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成功,当然要靠自身的努力,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今天作者试图从个人与历史的角度来挖掘下,47位环保民营企业家是如何走上环保创业之路的。
相关阅读:
前阵子,同事写了《环境产业上市公司老板都是哪里人》系列,为大家呈现了47位老板的成功与其出生地的隐秘关系。今天我试图从个人与历史的角度来挖掘下,这47位环保民营企业家是如何走上环保创业之路的。(为叙述需要,本文的上市公司均采用其上市初始时使用的名字)
对大多数人而言,创业是一件极具诱惑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据说在中国投资圈里,认为带领一家企业上市或被并购成功的比例,大约只占创业者群体的1%。
一个人创业成功,必有其内外的基础。比如从个人的角度,他要有理想、有激情、有善于捕捉机会的洞察力和快速的行动能力,善于沟通,最好是有自己独特的专业优势,或者相关的丰富资源。同时他还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踩准发展的节拍,国内曾有一位长者就此总结过一句话广为流传,也被各种魔改:一个人的成功,当然要靠自身的努力,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选择创业,就是选择做王,这篇文章里有简单的描述:薛涛: 浅谈环保人职业发展(上):将、侠、王和因玩而坚韧)
踩对发展的鼓点 环保创业的时代之路
归纳47位企业家的创业之路(具体图表可见本文最后一部分),可以看到大家的创业之路,基本上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历程高度吻合。
根据一些专家的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致经历了四次创业浪潮。
“80后”的首批创业者
第一次是以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大概持续到1988年。这一时期,国家对个体私营经济逐步解禁,商品和服务稀缺。这个时期,也是我国的环境保护发展的初期,环境保护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系列环保法律出台,“环保产业”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
中国第一批创业者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他们普遍学历不高,但都具有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充沛的创业激情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强大动力,他们率先抓住市场需求的机会,以个人超强的行动能力,赚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推荐阅读:纪录 | 宜兴的一代环保创业家)
比如伟明环保项光明、景津环保姜桂廷、兴源环境周立武和鹏鹞环保的王洪春,就是这样的典型。
姜桂廷拾过煤渣,捡过破烂,卖过蔬菜、水果和粮油等,通过杀猪宰羊发家。1988年,与朋友合伙在河北省景县孙镇曹村闲置的院子里做起了滤板加工,拉开景津集团发展的帷幕。(推荐阅读:姜桂廷:品牌是由顾客用货币当选票选出来的)
周立武则是少年时卖鱼,后进入建筑行业,实现最初的财富积累;身处改革开放后商业最前线温州的项光明,看到了冰淇淋市场的商机,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创办了温州星火轻工机械厂,做冰淇淋设备生意,这也为其后有机会介入温州东庄垃圾发电厂项目奠定了基础;王洪春则随父创业,在中国很多人还不知道污水处理的时候,凭借市场领先优势,以一款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在上海狂赚几个亿,在全国打响知名度。鹏鹞环保也因之成为中国最早一批知名环保企业,被誉为宜兴环保产业的“黄埔军校”。
“92派”:体制内知识分子纷纷下海
第二次创业浪潮发端于1992年。
经过上世纪80年代末的短暂波折之后,1992,中国的改革开放又回到正轨。1992年1月,时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第二次去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强调了发展才是硬道理。随后,国家体改委公布了《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和《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这两份文件,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制度变革的转折点。1992年底,十四大召开,明确了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表明了国家的方向和决心。
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南方视察和十四大召开(图片转自《湖北日报》和《浙江日报》)
而这个时候的环保市场,也正迎来初期的曙光。随着我国进入第一轮重化工业时代,城镇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加剧,国家也加大了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环保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产业工作会议。环保产业发展进入了快速扩张阶段。产业范畴由以末端治理的设备制造为主,扩展到覆盖环保产品、环境服务、清洁技术产品、资源循环利用四大领域。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