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 论文>正文

水与生命质量

论文类型 基础研究 发表日期 2002-06-01
作者 李复兴
摘要 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 主任 李复兴教授   人口数量要控制,人的素质要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的物质基础决定于生命质量。生命基本特征为遗传、繁殖、代谢,而非生命体不具备以上特征。生命体的遗传、代谢和繁殖与水是密不可分的。人从胚胎→摇篮→坟墓的一生中,人体的健康状况与疾病的发生频率则 ...

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 主任
李复兴教授

  人口数量要控制,人的素质要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的物质基础决定于生命质量。生命基本特征为遗传、繁殖、代谢,而非生命体不具备以上特征。生命体的遗传、代谢和繁殖与水是密不可分的。人从胚胎→摇篮→坟墓的一生中,人体的健康状况与疾病的发生频率则决定其寿命的长短。随着我国经济生长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科学的进步,我国人口生命质量日渐提高,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寿命相应延长。健康是生命质量基本保障。科学证明,人体健康15%来自于遗传,85%来自环境因素。而饮食是环境中最重要的、每日都离不开的物质因素。“饮食”中“水”字为先。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孕育均离不开水。地球有不需要阳光的生物,有不需要氧气的生物,但绝没有不需要水的生物。
  水能主沉浮、水能主生死。由于可利用的淡水越来越少、水质污染越来越严重、水退化引起水的功能越来越降低、水的灾害越来越频繁——,水的危机!已经向人类生命敲起警钟。水不是人们想象那么简单。当代人对水的认识太浮浅了,甚至倒退不如古人,对水的生命本质了解与研究也太少了,现在全世界生物科学家都热忠于“基因解迷”,但“水是生命之源”之迷尚末解开。从生命系统发育及个体发育讲“水是生命之源”解迷的重要性及难度远远超过“基因解迷”。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本;
  水是万物生存的基础;
  水是人类生活、发展生产的必要条件;
  人体健康首先要从水中来。

一 . 水创造生命

  生命起源于浩瀚的海洋。中文中“海”字的构成也说明了中国人对人与水的关系的认识,“海”由水(氵)、人、和母字构成。水在古希腊语中称为Arche,原意是“万物之母”。古希腊人相信水能产生圣灵,圣灵一般被认为是男性,而产生圣灵的水则市原始的女性。圣灵与水的结合就是男女两性原理的组合与统一。基督教中的圣母玛利亚是“海的女神”的统称。因此中外的词源上都可以看到水为母亲的信仰痕迹。万物之母的水所生的万物,都会在时间的流逝中衰败、破坏直至消失形体,而水因为没有固定的形状,所以能永远存在,永远回归,这也许就是人类以水为“生命之源”的思想根源。
  在地球生物形成的漫长过程,各种各样的元素溶解于大海之中,生命就在大海中孕育而成。生命起源于大海,起源于水。同样从生命系统发育讲,人的生命起源与进化离不开水。从生命个体发育讲,人的生命在母亲的羊水环境中孕育而成。

二 .一条大河,一方文明

  一条大河便是一方文明;
  一条大河的绵延不绝,便是一方文明的生生不息;
  大河往事,文明往事;
  水创造人类,水也带来人类文明。
  人类历史上创造过一些古老的文明,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地。最光辉的古代文明有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印度文明、幼法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爱琴诸岛和希腊半岛上的古希腊文明等。它们是现代文明的源头,是人类在童年时代创造的光辉业绩。
  文明为什么在这些地方首先萌芽?为什么这些地方文明的发展能得天独厚?如此辉煌?这是人类生存、繁衍,为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而这些古文明产生的共同基本物质条件,就是因有养育、培育文明的河。
  古埃及文明是吮吸尼罗河的乳汁长大的,埃及文明是尼罗河慷慨的馈赠。埃及人在尼罗河三角洲上创造了光辉的文明成果。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公元前484-前425年)说:“尼罗河是神赐予人类的礼物”。
  西亚地区的幼法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畔,有一块肥沃富庶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里是圣经中伊甸园,是古代巴比伦文明的发源地。公元前3000年前后,苏美尔人在这里建立国家,发展了农业,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古希腊是科学和艺术的摇篮,其文明的产生是与希腊半岛附近星罗棋布的岛屿,雨水充足和丰富的海洋资源等良好的生存环境分不开的。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
  中国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万条。中国天然河流的总长度为43万公里,如果以诗人的想像,河能牵水可绕的话,则可绕地球赤道十圈半。在中国众多的河流中,黄河被尊为百水之首。
  考古发掘告诉我们:早在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先祖便在黄河流域。这决不是偶然的,当时黄河流域气候温和,湿润多雨,植被茂密,人们在河谷种地,林中狩猎,河中捕鱼,大自然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衣食之源,从而为文明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上所述可以发现,古代人类大都在河的冲积平原上创造文明,充足的雨量、繁茂的植被培育了我们的古文明。科学文化等精神文明离不开物质文明,而物质文明的发展又离不开良好的自然条件。良好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物产是文明诞生必要的自然条件。人类只有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有了剩余产品和闲暇时间,才有可能从事科学艺术的创造和哲学的思考。
  总之,文明离不开大自然的孕育,是大自然的营养丰富的乳汁滋养了古代文明。

