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 论文>正文

新型一体化M-CASS设备的研制与开发

论文类型 技术与工程 发表日期 2004-06-01
来源 工业用水与废水
作者 苏锦明,周晴,傅金祥,张家瑞
摘要 苏锦明1,周晴1,傅金祥2,张家瑞3 (1.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2.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市政工程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68;3.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110168)   摘要:针对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及SBR反应器的滗水器局限性 ...

苏锦明1,周晴1,傅金祥2,张家瑞3
(1.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2.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市政工程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68;3.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110168)

  摘要:针对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及SBR反应器的滗水器局限性问题,开发了新型一体化M-CASS设备(一体化膜-序批式活性污泥设备)。利用总污泥量综合设计法控制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设计水平悬浮滤膜系统作为排水系统。试验进水ρ(COD)为378.5mg/L,ρ(NH3-N)为33.28mg/L时,出水ρ(COD)为29.31 mg/L,ρ(NH3-N)为4.25mg/L,浊度为0NTU,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出水水质,使膜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污水处理; 中水回用;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化M-CASS设备
  中图分类号:X70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2455(2004)03-0072-04

  普通膜生物反应器(MBR)是膜分离与生物处理技术组合而成的废水生物处理新工艺,具有对有机污染物去除效率高、流程简单、结构紧凑、易操作等特点,在污水深度处理方面有着极其广阔的前景[1]。但是,膜污染问题严重阻碍着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与推广[2]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是SBR工艺的一种新形式。通常CASS反应池分三个反应区:生物选择器、缺氧区和好氧区,容积比一般为1:5:30。排水系统是CASS处理工艺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其设计中最具特色和关系到系统运行成败的关键部分。而实际工程中的滗水器往往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出水的悬浮物较多,浊度较高,出水水质很难保证。普通CASS设备出水还不足以达到回用标准。
  新型一体化M-CASS设备针对普通MBR和CASS设备存在的缺点,利用总污泥量综合设计法,保证了活性污泥的良好沉降性能和沉降污泥的压密实性,由水平悬浮滤膜系统作为新型一体化M-CASS设备的排水系统,保证了设备出水能够符合建设部颁布的《生活杂用水回用水质标准》(GB50335-2002)和《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6-2002),而且独特的排水方式使得该设备的运行周期长,膜污染的程度大大减少,维持较高的膜通量。

1 设备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新型一体化M-CASS设备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CASS生化反应池、水平悬浮滤膜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水平悬浮滤膜组件和自动控制系统是本实用新型设备的关键部分。
  图1为新型一体化M-CASS设备的平剖面图。

1.1 CASS生化反应池的设计
  CASS生化反应池的体积随日处理量的不同而不同,具体的设计如下所述,其他主要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设计参数

进水ρ(COD)/(mg·L-1)出水ρ(COD)/(mg·L-1)进水ρ(NH3-N)/(mg·L-1)进水ρ(NH3-N)/(mg·L-1)停留时间/hρ(MLSS)/(mg·L-1)气水比Isv/(mL·g-1)
300-45012-2015-501-314800020:137.5

  由于本设备基于良好的污泥沉降性能而设计的,采用总污泥量综合设计法[3]。以一定的活性污泥量为前提,并满足适合的污泥体积指数(Isv)条件,保证在沉降阶段历时和排水阶段历时内的沉降距离和沉淀面积,据此推算出最低水深下的最小污泥沉降所需的体积,然后根据最大周期进水量求算贮水容积,两者之和即为所求CASS池容积,并由此验算曝气时间内的活性污泥浓度及最低水深下的污泥浓度,以判别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其计算式为:
  Ts=naQ0(C0-Cr)tT·S (1)
  Vmin=AHmin≥Ts·Isv·10-3 (2)
  Hmin=Hmax-△H (3)
  V=Vmin+△V (4)
  式中:TS ——单个CASS池内干污泥总量,kg;
     n——CASS 1d内的反应周期,个;
     a——产泥系数,即单位BOD5所产生的剩余污泥量,kg[MLSS]/kg[BOD5];
     Q0——进水水量,m3; 
     tT·S—— 总污泥龄,d;
     A——CASS池几何平面积,m2
     Hmax,Hmin——曝气时最高水位和沉淀终了时最低水位,m; 
     V——生物反应器容积,m3
     Isv——污泥体积指数,mL/g;
     Vmin——最低水位时的混合液容积,m3
     △V——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的容积之差,m3
     △H——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差,m3
     C0——进水:BOD5质量浓度,mg/L;
     Cr——出水BOD5质量浓度与出水悬浮物中溶解性BOD5质量浓度之差,其值为:
     Cr=Ce-Z·Cse·1.42(1-eklt) (5)
  式中:Cse——出水中悬浮物的质量浓度,kg/m3
     k1——耗氧速率,d-1; 
     t——BOD试验时间,d;
     Z——活性污泥中异养菌所占比例,其值为:
     
