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耀 博士 1 简介 该简介是对日本环境省委托日本国际善邻协会环境推进中心所做调查的介绍。该调查的报告是在2001年完成的,其目的是调查日本的分散型水质净化技术(RBS技术)在中国的适用性。调查的内容包括: 1、调查中国辽河流域的某项目单位的排水的水质污染实际情况。 2、在中国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沙河乡的天意养猪场设置RBS污水处理系统的实验装置。 规模:日处理60立方米污水 功能: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BOD为5800mg/l) 3、在项目单位在装置设置后,开展了下述证实调查:(1)开动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原水和处理水的水质分析、净化数据的收集;(2)对处理性能和环境影响等的技术性评价;(3)重要装置的适合性;(4)与当地现有技术的融合性。 以下是对RBS方法的介绍及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 2 关于RBS水质自然净化法 在自然界中,在一种作用称为自然净化作用。例如,土壤所具有的对污水的净化就是其中之一。它利用的是土壤中土壤菌群的作用,而REACTOR-BIO SYSTEM(RBS、自然净化法)技术就是把这样一种作用转化为人工的方式。它是通过在培养槽内的反应器中培养菌类并使之活性化、从而更为有效、稳定地发挥菌类的净化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系统。自1986年起在日本国内建设了许多应用该技术的处理厂,是一个有实际业绩的技术。 2.1 自然净化法的原理 标准活性污泥法是通过好氧性微生物的作用,使有机物质气化、低分子化;与此相对,自然净化法的原理是指在土壤中、即硅酸存在的厌氧(一部分为好氧)的条件下,根据土壤菌群的作用、通过发酵·酶催化反应促进高分子凝聚--即腐殖反应,并将该反应应用于污水的净化。 标准活性污泥法与自然净化法的处理工艺流程的比较如图1年示。 内水博士的"自然净化法"的基本原理正是将腐殖反应原理应用于污水处理的实用性技术。即把有机废水与通过土壤好氧菌、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作用生成的、包括含酚或酚基的化合物在内的代谢产物相接触、混合,通过它们的反应生成生化污泥,这些污泥又与未反应的有机物共同形成块状产物(即基本反应1)。如果已被活性化的含硅酸盐的物质存在于反应体系中,则会产生腐殖化反应,以达到分子巨大化、污泥化(基本反应2)。同时,通过代谢产物中所含的抗菌物质的作用,抑制污水中大肠杆菌、腐烂菌等细菌的作用,并防止处理水或污泥的腐败。 2.2 腐殖化的理论 科诺尼瓦(1976年)对于由地表供给的动、植物遗体等新鲜的营养源在土壤中的腐殖化过程,做了如下的描述。 1、动植物遗体的腐殖化过程首先从其组成成分分解为二氧化碳、水、氨及其他形式的无机物开始。 2、这些组成万分将成为如下组成单位的供给源。 A)分解物(木质素、丹宁、其他化合物形成的酚类化合物) B)代谢物(酚类化合物) 由微生物利用碳水化合物生成。 C)分解物和再合成物(氨基酸和肽类) 由蛋白质分解后的生成物,或微生物的代谢物 3、腐殖物质生成的重要的一环是组成单位的缩合。通过酚氧化型酶的作用,酚经半醌变为醌这一氧化作用而生成腐殖物质,同时,也通过醌和氨基酸或肽类的相互作用而生成腐殖物质。 4、在这些过程中,在各个环节缩聚作用相互密切关联,不同的反应同时进行。 象这样,有机物的腐殖化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群的代谢机能和在促进代谢机能中发挥极大作用的硅酸盐的存在,在厌氧的条件下,生成芳香类物质并高分子化,最终作为土壤的稳定性物质的一种腐殖。其生成过程如图2所示。 林奇(1986年)认为,土壤中芳香类的酸并不是以土壤中游离酸的形式聚集,而是在腐殖酸中聚合而存在,这些腐殖酸包括P-羟基安息香酸、香草酸、安息香酸、酚醋酸、4-酚醋酸、酚戊酮酸等。图3表示了腐殖酸的生成过程。 腐殖反应的进行是伴随硅酸盐的参与方式、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及相的变化等的非常复杂的过程,其机理还不十分确切,但将整个过程统称为腐殖反应。 2.3 内水理论与人工腐殖化反应速度的提高 在自然状态下的土壤中进行的腐殖反应通常需要几年到几十年时间,十分缓慢。如果应用到今天的环境保护技术中,则效率极低。提高其反应速度的技法是实用性自然净化法处理技术、特别是污水处理等利用腐殖反应的后期阶段机理的技术的基础部分。内水博士的"自然净化法"的理论是将这种技术实用化的理论,其基本原理已在前面做了论述。 内水博士认为,土壤菌群在其生息环境变化时,其代谢产物的组成也会发生变化。大体区分,在自然环境下(优质的土壤环境),代谢产物中包括酚类物质;在人工环境下(与土壤分隔开来的混凝土槽等),生成分泌酚类物质就十分困难(代谢线路的二重性)。 腐殖反应利用的是因土壤菌群而分泌出来的酚类代谢产物的作用。为改变污水处理系统这一人工环境中的土壤菌群的代谢功能,使之从非酚类体系转变为酚类体系,需要诱导土壤菌群使之成为优势种并加以驯养(利用反应器)--这是将腐殖反应应用于水处理的基础技术。 