滤膜净水技术、防止污染技术等与水相关的内容,以及服务于未来城市的“新能源”内容。

  ●瑞士城市馆:展示水世界

  瑞士城市馆展示的是巴塞尔、日内瓦、苏黎士这三座城市里的水世界。

  在过去的30年间,巴塞尔的自然环境、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都受益于莱茵河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闻名遐迩的日内瓦湖成了中欧地区最大的饮用水蓄水池。在苏黎士,70%的饮用水来自于城内的河水,市内每座喷泉均可直接饮用。

  ●伊兹密尔案例:重现美丽海湾

  土耳其的第三大城市伊兹密尔城市案例馆,展示了污水集中回收,处理成为净水又排放到海里的整个过程。通过“城市沟渠再造”让这座水污染城市摇身成西爱琴海最大的美丽海湾。之前,曾经数以万计的家庭和工业排放废水流入海湾,造成严重污染,海湾内和附近河流区域的动植物以及生态系统都被严重影响。伊兹密尔供水和污水管理总局通过实施大通道工程,建设4150公里长的污水收集管道,利用2个主要的水泵站把污水抽到废水处理场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手段,从而重建了伊兹密尔湾的自然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内涵。

  ●上海案例:雨水冲马桶

  “沪上生态人家”里种植的绿色植物不用人特别照顾,智能化装置控制的“滴灌”技术将根据植物所需的水量来进行“滴灌”,用最少的水资源将植物“喂”得恰到好处。另外还有利用雨水冲刷马桶等家庭水处理方式,让人们循环利用不同类型的水。

编辑:姚森婧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