     B=0.555+4.167(1+ρ(TS0)/ρ(BOD5))Ns·1.072(15-θ) (7)
     Ns=1/(a·tT·S) (8)
  式中:Ns——BOD污泥负荷率,kg[BOD5]/(kg[MLSS],d); 
     a——产泥系数;即单位BOD5所产生的剩余污泥量,kg[MLSS]/kg[BOD5];其值为:
     
  式中:ρ(TS0)——进水悬浮固体的质量浓度,kg/m3; 
     ρ(BOD5)——进水BOD5的质量浓度,kg/m3
     θ——污水水温,℃。
1.2水平悬浮滤膜系统
  水平悬浮滤膜系统位于设备的末端。水平悬浮滤膜系统是该设备的关键部分,包括水平悬浮滤膜组件、膜组件悬浮球、膜组件集水管路框架、框架滑轨和塑料耐压软管及其他组成部分。详见图1。

  水平悬浮滤膜组件为偏氟聚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组件。膜组件公称孔径为0.2 μm。中空纤维膜丝较细,有较好的柔韧性,能保持较长的寿命,即使有膜丝破损的现象发生,由于膜丝内径仅为270μm,可被污泥迅速堵住,对处理水质完全没有影响,膜组件悬浮球一般由PVC塑料制成,呈半球状,悬浮球内充满空气,产生一定的浮力,均匀分布在膜组件塑料框架上,使水平悬浮滤膜组件始终保持在保护高度(距水面0.3~0.5m)的液面以下。膜组件集水管路框架由U-PVC塑料管连接而成,它把多层水平放置的膜组件固定为一体,膜滤出水通过此管路由泵吸出。框架滑轨由两条相对的、嵌入池体的“L”型不锈钢钢条制成,内形成倒“T”字槽,连接在膜组件集水管路框架上的“T”字型不锈钢体在其中滑动,其连接图如图2所示。塑料耐压软管是连接在集水管路框架上的输水管,可随着集水管路框架的升降而自由伸缩。

2 自动控制系统

  新型一体化M-CASS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由监控管理计算机(上位机)、可编程控制器(PLC)、电气控制柜、现场执行机构及现场监测仪表组成。
  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控制部分(由8031(10)为框架滑轨图2 集水管路框架与滑轨连接芯片,2732芯片,74L373芯片,晶振电路组成)、输入通道(由超声波液位探测器,自制液位探测器组成)、输出通道(由光电耦合器,继电器组成)及控制面板。超声波液位探测器实时监控上清液高度、沉淀污泥层高度和混合液的高度。自制液位探测器实时监控膜组件在混合液中的位置,当膜组件露出水面后,自制液位探测器断开并发出警报,采取人工干预,调节膜组件在液面保护高度以下。图3为自动控制流程图。

3 出水水质

  试验平均进水的ρ(COD)为378.5 mg/L,ρ(NH3-N)为33.28 mg/L,平均出水的ρ(COD)为29.31 mg/L,ρ(NH3-N)为4.25 mg/L,从图4可以看出该设备表现出良好的去除率。由图5可以看出,膜污染程度很小,膜阻力上升速率缓慢,保持较高的膜通量。而该设备在保持一定的膜通量时的极限膜传递压差(TMP)为4.0× 10-2MPa。

4 结束语

  新型M-CASS一体化设备的尺寸、水平悬浮滤膜组件的面积、提升泵及曝气系统随着日处理量的不同而不同。主体反应池采用污泥总量法设计,保证污泥的沉降性能。水平悬浮滤膜组件的独特结构保证了出水的回用要求,既经济又适用。新型M-CASS一体化设备的优点是:
  ①试验研究证明:新型M-CASS一体化设备出水水质好,出水ρ(COD)小于30mg/L,出水浊度可到0 NTU,达到建设部颁布的《生活杂用水回用水质标准》(GB50335-2002)[4]
  ②CASS生物反应器内能维持高浓度的微生物量[5],使处理装置容积负荷提高,占地面积大幅度减小。
  ③膜污染程度降低,在较长的运行周期表现出较高的膜通量。
  ④该设备适用于以优质杂排水为原水的中水回用系统,可广泛应用于住宅小区,别墅,高级宾馆等的中水系统。
  ⑤易于实现自动控制,操作管理方便。

参考文献:
[1] 黄霞,刘锐.膜生物反映器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1998,11(1):40-44.
[2] Sheikholeslami R.Fouling mitigation in mlembrane process[J],De-salination,1999,123(1):45-53. 
[3] 胡大锵.SBR反应池容积计算方法及评价[J].中国给水排水,2002,18(6):61-63. 
[4] 李军,傅金祥,汪力,等.IMBR法处理洗浴污水的试验研究[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19(1):53-58.
[5] 汪力,傅金祥,王长生,等.IMBR法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19(1):50-52.


作者简介:苏锦明(1978-),男,福建南安人,在读研究生,电 话(024)24690709,3319592@sina.com。

论文搜索

发表时间

论文投稿

很多时候您的文章总是无缘变成铅字。研究做到关键时,试验有了起色时,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讨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与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写下来吧!投稿时,请以附件形式发至 paper@h2o-china.com ,请注明论文投稿。一旦采用,我们会为您增加100枚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