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 论文>正文

水价调整引发的循环经济“效率”分析

论文类型 基础研究 发表日期 2007-05-01
作者 易文端,吴振先
摘要 水资源要素赋予经济增长“生态效率”内涵。循环利用、减量化是水资源循环经济效率的主要途径。水价调整形成多元的供水价格体系以及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与价格约束机制,是建设节水型社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水价调整引发的循环经济“效率”分析

水价调整引发的循环经济“效率”分析

易文端;吴振先;

摘要:水资源要素赋予经济增长“生态效率”内涵。循环利用、减量化是水资源循环经济效率的主要途径。水价调整形成多元的供水价格体系以及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与价格约束机制,是建设节水型社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

  适度调高城市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价格,是建设节水型社会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水价调整的目的之一,是促使人们遵循循环经济规律。循环经济客观要求调整用水结构,合理提高水价,从而提高水资源生态效率。
  
   一、水价调整的功能和作用
  
   1.水价调整是供求关系决定的。水价调整政策的出台,实际上是供求相互作用的结果。2004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185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有400座城市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水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受计划体制和低工资制的影响,供水长期实行低价政策,水费在居民支出和企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一直较低,由于水资源紧缺,供求矛盾突出。而在解决供需矛盾时,价格常常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经济手段。
   2.水价调整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客观要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生产经营。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由清洁水变成废水,价值被消耗,甚至产生了负外部性。这就是水资源价值的变化过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一切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最终目的和存在意义。
   3.水价调整是提高边际效率的客观要求。工业和居民用水的有效需求是由边际用水效益、边际用水成本和边际节水成本共同决定的。对于一个统一的城市供水市场,如果边际用水成本大大低于边际用水收益,其边际节水效率就会体现。水资源要素的边际收益即边际收益产品,是指在其他投入不变时,企业新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收益。因此,厂商的要素需求就是要素价格等于要素边际收益时的数量。对城市自来水工业和自来水用户而言,边际用水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用水规模的基础上,增加单位用水量所需的成本,近似等于供水价格。边际节水成本是在一定的用水规模基础上,在不降低效益的条件下减少单位用水所节约的成本,边际节水成本随节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对水资源不足,社会经济系统并不会简单地按照所谓的预测缺水百分之几,产值就损失百分之几的规律变化,它可以进行一定的自我调节。除了在不改变经济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改造增加节水措施之外,还可以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发展节水型产业。这其中也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这一方面有水价提升对高耗水行业、工艺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在水价不到位的条件下出现“有价无水”时的缺水风险损失的选择作用。
  
   二、水资源要素赋予经济增长“生态效率”内涵
  
   现阶段,不能仅仅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得经济增长,而需要从根本上提高自然资源的生产效率。即一方面需要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生产率,另一方面还必须消除或尽量减少原材料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赋予经济增长“生态效率”的内涵,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化学工业日益发展的今天,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环境污染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大,治理环境污染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水价格中污水处理费的比重会逐渐提高,由当初的10%提高到30%。这样水价赋予经济增长、环境治理的“生态效率”内涵更有其现实和历史意义。“生态效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量和资源环境消耗实物量的比值,它是一国绿色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而,水价的“生态效率”价值也就会得到充分体现。水价格体现的效率除了自然属性价值之外,其生态环境价值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水既可以带来生产和生活的正价值,也可以其它生产要素相结合产生负面价值,这种负面价值也就是污水对人们生活的危害。而要减少污染程度,治理水污染就成为人们优化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职责。
   水生态效率(资源生产率)=环境优化价值量/资源环境消耗实物量。
   根据上式可知,水生态效率的指标和水资源生产率(或资源效率)的指标以及环境生产率(环境效率)的指标密切相关。与此相应,在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时,应该注重单位GDP能耗或物耗,以及单位GDP的环境污染负荷等指标,即单位GDP对环境的影响和治理费用的承载力,而不应该盲目趋同于单纯使用GDP指标或者人均GDP指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因此,在环境优化条件下,水价中既有自然属性的价值,又有环境治理承载力的价值;既有水资源的净化成本,又有给环境污染带来的治理成本。
   水资源稀缺程度的加深、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等对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优化产业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水资源要素重要性的日益体现,经济学研究更加重视自然资源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水平之间的关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循环经济理念得到空前的重视,循环经济模式以“自然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为特征,以切实提高自然资源生产效率为目标。水资源经济学开始注重工程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效应,工程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和经济矛盾关系的科学,具体地说,它的是专门研究技术方案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率问题的科学。随着水资源要素价格的提高以及环境治理任务的加重,企业开始注重实施水资源与工程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结合,开发新的技术,实施价值工程和技术创新。使用循环水生产,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紧缺和水价格提高对企业发展带来的根本性阻碍。由此可见,水价调整给水资源赋予了经济增长“生态效率”的内涵。
  