三.人是水做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是地球的缩影,人体内的水占体重的比例为三份之二,正好和地球上的水与陆地之比相似。清代大文豪曹雪芹说:女人就是水做成的。
  人体内的水有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被细胞膜隔开。人体最大的蓄水库(约62%)在细胞内。细胞外的水约占机体总水量的30%,包括组织间(间质)和血浆(约占机体总水量的7%),大约有3/4的细胞外水分在间质(全身组织间的一种复杂的凝胶样机质)。有人提议将一种跨细胞的由特殊结构(如关节、眼球和脊髓)构成出区室看作第三种区室。该区室的体液量很小,越为机体总水量的10%。
  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脏器中所含水分也不一样,其中代谢最活跃的组织含水量最高,稳定而代谢不活跃的组织含水量低,例如人的脑积液含水量为99%,肾、肺等脏器含水量均在85%以上,血液中含水量为80%,皮肤中60-70%,骨骼中约为12-15%。
  另外人体内含水量与人的年龄、胖瘦、性别有关,年龄越小,体内水分含量越多。同样年龄,瘦人脂肪少,体内所含水分就高,反之,胖人因含脂肪高,从而体内所含水分就低。同样年龄,女性脂肪比男性高,所以体内含水量比男性少。
  水在人体内有两种存在形式:一部分与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遗传物质-基因(脱氧核糖核酸)有机物相结合,参与这些生命物质生化活动和生理活动,称为结合水,而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自由流动,称为自由水,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在自由水中,随着体内代谢活动的进行,结合水与自由水可相互转变。至今医学家对体内自由水(体液)研究和认识较多,而对体内结合水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却很少,认识也很浅。

四.“水”比“食”重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注意“食”的质量,而忽视了“水”。从人的生命维持,身体健康来讲,除了“氧”,“水”比“食”更为重要。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也可以几天不睡觉,但不能几天不喝水。
  因为水像空气一样容易得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人们所忽视,实际上水是体内重要的宏量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又称营养素,按其生理功能分为三大类:即结构营养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常量物质;调控营养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激素等;媒体营养物质--水。水是结构营养物质、调控营养物质在人体内代谢过程的媒体和代谢产物的输送载体。水是生理之河,在这条河上维持生命所需的营养素在各自的代谢途径上航行。没有水,其他所有营养物质就像干枯河床上干透的泥沙。
  当人体失水量达到人体重的2%时,便产生口渴感,失水达6%以上,人就感到乏力、抑郁和无尿,当失水大于20%而又得不到补充时,就无法进行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正常活动,进而危及生命。在苏格兰马里菲尔德医院里,曾经有个名叫安格斯·巴比亚的病人,他从1966年到1967年7月之间,连续382天未进食物,只喝茶、咖啡和水,创造了世界耐饥饿时间的最高记录。医学证明,安格斯能这么长时间不吃东西的奥秘,就在于天天有水喝,是水维持了安格斯的生命。
  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可以连续几个月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丧命。如果在酷暑的大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回顾生命进化的历史长河,无论是动物或植物,都离不开水,水使生物体繁衍生息,缺水也曾给生命带来灾难,以至生物界几度濒临灭绝。