这一理论应用于自然净化法水处理中,共有350处,只在本公司就有75处,积累了用以证明理论的相应数据。 但是,对于微生物代谢等的科学的解释,以污水处理为例,与好厌氧法脱磷的机理相同,尚未阐明的部分仍然很多,现阶段只有通过实际装置的数据来证明理论。其他很多已实际应用的新技术中也常有类似的情况,即理论在应用后才被证明,这也是阐明推理性科学技术的一个限度。 1、污泥的浓缩与分离 在污水中加入已活性化的土壤(腐殖粉末),使之与污染物质结合成为污泥。为使这一腐殖化过程中的物质尽快土壤化,需减小物质分子或微生物细胞相互间的间隔,使反应容易进行(诱导操作)。 2、污泥的培养 将浓缩分离的污泥的一部分通过填充了腐殖球和活性硅酸盐的反应器,发生腐殖反应。这时的物质变化是有机物相互间的化学反应,微生物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及微生物相。这是自然净化法特有的操作(驯养操作)。 3、污泥的回送与搅拌 为了加快净化的速度,把腐殖前驱物质(回流污泥)送回污染物质中并与之接触;同时,为了达到分子·细胞水平上的平稳的接触,还需曝气温、搅拌。过度的曝气是有害的。 2.4 反应器填充物的用途 1、反应器填充物的腐殖球是将腐殖前驱体进行特殊的处理而成型的,其有机或无机成份洗提后对微生物群发生作用。 表1 腐殖球的成份分析结果成份 | 腐黑酸 | FULUVO | 腐殖酸 | 无机物量(干物%) | 8.21 | 14.27 | 22.53 | 有机物量(干物%) | 45.15 | 7.06 | 2.79 | 合计(干物%) | 53.36 | 21.33 | 25.31 | 表2 腐黑酸、FULUVO、腐殖酸中的主要无机物成份成份 | 腐黑酸 | FULUVO | 腐殖酸 | 合计 | SiO2(干物%) | 30.74 | 10.64 | 2.32 | 43.7 | Al2O3(干物%) | 6.65 | 0.51 | 0.44 | 7.6 | Fe2O3(干物%) | 2.73 | 1.21 | 0.26 | 4.2 | 注)腐黑酸成份:碱提取物,可用酸沉淀的部分 FULUVO:碱提取物,不能用酸沉淀的部分 2、与标准活性污泥法的洗提成份的比较效果概括如下: ① 腐殖球的洗提液处理CODMn速度快,去除率也有所提高,抑制污泥的增殖,改善沉降性。作为腐殖球的无机洗提成份,SiO2、Al2(SO4)3、FeSO4·7H2O等有着很好的添加效果。 ② SiO2可提高BOD的去除速度和去除率。 ③ SiO2有利于污泥的沉降。作为腐殖球的有机成份,腐黑酸、FULUVO、腐殖酸等有着很好的添加效果。 ④ 腐黑酸成份可提高COD的去除速度和去除率。 ⑤ FULUVO有利于污泥的固结性。 ⑥ FULUVO成份和腐殖酸成份可带来污泥减容的效果。 3、从反应器洗提出的成份作用于微生物群,可以比标准活性污泥法更好地诱导出硝化菌和脱氮菌的优势,并加以维持。 ① 由于亚硝酸菌及硝酸菌处于优势,氨氮的硝化速度加快。这是抑制恶臭效果的根据。 ② 脱氮菌也处于优势,根据硝化循环方式,可有效地进行脱氮。 表3 细菌数测定实验结果细菌分类 | 腐殖添加污泥 CFU/g-MLSS | 活性污泥 CFU/g-MLSS | 一般细菌 | 14.0×1011 | 7.7×1011 | 好氧性从属营养细菌 | 9.6×1010 | 3.2×1010 | 放射菌 | 8.5×1010 | 4.7×1010 | 亚硝酸菌 | 81.0×106 | 4.2×106 | 硝酸菌 | 120.0×105 | 4.2×105 | 脱氮菌 | 34.0×106 | 1.0×106 | 硫酸还原菌 | 4.1×105 | 1.2×105 | 硫酸氧化菌 | 9.1×1010 | 5.0×1010 | 4、自然净化法--RBS的菌相 菌相的特定通常是在根据培养基的培养、对分离株采种而进行。但下如有些学者所认为的,在培养过程中最接近培养基的会增殖,因此不能表示实际状态。这原本就是个难度大的命题。 但是,在白薯淀粉排水的培养效果下如表4所示,活性污泥法的构成菌类为Staphylococcus, Coryneform, Micrococcus, Fflavobacterium;而自然净化法的特征是Aeromonas, Acinetobacter的比率居前。虽然自然净化法中未识别株很多,但仍可说明自然净化法与标准活性污泥在微生物相上有不同之处。 另一方面,这种不同是由优势种的差异所引起的,从标准活性污泥转换为RBS污泥其驯养期间至少也需约一个月,是十分缓慢的。 表4 白薯淀粉排水中菌相组成的比较自然净化法 | 组成比% | 标准活性污泥法 | 组成比% | 1 Aeromonas sp.(通) | 10.6 | 1 Staphylococcus sp.(通) | 12.2 | 2 Acinetobacter lwoffii(好) | 7.8 | 2 Coryneform bacteria(好) | 10.8 | 3 ND | 7.2 | 3 ND | 10.4 | 4 Coryneform bacteria(好) | 7.0 | 4 Micrococcus sp.(好) | 9.6 | 5 Serratia lipuefaciens(通) | 6.8 | 5 Flavobacterium sp.(好) | 9.0 | 6 ND | 6.8 | 6 Enterobacteriaceae(通) | 8.2 | 7 Coryneform bacteria(好) | 6.7 | 7 Microcuccus sp.