   三、水价调整是实现循环经济“效率”的主要途径
  
   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较低,我国万元GDP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显然,水价调整对于调整用水结构,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1.生产水重复利用产生的循环经济效率。在工业企业用水中,水价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合理的水价能够调动企业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减少用水浪费,鼓励高效用水和减少水体污染。根据有关专家利用模型进行的测算,在其它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水价提高1%,用水量将减少0.15%。循环经济理论考虑的是在既定资源存量下,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质量的问题,把水资源的消耗严格限制在它的阈值内。
   2.水资源消耗减量化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按量销售模式中,水消耗量越大供应商收益越高,并且节约的收益全部归使用者所有,所以水的供应商不愿意减量化。以株洲市自来水公司的供水量为例,自来水价提高后,2006年10月用水量1096.32万吨,比上年同期1332.37万吨降低用水量24%。尽管存在着资源与原材料上升的成本通过商品价格的上涨,最终转嫁给消费者的可能。消费者高价消费所付出的额外成本实际上就是水资源与原材料供应商所获得的超额利润来源。环境用作废弃物接受者的功能时,其产权可以被界定,即使是最复杂的情况,如影响臭氧层的碳氟化合物,也可以通过禁止或减少碳氟化合物生产的国际条约来界定。这就是一种减量化的循环经济模式,通过水资源的增值服务降低有形产品的使用量。有形产品使用量的降低又带来供应商总收益的增加,这就可以引导企业为水资源消耗减量化而努力,实现技术改造对产品的高效利用。
   实践表明,产品服务的减量化成效和收益都是显著的。国外公司已经取得了成效,例如,PPG公司为福特Taums车型北美制造工厂提供的固定服务费型化学品管理服务,18个月把VOC排放降低了57%、废水污泥减少了27%,年节约超过5万美元;汉斯化学品管理公司为雷神公司提供的节约共享型化学品管理服务,使涂料废物排放量减少71%、原料浪费减少85%。
  
   四、完善水价政策的措施
  
   1.逐步形成多元供水价格体系。根据循环经济的特点以及国际上水价格多元化的做法,我们应充分利用水价格的杠杆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在价格措施上也要提倡利用中水和循环水,积极扶持中水回收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完善水利工程供水环节计费办法和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制度,推进“阶梯式”水价和“季节性”水价政策,鼓励实施使用再生水价格制度。同时,注意逐步理顺原水供应企业,成品水供应企业和中水回收企业的价格关系,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2.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价格约束机制。一是在水价中应充分体现水资源的稀缺性,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对不同水资源实行不同价格,以反映其内部的差异性。二是必须反映全部的机会成本和外部成本。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征收,并逐步提高征收幅度,使污水处理费达到成本水平,中期有合理利润。三是清理成本与费用。对合理的费用进行计征,杜绝搭车收费。四是实施环保型价格政策,建立恢复生态环境的经济补偿机制、而不是强制性禁止污染物排放。五是完善城市污水、生活垃圾、装饰垃圾等排放物的清运、处置收费政策。六是建立制定排污权交易价格制度,试行水污染物和二氧化硫等其它污染气体排放总量的“有偿分配”使用机制。利用经济手段鼓励企业主动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3.对环境使用进行收费和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一是将环境作为一种资源看待,切实解决不合理开发水资源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针对过去不征收水资源费或是征收过低造成的用水浪费,应开征水资源费。二是从污染对环境的“外部不经济”的角度,实行倾倒垃圾收费制度、固体废旧物资源化收费制度和环境监测收费制度,并建立保护水流域环境的补偿机制。三是逐步提高地表水资源费和地下水资源费,通过加大水资源费调整力度,促进再生水的经济利用。
   4.共同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三大体系:一是建立以用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包括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水权分配和转让、水价等在内的一系列用水管理制度。二是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三是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和技术体系。要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法规体系,制定完善、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和节水标准;实行阶梯制水价制度和超计划、超定额用水收费制度。对于水资源充足的地区,实施批量优惠的价格政策。要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主动配合实施。倡导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形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建设与节水型社会相符合的节水文化。提高水资源的战略资源效率,实现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

论文搜索

发表时间

论文投稿

很多时候您的文章总是无缘变成铅字。研究做到关键时,试验有了起色时,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讨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与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写下来吧!投稿时,请以附件形式发至 paper@h2o-china.com ,请注明论文投稿。一旦采用,我们会为您增加100枚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