五.水向生命敲起警钟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生命之本。正因为水的易得性,而忽略了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由于在饮水方面我们不自觉地犯了科盲,从而水在我们带来生命和健康的同时,也静悄悄在损害着我们的健康。我们首先看下面真实报道: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80%的疾病和52%的儿童死亡与饮用水质不良有关,因水污染而患病的人约占世界各医院住院人数的50%。由于水质污染,全世界每年有5000万儿童死亡,3500万人患心血管病和7000万人患结石病,9000万人患肝炎。在发展中国家,80%的病例和1/3死亡是由于饮用不洁净的水造成的,水质污染吞噬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1. 知识分子英年早逝
  1998年一些研究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中年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偏低,10余年间到深圳特区开拓事业的精英们,有近3000人撒手人寰,平均年龄仅有51.2岁,比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是广东省平均寿命76.52岁低25.32岁。北京中关村地区的中年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2岁降至53.34岁。
  2. 警醒的国家公布的成年人体质监测报告
  1999年初,国家最新公布的成年人体质监测结果:
  ◇达到良好标准的仅为38%,不合格与刚够合格标准的多达62%。
  ◇ 18-60岁,平均身高男性降低3厘米,女性降低2.1厘米。北京地区分别降低3.89厘米和2.9厘米。
  ◇ 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和脂肪肝等发病率逐年提高,如北京糖尿病发病率比80年代高出5倍。
  3. 小胖墩越来越多
  全国近10年中国儿童肥胖发生率已达到失控程度。由中华儿科学会等单位联合发表的"全国零至七岁城市儿童肥胖症流行调查"表明,目前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肥胖发生率为2%,1986年只有0.1%。肥胖率最高是孩子生后第一个月,生后在1岁以内肥胖率的年增长率为25.4%。
  4. 儿童糖尿病患者急剧增多
  儿童糖尿病增多已成为世界上一个问题,国外曾对1037名15岁以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年增长为4%,但在5岁儿童以下增长率达11%。
  5. 儿童贫血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上海儿童营养基金会调查,上海地区儿童贫血发生率达10%。
  6. 学生身体素质全面降低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近日发布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与1985年、1995年全国学生健康调查比较,儿童、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呈全面降低趋势,特别是肌力、耐力和柔韧性下降幅度较大,肥胖离上升。
  造成上述“早逝”、“体质下降”、“肥胖”、“儿童糖尿病、贫血”上升趋势等现象,原因很多,各方面的专家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并相应地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是在众多的原因分析、预防和保健措施中,都忽略了水的存在和水的重要性。我们仅仅注重了人体30%的固形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的保健功能,在饮食中进行加加减减,而忽视了构成了人体70%的水的保健功能。 人体的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和信息代谢都在水的参与下进行的。我们人类的疾病百分之八十是来自于水。我们每天饮用这些被污染的水、退化了的水、衰老的水、病态水,远离了300年前大自然未被污染的大自然的水,怎么不能不引起“早逝”、“体制下降”、“患病增多”。当我们身体中的70%的水出了毛病,人体每个细胞内水的生理功能就会降低。病态的水、污染的水、退化的水是造成人体体质下降、代谢疾病增多、代谢疾病年轻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六.水的退化是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

  衰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器官功能全面地逐渐降低的过程。衰老是生命过程的必然趋势,任何人也无法避免的。一个人即使不罹患任何一种致死疾病,其最终也难逃因衰老而死亡的厄运。
  人类为什么会衰老(衰老的发生机理),这个问题有几十种说法和学说。主要有大肠中毒学说、体细胞突变学说、差错灾难学说、基因控制学说、交联学说、自由基学说、神经内分泌学说、端粒酶学说,其中以自由基学说与端粒酶学说较为大家接受。
  笔者认为造成人体衰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水的退化,即水的生理功能的降低。水不但参与所有营养物质的代谢,而且还参与遗传物质的重组活动,水不但是物质代谢的媒体和载体,而且是生命信息传递的载体。水的退化和自身功能的降低必然降低水的媒体和载体功能降低,就好象水中的船,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船内所载的废物过多,运载能力就越来越低,所以我们经常喝好水,促使废物的排出增加,则会延缓衰老,使人寿命增加。反之经常喝不好的水(指污染的水、退化的水、活力低的水、病态的水),人体内的废物不能有效地排除,反而不断增加,人就容易衰老和得病。世界上长寿村的人长寿的原因之一是那里的水质好,活性高。
  我们在研究人体衰老时,会发现一个重要的生理现象,就是人体衰老过程就是人体脱水过程,例如皮肤脱水、干燥引起皱纹增多,就是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现象。
  随着人的年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比例逐渐下降,而细胞外液的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快于总体水分的下降。根据从婴儿到少年这段时间内体重与体内水量呈线性关系,,Mel-lits及Check氏提出方程式如下:
  TW=1.065+0.603WT(男性)
  TW=1.874+0.493WT(女性)
  式中TW为体内总水量(升),WT为体重(kg)