(好) | 7.7 | 8 ND | 6.5 | 8 Micrococcus sp.(好) | 5.2 | 9 ND | 5.7 | 9 Candida sp.(酵母) | 3.0 | 10 Micrococcus sp.(好) | 5.4 | | | 11 Micrococcus sp(好) | 5.2 | | | 12 ND | 3.1 | | | 合计 | 78.8 | 合计 | 76.1 | 注)1、ND:不能确定 2、好:好氧性,通:通性厌氧 3、白薯淀粉排水 4、CGY培养基:摄氏20度,培养10天 出处)食品行业清洁环保技术研究文集 2.5 生物高度处理脱氮、脱磷的机理 自然净化法--RBS是在有机物的处理过程中利用腐殖反应而进行的,脱氮、脱磷的基本机理与过去的水处理理论并无不同。 1、脱氮的机理 ①在硝化槽(好氧槽)中、好氧条件下,作为独立营养菌的亚硝酸菌(主要为Nitrosomomas)及硝化菌(主要为Nitrobacter)硝化无机氮,以获得增殖的能量。 即: ②在脱氮槽(无氧槽)中、无氧的条件下,作为通性厌氧菌的脱氮菌(主要为Pseudomonas, Micrococcus, Achromobacter, Bacillus等)进行硝酸性呼吸或亚硝酸性呼吸,硝酸性氮或亚硝酸性氮还原为氮气。 即: 反应中的(H2)是由氢供与体(基质)来提供的。在本方法中,由于氢供与体利用的是污水中的有机物及污泥微生物细胞内积存的有机物,因此,没有必要从外部添加氢供与体(如甲醇)。 2、脱磷的机理 生物脱磷法是在1970年末被开发出的工艺,开发的原因是为调查曝气槽流出水中磷酸状态磷的浓度高于污水处理厂最终沉淀池流出水中的浓度,发现了活性污泥在厌氧状态吐出磷、在接下来的好氧状态下又摄取了远超过自身需要的磷这一现象。 在厌氧状态和好氧状态的反复过程中,发生了过度摄取,但对于细胞内积累的机理目前仍有很多尚未阐明之处。下述代谢模式是目前较为认可的,相应的研究也已有所进展。 ① 厌氧槽 活性污泥在厌氧状态下,其细胞中积累的重磷酸被加水分解,在混合液中以磷酸状态磷的形式吐出。另一方面,随着磷酸状态磷的吐出,从混合液中被去除的有机物作为糖原或PHB(重-β-羟基丁酸)等的基质,被裹在细胞中,从而降低混合液的BOD。 ② 好氧槽 在好氧状态下,被裹在细胞中的基质因氧化、分解而减少。其结果,活性污泥微生物利用所得到的能量,更多地摄取超过其所吐出的磷酸态磷,以重磷酸的颗粒的形式积存在细胞内。 2.6 RBS法脱氮、脱磷的特长与优势 表5是对把以脱氮、脱磷为目的的RBS法与其他高度处理法进行的比较。与其他高度处理法相比,RBS法具有如下的特长和优势。 1、RBS法并不是与过去的水处理系统的相异的体系,而是包括了过去的体系,并加以促进。因此很容易加入(改造)到各种水处理系统当中。 2、因为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短(在本次的实验中),对设施的改造十分便利,也没有必要扩大场地,费用方面与其他高度处理法相比较仅为1/5~1/6,但却可完成高度的脱氮、脱磷。 3、高度处理多以高MLSS的形式运行,而RBS法对污泥固结性、沉降性的沉降的改善更易实现既有最终沉淀池的稳定运行。 2.7 恶臭的消除与病原菌的消灭 1、脱臭效果 微生物处理的脱臭效果虽不十分明确,但可认为自然净化法排水处理设施的抑制恶臭的机理是:恶臭物质经过净化过程凝聚为高分子物质时,会被裹在组成物质中,或由于螯合物的催化作用等消除了恶臭。这种脱臭效果除了在东京都污水处理厂的确证实验及日本农业集中排水协会型设施中被使用外,在民间的食品加工排水及畜产排水中的脱臭效果也得到了广泛的报道。对其机理的推测如下: ① 恶臭成份(气体)接触水后溶于水。 ② 溶于水的恶臭成份立刻与腐殖前驱物质或微生物代谢产物结合,或被吸附后从液相中脱离出来。 ③ 被吸附的恶臭成份作为微生物的能量被消耗,使微生物增殖并使代谢产物增产。 ④ 腐殖物溶出,抑制粪便中催化碱性臭气发生的尿素酶等发生作用,从而杜绝臭气的发生源。 ⑤ 腐殖物由于在PH值3以下自我缩合或其缩合物与粪便结合时产生的过氧化氢、2价铁离子的反应,水合氢离子等活性酶所引起的碱性臭气(氨、胺等)、酸性臭气(硫化氢)及中性臭气(甲基亚硫酸等)被氧化,从而脱臭。 表6表示了污水处理厂主要臭气成份的气相色谱分析值。对从各设施采样的气体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所有臭气项目都是通常的污水处理厂的臭气测定结果的1/10以下。 表6-1-6 山之内水质净化中心臭气分析结果 Unit: ppm Sampled Location | Hydrogen Sulfide | Methyl Mercaptan | Methyl Sulfide | Methyl Disulfide | Screen | Under0.002 | 0.010 | 0.014 | Under0.002 | First Sedimentation Tank | Under0.002 | 0.007 | 0.013 | Under0.002 | Aeration Tank | Under0.002 | Under0.002 | 0.006 | Under0.002 | Final Sedimentation Tank | Under0.002 | Under0.002 | Under0.002 | Under0.002 | Sludge Thickner | 1.200 | 