  下面是人体不同阶段生长发育阶段含水量的变化表

生长发育阶段 胎儿(3月龄) 初生婴儿 少年 成年 老年 水占体重比例 90% 80% 男:75%
女:70% 男:70%
女:65% 男:<65%
女:<55%

  从上数字中可以看出,人的衰老过程就是脱水的 过程。
  造成脱水的主要原因:
  1.人的细胞减少,成年人体约有一百兆体细胞,研究显示,30到70岁每年人体细胞下降3.6%,70岁以后平均下降9%。人体细胞内的水分占人体总水分的55%,随着体细胞减少速率加快,细胞内水分的下降速率也会加快,而细胞外的水分下降速率缓慢。
  2.人体内脂肪含量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内的脂肪含量逐渐增加,从而人体内的总水分也相应降低。
  3.代谢水减少。随着人体衰老,体内各种脏器功能降低,人们新陈代谢能力降低,从而体内代谢水也相应降低。
  4.人体外排泄(尿)的增加。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和衰老,人体的膀胱功能逐渐降低,其中表现膀胱的容量逐渐减少,青少年的膀胱容量平均为500-600毫升,而老年人平均只有250毫升,因此随着人体的衰老,由于膀胱贮尿能力减弱,则造成排尿的次数增多,也会造成人体总水分的减少。

七.饮水与生殖

  1993年,丹麦学者是斯卡克通过总结全世界1940年到1992年间的61篇关于人类精子的文献,得出举世震惊的结论;男子的平均精子数居然在半个世纪内下降41.5%,精子的活动度、存活时间均较过去有明显降低和缩短。接下来对男性生殖机能的调查不断证实了这一点。北京协合医院从1980年至1995年进行的男子抗生育研究中,发现正常男子精子平均数亦由每毫升8390万个降至5200万个。该院将1980年至1990年之间就诊的万余名男性不育者进行了粗略的统计,发现就诊人数后5年是前5年的两倍。至此,人们开始相信,男人远没有他们的外表那么强悍。究竞是什么原因呢?当然原因很多,学术观点也不一样,但其中是否与水即水的污染和水的生理功能退化有关,值得大家思考与探索。
  饮水和生男生女有关。
  有数据表明:在我国福建省清流县的高坂村,过去总共有10户人家,计49人,其中男20人,女29人,他们是1965年泉州兴建"惠女水库"时迁入的,在此后的20多年里,全村只生女婴,不见一个男婴出生,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女儿村”。多年来为什么一直生女不生男,这个问题困扰着全村人。村民想到可能是由于村里常饮用的三口井水有关,于是其中一户人家,把家搬到村的溪边,改饮溪水,第二年生出了一个男孩。1989年,在政府的关怀下和支持下,群众集资安装了自来水,把溪水引进了各户,从此,“风水”开始转向,村中降生了三男一女。
  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后,发现原来饮用的井水中镉含量太高。镉在人体中的含量极微少,但是一旦摄入人体后,排出缓慢。在人体的半衰期很长。一般从16-28年,所以人长期饮用镉含量高的水,很容易造成人体中毒。镉中毒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中表现为影响男性的生殖性能。科学家从猪和小鼠的实验中可以看出:在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镉,结果其子代雄性出生率降低。而雌性出生率明显上升。
  上海市人类精子库,在接受志愿者捐献精子时发现,只有20%的捐献者精子能通过严格的检验,少精症和无精症男性呈上升趋势,男性精子质量下降引起专家的忧虑。精子库的负责人说:尽管多数精子不合格的捐献者仍然具有生殖能力,但男性生殖健康状况下降已经不容忽视。在有意向上海市人类精子库捐献精子中的七百多名志愿者中,85%以上都是风华正茂的在校大学生。多数人精子不合格,主要表现在精子少,存活率低,活跃性差。其原因还在研究。笔者认为主要还是与环境污染有关,特别是自来水及其水源中内分泌干扰物质存在的影响有关。生物学专家胡建英等人认为影响内分泌机能的环境化学物质有可能引起野生生物为首的包括人类、家禽等各种生物的内分泌机能障碍。在近50年间,除男子精子数的蜕减外,乳癌河子宫内膜症等生殖器官异常现象也呈高发趋势。甚至在胎儿期受内分泌干扰化合物暴露导致造成了成人后的发病的现象也在不断增加。
  另外自来水的水质污染包括水源污染物质、自来水处理过程及管网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包括管网的溶出物、树脂、涂料等的影响不容忽视。
  还应考虑到上海是我国最大的酸雨区,上海的水质一般都偏酸性,而精子在偏碱性的条件下活力最高,因此是否与此有关,还要进一步考察和论证。

八.水退化是-看不见的健康杀手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探索和认识。水退化是一个新的科学术语。笔者近十年来走遍了大江南北,考察了各种水源,并经过分析和实验,经过多年对自然水的观察和研究,于1994年系统提出"水退化"的假说。进一步提出“水退化造成水生理功能降低”的观点。此观点说科学理念的提出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反应,使人们除了关注水污染外,还要关注水退化对人健康带来的潜在危害。
  尽管人们对水退化的概念很陌生,对其了解很少,只要注意及回顾我们周围生活中发生的现象,就不难理解水退化的存在。
水退化主要是由外来污染物引起水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即水从有序状态变为无序状态。虽然水经过净化后,除去了水中的污染物,但是这些污染物带给水中有害频率和信息,仍然留在水中。实际上,这些有害信息才是造成水功能降低,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水的退化引起水分子结构变化,甚至微小变化,就会造成水的活性降低,使水成为衰老水。水的退化和水的污染都是百病之源。现在一般水处理技术解决了水的污染物的问题,但是没有解决水退化,所以说,如果水污染是看得见“杀手”,那么水退化则是“看不见的杀手”。要依据水原本应该具备的条件,属性和功能,采用物理和生物学技术,通过北京爱迪曼生物技术研究所IDM活水系统,对已退化的水给予“清除”、“整理”、“激活”等工艺处理,去除水中有害、有毒、有异味的污染物,同时保持水中适量的矿物质和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并赋予水以能量,使水分子团变小、增强水的溶解力、渗透力、代谢力、和扩散力等,恢复水的正常构架及功能,使之具有洁净、活化和健康等特征。
  发现、探索水退化是科学,解决水退化、恢复水的功能是技术。北京爱迪曼生物技术研究所关于解决水退化问题技术,已于1996年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向全世界推广的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成熟地应用于饮用水行业中,用此技术生产的饮用水称之为“自然回归水”,并在国内推广。但在河湖污染治理方面还是空白。笔者希望水退化理论能为政府决策层和有关专家在河湖污染治理方面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同时,也期待现有的技术能够适用于河湖污染治理,能为发展中国的环保事业尽一份力。