0.052 | 0.004 | Under0.002 | Sludge Storage Tank | 0.064 | Under0.002 | Under0.002 | Under0.002 | Note:1. Sampled date-PM 3-5, Feb. 18, 1991 2. Portion of sludge sent back to first sedimentation tank. Source: Dr. Hideo Kanenari, Kokushikan Univ. Faculty of Technology "Japan Wastewater Association Paper" Vol. 31 No. 368 1994/4 P.35 表7是表明水产加工排水处理设施从标准活性污泥法转换为自然净化法的过程的数据。 表7 山庄水产加工排水臭气分析结果 Unit: ppmDate of Sampling | 1991/02/12 | 1991/07/22 | 1991/08/29 | 1992/08/26 | 1993/03/24 | Treatment Method | Activated Sludge | RBS | Ammonia | 0.04 | 1.2 | 0.93 | 0.25 | 0.1 | Methyl Mercaptan | <0.05 | 120 | 190 | 52.4 | 28.0 | Hydrogen Sulfide | 2,200 | 4,700 | 2,500 | 10.0 | 1.0 | Methyl Disulfide | <5.0 | <5.0 | <5.0 | 2.39 | 0.76 | Trimethylamine | 0.012 | 0.044 | 0.053 | 0.032 | <0.001 | Acetaldehyde | <0.02 | <0.02 | <0.02 | <0.02 | <0.02 | Styrene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Propionic Acid | | <0.0005 | | | | Normal Acid | | <0.0005 | | | | Normal Carboxyl | | <0.0005 | | | | Isobutyl Carboxyl | | <0.0005 | | | | Note:1.Sampled from water flow coordination tank at a factory plant 2.Method of measurement is Gas Chromatograph analysis published by Japan‘s Environmental Agency No. 47 3.RBS is re-induced once a year (substitution of corrosive pellet) Source: Food Industry Clean Ecosystem Technology Research Union Report 2、杀菌效果 所含的腐殖前驱物质可消灭、抑制大肠肝菌、腐败菌、葡萄球菌等,更可以抑制对生物体有害的氨、胺、粪臭素等腐败物质的生成。如果处理水中没有氯化杀菌的过程,不含氯素的处理水的就可在许多方面得到再利用。 表8 自然净化法处理水中病原菌的变化Coliform Bacillus (unit: number) | Salmonella (number of experimented bacteria: 20×104/ml) | No. of Survey | Inflow Water | Treated Water | Discharged Water | Time, hr. | 0.5 | 1 | 2 | 4 | 6 | Dilution / Magnification | | | | | | 1 | ‐ | 22 | 2 | 1 | 0 | 0 | 0 | 0 | 0 | 11 | 365×104 | 1.5 | 0 | 10 | 230 | 68 | 15 | 8 | 2 | 13 | 150×104 | 0 | 0 | 20 | ∞ | ∞ | 9200 | 3700 | 1600 | 14 | 147×104 | 0 | 0 | 30 | ∞ | ∞ | ∞ | ∞ | 3100 |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of anApartment (Kokushikan Univ. Facul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Research Ctr.) | Tokyo Metropolitan Area Government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3、剩余污泥的防腐 抑制腐败菌等菌类存活通过生成酶的氧化使恶臭物质脱臭,处理水及生成污泥即使长时间放置也不会腐败、变质,没有污浊感,也容易向土壤还元。 2.8 螯合物构造的作用 有机物质指的是在被土壤微生物分解过程中生成的代谢物质或分泌物所含的物质,特别应注意的生成物有:①生理活性化物质(微生物生产出维生素、荷尔蒙及抗生素等),②对污水净化可产生效果的污泥的高分子化、螯合等)。 1、螯合构造 铁、铝、锰、铜及其他元素与腐殖物质结合的复杂化合物是有特点的。