九.人类应该喝什么水

  讨论我们应该喝什么水之前,首先应当澄清目前很多消费者在饮水认识方面存在科盲及误区,甚至现代人对水的认识还不如先人。
  ⒈ 古人是把水作为“整体”(溶液)看待,而现代人却把饮水孤立分为“溶质”和“溶剂”,前者强调水中的矿物质的作用,把水的功能单纯地归结为矿物质的作用,认为水中矿物质种类越多越好,含量越高越好。而后者却过分强调溶剂的作用(纯H2O)。即水越纯越好。现在许多科学证明,长期饮用纯净水对人体会产生一些负面的生理效应,因此,纯净水不是人类正常饮用的水。人类进化400万年以来喝的水溶液不应是水“溶质”或“溶剂”。
  ⒉ 脱离自然规律,违背自然,人为地制造地球不存在的水
  人与自然之间需要的是和谐与协调的发展。这是一种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人对于水的研究,水的开发,水的认知必须符合客观规律。而现代人强迫自己去喝地球不存在的水“纯净水”、“富氧水”(是指人为的制造水中氧含量超过自然界中的水几十倍以上)、“电解水”。这是科学反被科学误。使人饮水违背了人类进化过程对自然界水的适应及和谐。我们谈论健康水,研究健康水,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地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如果这样会带来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因此,我们要强调人类不应当喝地球不存在的水。
  ⒊ 饮水仅仅是为了解渴,而忽略了水的营养及保健功能。
  当我们询问周围的人,人为什么喝水,通常的回答是解渴,人渴了才喝水。从没有想到饮水中包含了营养作用。有一次我在住院时,向病友和医务人员问及人为什么要喝水,大部分人的回答是解渴。口渴才喝水是普遍的看法。从没有想到饮水中也蕴涵着很深的科学,水也有营养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普遍提高,每每谈到饮食的重要性,往往都在讲如何如何吃好,吃什么好;却忽略了饮。“饮食”包含了两重意思,一为饮,二为食,而且饮为食之前。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水列为各篇之首。可见他对水的“保健”、“疗效”作用的重视。古人日:“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水为百药之王。”而现代人逐渐忽略和淡忘了水本身应具有的保健疗效作用。
  ⒋ 只注意了水的干净与安全,而忽略了水的生理作用。
  我们应当强调一点,干净水、安全水、健康水、是三种不同的科学概念,现在不少消费者把三种水混为一谈。
  水的干净与健康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的两个方面。水的干净与安全主要是针对水污染而言,健康水主要是针对人体健康来讲。干净水、安全水≠健康水,我们希望饮水应作到干净、安全与健康的统一。所有水均有"解渴"作用,(严格讲不是所有的水都具有生理解渴作用),但不一定都具有强的生理功能。不同的水生物效应及人体生理作用是不同的(作者另有文章专述)。
  水的生理功能强弱即是“死水”和“活水”区别。干净水、安全水主要强调水的“解渴”作用及水的“安全”,而健康水更上一层楼,在“解渴”作用及水的“安全”基础上,更强调水的“健康”及生理功能(即水的活性)什么是健康水?笔者认为作为健康水的完整科学概念应该具备以下七个标准:
  1. 不含对人体有毒、有害及有异味的物质;
  2. 水硬度(以CaCO3计)适中(50-200mg/l);
  3. 人体所需矿物质含量适中(其中钙含量≥8 mg/l);
  4. pH值呈中性及微碱性;
  5. 水中溶解氧及二氧化碳含量适中(水中溶解氧≥6 mg/l,二氧化碳在10-30 mg/l);
  6. 水分子团小(水的活性指标一);
  7. 水的生理功能(渗透力、溶解力、代谢力等)强。
  上述七点也可以简略归纳为下述三条:
  第一,没有污染的水-无毒、无害、无异味;
  第二,没有退化的水-具有生命活力的水;
  第三,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水。(含有一定有益矿物质、中性水等)
  满足第一点只做到饮水“干净”,满足第一点和第三点做到饮水的“安全”,只有三点做到,饮水才能达到健康。

十.饮水应讲科学

  1. 首先保证人每日“饮水量”的满足。人体健康要讲究心理平衡和生理平衡,而生理平衡,包括人体的营养平衡、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等,其中保持人体每日水平衡非常重要。一般每日摄入的水与丧失的水应接近人体重变化(人体重变化幅度在1-2%)。下表是一个平衡65kg体重健康成人每日水的丧失及摄入平衡情况。因此水营养学家鼓励每个成人每天要养成饮7-8杯水(每杯平均300毫升)。

人一天的排泄和摄入水量应收支平衡 排泄水 摄入水 粪便中水 100cc 食物中水 800 cc 尿 1500 cc 饮用水 1450 cc 不感蒸发量 400 cc 代谢水 350 cc 汗 200 cc 呼气中的水 400 cc 总计 2600 cc 总计 2600 cc

  2.“渴了再喝水”是错误的饮水概念
  口渴是生理反应,是一种生理信号,口渴即向生命敲起警钟,表示生命开始脱水。
  美国通过调查发现,美国高达半数以上的人,长期处于不同程度的“脱水状态”,因为他们都是感到口渴时才去喝水,为时已晚。人常期处于慢性脱水就要表现头昏、疲劳、食欲减退、皮肤发热、胃部有灼热感?发及尿色变浓,更严重的是由于常期慢性脱水而会诱发多种疾病。尤其人的脑部,无论脑细胞外,还是脑细胞内,含水量均高于身体其它组织。学生饮水不足长期脱水,就会上课疲劳、精神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人感到口渴,实际是细胞已经出现脱水现象,等到口渴时再喝水,表明体内失水已经严重,水分最快也需要24小时才能补充身体所需,所以在口渴时再喝水其实为时已晚。因此我们应养成随时主动地饮水习惯。尤其老年人的感观趋于迟钝,细胞内脱水严重,因此更应主动多饮水。应强调一点,人的补水更强调细胞内补水,而只有小分子团水才能进入细胞内。
  3. 咖啡、饮料水不等于饮水
  口渴是体内缺水的表现,或是饮水不足,或是排出过多所致。生活中有些人渴了累了就喝咖啡来解渴提神。实际上喝咖啡虽然会感觉解渴了,却会使体内的缺水状况加剧。咖啡具有利尿作用,喝咖啡所摄入的水,远远低于咖啡利尿作用所排出的水。如每喝咖啡6杯(含咖啡量约12克),除6杯中的所有水会迅速排出体外,还可增加尿量500-1000毫升,从而因失水可使体重下降0.5~1公斤;由于咖啡的兴奋作用,即使体内缺水也不觉得口渴,日复一日,即可能出现慢性脱水。因此,喝咖啡一要适量,二要补足因喝咖啡而丢失的水分,这样才有利于健康。
  饮料水与饮用水有联系,但也有区别。饮料水多偏于商品经济效益,多在商场、销售网点被动销售,不是每天的必需品,学生买水主要是满足解渴,而饮用水则是民用必需品,每天必须喝。象目前可乐系列、果汁系列、小瓶装饮料等均为饮料用水。从营养学角度而言,在选 用饮料时,家长及学生应多选用开胃、助消化、能引起食欲、没有负作用的饮料,例如我国的酸枣汁、酸梅汁饮料,应当少喝具有引起厌食或加兴奋剂的饮料。现在许多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就不爱喝水,而喜欢喝带气、带甜味、带酸味的饮料。我们应当强调喝饮料不能代替饮水,这些带甜、带酸的饮料不但容易造成学生的厌食与厌水,长期长期下去会造成学生的营养缺乏症,造成学生酸性体质。饮用过多酸性饮料,必然会使肌体血液呈酸性,不利于血液循环,肌肉内乳酸堆积多,容易产生疲劳,进而导致肌体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龋齿、牙周炎等多种疾病。酸性食物过多摄入,还会使胃酸增加,过多的胃酸是赞成目前儿童胃病和胃溃疡增 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4. 婴儿喝奶也要补水
  牛奶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脂肪、乳糖及钙、磷、维生素A和核黄素等多种营养的高级饮品,也是人工喂养婴儿的较理想哺乳食品。但是,婴儿长期食用牛奶易使体内水缺乏,影响婴儿身心健康。
  因为,蛋白质、脂肪、淀粉类食物在人体内可分解产生水,称为“内生水”。但是,蛋白质的“内生水”与等量的脂肪、碳水化合物相比要少得多,即吃进较多的蛋白质,比吃进脂肪、碳水化合物更需要补充水分,才能满足机体对水的需求。同时,蛋白质可产生含氮的代谢产物在排出体外时要借助水分从尿中排出,故牛奶喂养的婴儿体内水分排出也相应多些。
  另一方面,牛奶中含有多量的鲺、磷和钠等矿物质,其中钠的含量约为人乳的2倍,致使牛奶喂养的婴儿血中钠含量也高,肾脏排出钠时也要带走体内一些水分。再者,牛奶中的蛋白质以酪蛋白容易为主,其次为乳白蛋白和乳球蛋白,酪蛋白容易形成较大的凝块,不易被人体吸收,加上牛奶中的钙、磷易与蛋白质凝块结合生成鲺皂硬块,使婴儿便秘、排便不适或疼痛,烦躁、啼哭,影响正常食欲与睡眠。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龄越小含水量越多。水是细胞构造所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许多生理活动一定要在有水情况下才能进行.婴儿正处生长发育期,缺水不得,尤其是采用牛奶哺喂的人工喂养儿,更要注意补充水分,以防体内水缺乏影响发育.婴儿更应比成人要饮好水、健康水和新鲜水。
  5. 老年人更应主动多饮水