这可分为由中心离子只与一个配位位置结合?quot;复杂化合物"和由中心离子与若干个配位位置结合的"内复杂化合物"即螯合物。 螯合物存在于高分子化而生成的代谢产物的污泥、腐殖物中。在螯合中,与中心的金属离子(铜、铁、镁等)结合的配合基也相互结合形成一个环,显示出了与一般的复杂化合物不同的性质。即在水或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氢离子的浓度、氧化还原电位(ORP)、电泳、传导性等电化学性质和紫外可见光谱、旋光度等光学性质上发生变化,并表现出明显的催化作用和脱臭作用。 2、螯合的作用 很多报告表明,在自然净化法中,高分子化·螯合化具有促进生物活性、催化作用等各种作用。前面介绍的脱臭作用、抗菌作用、提高污泥的脱水性等都是螯合的作用。 ① 离子物质的去除 将包含在溶解性有机物或悬浊物中的各种离子、重金属裹在污泥中,从而提高处理水的水质。 ② 对氮、磷的去除 磷去除率高的原因被认为是由于腐殖球中的铝、铁等成份与磷化合,形成不溶性的磷酸盐,包裹在污泥中所产生的效果。 3 总结--RBS与普通技术的比较 该技术不仅用于污水处理,同时也可运用于粪便的处理及工业废水的处理。以下为自然净化法与普通标准活性污泥法的比较。 表9 反应性的比较Item | 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 Treatment Method | RBS method | Kind of Bacteria | Aerobic, Facultative Anaerobic Bacteria | Aerobic, Facultative Anaerobic Bacteria in SoilRadiant. Enzymatic Bacteria | Reaction | Oxidation Discomposition, Gasification, Lower Molecules | Oxidation, EnzymaticDiscomposition, ReductionEffect, Flocculation, Higher Molecules, Chelating | Metabolite | Organic Acid, Sulfate, Nitrate | Organic Acid, Amino Acid, Polysaccharide, Enzymes,Aromatic Components | Range of Treatment Temperature | Narrow 7-27℃ | Wide 4-45℃ | 表10 处理要点Item | 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 Treatment Method | RBS method | Space Loading | Small | Can be enlarged | Dilution of Original Water | Large amount if necessary(Human Waste) | Not necessary in principle | Plant Area | Large | Small | Equipment Investment | Large | Small | Treatment Efficiency | Low | High | Stability | Low | High | Coagulant | Necessary | Necessary but small amount | High DifficultyWastewater | Needs advanced treatment | Can deal with high salinity or high oilNitrogen, phosphorus removal is highly likely tobe achieved | Change in Condition and Management | Needs special engineer asmanagement requiresexpertise | Does not need special engineer as applicability toload change of intake water very high | Sterilization of Treated Water | Necessary | Not necessary | Operation Cost | High | Low |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 High | 1/2 to 2/3 of CASTM | 表11 成果Item | 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 Treatment Method | RBS method | Formulated Sludge | Large amount, low extraction of water Consolidation by chelated structure decreases sludgeformulation to 50-70 %High extraction of water, small amount of coagulant | No corrosion an no feelingof filthiness | Quality of Sludgeand Treated Water | Treated water corrodes and contains large amount of hybrid bacteria, needs disinfector | Has anti-bacteria function,contains small amount of hybrid bacteria | Generation of Offensive Odor | May be generated | Does not generate | Graph 1 Comparison of flows of RBS and 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 method Table 5 Major 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 and Removed MaterialsTreatment Process
| Process Flow* | Characteristics | HRT (hr) | Approximate Removal Rate % | BOD | Nitrogen | Phosphorus | 1.Conventional ActivatedSludgeMethod | | Mainly for removal of organic materials | 6-8 | Good80-95 | Poor30 | Poor30-50 | 2. Anaerobic-AerobicActivated Sludge Method | | Removes phosphorus by activated sludge exhaling phosphorus in AAT and excessively ingesting in AETRemoval rate of nitrogen same as 1 | 6-8 | Good80-95 | Poor30 | Poor70-80 | 3. Circulatory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Method | | Biological nitrific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and denitrification reaction for oxide nitrogen. 2, 3 sets of NOT, AAT combined for increasing removal rate. | 12-16 | Good80-95 | Good60-70 | Poor30-50 | 4. Anaerobic-Non-oxygen-Aerobic Method | | Biological,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nitrogen, phosphorus by combination of 2 and 3. | 13-17 | Good80-95 | Good60-70 | Good70-80 | 5. RBSAnaerobic-Non-oxygen-Aerobic Method | | Same as 4. RAC is built into AET which enables the function of 3 with about 1/2 time of HRT(has not obtained public technology identification) | 6-8 | Good90-95 | Good70-80 | Good80-90 | 6. Substrate UtilizationNitrogen, PhosphorusRemoval Method | | Substrate pellets containing nitrate bacteria is dispersively floated in NIT, urges nitrification in short time. Phosphorus is coagulated and sedimentated. | 6-8 | Good80-95 | Good70-80 | Good80-90 | * Abbreviations for Process Flow - INW: Intake Water AET: Aerobic Tank AAT: Anaerobic Tank NOT: Non-oxygen Tank FST: Final Sedimentation Tank NCL: Nitrified Circulation Liquid RAC: Reactor NIT: Nitrification Tank SSF: Substrate Float COA: Coagulant TTW: Treated Water SSL: Surplus Sludge Graph 2 Corrosive Process of Organic Materials (Cononowa, 1976) Graph 3 Formulation of Corrosive Acid (Multin and Hider 19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