  相对于年轻人来说,老年人每日应多饮一些水,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其原因一是肾脏浓缩功能减退的需要。青年人能把尿液缩至120mosm/L,需老年人只能浓缩至800mosm/L。这就是说,要排出相同的溶质,老年人需要摄入较多的水,才能避免溶质潴留。二是老年人有口渴缺陷。一般人即感觉口渴,需通过饮水及时补充。而老年人由于感观器官趋于迟钝即使感到口渴也往往不去主动饮水所以使老年人经常存在缺水的可能。尤其是在有发热、出汗、呕吐、腹泻等水分额外丢失时,体内水急剧减少,导致血容量不足,各器官得不到充分灌注,代谢产生的"废物"不能及时排除,就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近年来,美国和日本学者发现,常有不少病人都猝死于清晨,其中不忽视的一个引发因素,就是人在夜间不吃不喝,并在呼吸、出汗和排尿等新陈代谢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分,清晨肌体相对缺水,易造成血浆浓缩,血液粘稠度升高,血小板凝集能力增强,从而引发血栓的形成,这是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硬化患者发生心肌梗塞和中风的导火线。因此,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病患者,应在睡前和清晨适当补充水分,使粘稠的血液得以稀释,促进血液的正常循环。
  6.起床三部曲-唰牙、饮水、吃早餐
  日本有人曾经做过一次老年人防病调查,460名65岁的老人,坚持5年多的每天清晨喝一凉开杯水,84%被调查的老人都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牙齿不松,从未有人生过病。唰牙、吃早餐,多数人已养成习惯,但清晨饮一杯水的习惯却很少有人做到。夜间时新陈代谢趋于缓慢,血液流动也相应慢,血液易粘稠,清晨饮一杯水(300ml)可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三高"(血胀、血压、胆固醇高)
  7.边吃饭边饮水有害处
  边吃饭边饮水是不好的习惯,吃饭时饮水,能够冲淡唾液、胃液、肠液等消化液影响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饭前一小时饮水比饭后饮水好。因为水在胃中停留时时间只有六分钟,很快就会进入小肠,不到一小时就会补充到身体各组织及消化液中。吃饭前一小时饮水,待吃饭时,机体各个消化液分泌正旺盛,功能调动起来自然促进消化吸收。
  8.必不可少的浴前一杯水
  由于沐浴后毛孔扩大,排汗量增大,人体内水分减少得快,沐浴前喝水可确保沐浴过程,体内细胞依然得到充分的水,更能促进新陈代谢,让你沐浴后保持柔嫩肌肤,防止皮肤干燥、出皱。
  9.在有空调的环境里要比平时喝更多的水
  在有空调的环境里,空气的相对温度比一般情况下要低得更多,为保持体内水分充足,皮肤润泽,多喝水是必要的。
  10.日光浴前后多饮水
  在阳光下,体内及皮肤水分流失的极快,因此在海滩上进行日光浴时,应不时补充体内及皮肤流失水分及养分。
  11.饮开水须防止硝酸盐危害
  在一般饮用水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如果同时含有大量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那么烧水时适定的温度就会使细菌释放出硝酸盐的还原酶,还原酶可将水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从而使开水中亚硝酸盐增多。亚硝酸盐大量进入人体液后,能将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使血液失去携氧功能,导致人体缺氧窒息。如若储水时间过长,水中的亚硝酸盐会与日俱增,所以储水最多不要超过两三天。因此,以下水(又称老化水)不能饮用:
  ⑴长时间沸腾的水;
  ⑵装在热水瓶或保温杯几天的水;
  ⑶蒸馏水。
  12.饮开水时应预防氯消毒副产物的危害
  一般自来水厂采用含氯消毒剂,其中水中残余氯和水中残留有机物相结合,形成三卤甲烷、卤乙酸、全氯乙烯等,这些物质有些是致癌物质,而有些对胎儿等有副作用。随着水源的污染加重,自来水厂消毒剂用量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例如自来水烧开达到沸点时,水中的三卤甲烷含量要比原来冷水中含量增加3-4倍,所以自来水饮用前应进行深化处理把氯净化处理掉。
  13.饮水不能“暴饮”
  饮水和吃饭一样,要细品慢咽,即不能暴饮,一杯300毫升的水应在10钟左右一口一口的慢饮。

论文搜索

发表时间

论文投稿

很多时候您的文章总是无缘变成铅字。研究做到关键时,试验有了起色时,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讨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与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写下来吧!投稿时,请以附件形式发至 paper@h2o-china.com ,请注明论文投稿。一旦采用,我们会为您增加100枚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