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年度(第十九届)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榜单揭晓。在直播中,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产学研中心主任傅涛以“重新定义环境产业——在水业战略论坛中寻找答案”为主题分享了当前背景下的行业大势。E20特精选傅涛演讲部分,以供行业同仁参考。
2022是个特殊的年份,诸多的不确定性,让我们看不清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都有着很多的迷茫。
我们环境产业也处在这样一种困惑之中,不仅民营企业迷茫,国有领跑企业也同样有很多困惑。
过去20年,中国环境产业是一个充满激情、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产业,大家一直有高昂的奋斗精神,但现在好像突然之间失去了方向。
作为陪伴环境产业成长22年的纵深平台,我们E20一直与行业共成长,一直在思考和研究产业的未来方向。
我们已经连续十九年发布,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榜单,就是希望与领跑者企业,也就是十大影响力企业一起,共同回顾过去的这一年,更重要的是一起探寻和看清未来的产业方向。
为什么行业会出现方向性的迷茫和困惑呢?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看。
从内因来说,环境治理服务这种粗放型扩张的模式碰到了天花板。在市场空间上,没有过去那么多的、那么纯粹的、末端环境治理项目释放了。
这也说明当前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比原来改善了很多,这既是我们的成绩与欣慰,但也是挑战与约束,他切断了原来粗放式发展的路径。
从外部来说,受到了持续的疫情和复杂的国际局势的影响。
疫情改变了很多人、很多产业的社会关系。我们每年春季举行的水业战略论坛也受到了影响,多次延期,这是第二次,在线上举办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的颁奖仪式。而国际格局的变化,也在影响我们的供应链,影响我们的全球化市场和交易。
总结一下,用政策和资本作为核心变量,驱动产业增长的模式走不通了。以前,我们的商业模式是非常清楚的,无论是投资运营还是提供技术服务、设备装备服务,核心的主变量是资本,是线性影响的,无论是曲线还是直线,一目了然。只要资金充足,就能扩大规模,否则就下滑。
中国环境产业的发展,以这种粗放型模式走过了20多年,这20年是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快速发展的、火热的20年。
但是,现在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往哪个方向变呢?原来简单的商业结构,正在变得复杂化、系统化,需要在产业生态系统中,寻求内生优化的力量。
产业生态系统的优化是我们的出路。这个产业生态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一是涉水设施内的优化,我们正在做的双百跨越行动、寻找和打造标杆污水厂、建立高质量的六化标准,就是在用精细化和智能化提高效率,从单元设施里挖掘潜力;
二是外部环境的优化,包括低碳制约的叠加,包括支付体系、监管体系、金融体系的支撑;
第三个层面是与社会生态系统的循环优化。环境产业发展不再是简单的模式复制、规模放大,而是要在我们的系统,与其他非水务的生态系统之间进行耦合,实现良性循环。
要理解环境产业与产业生态循环的密切关系,需要理解经济发展的逻辑。
以前中国经济通过改革开放,寻求融入国际大循环,规则是别人的;到前几年以内循环为主发展外循环,再到现在贯通发展国内大市场。大市场就是要提高国内循环的通量和层次,打通循环的制约节点。
环境领域作为经济和物质循环的末端,在这个变革面前,是首当其冲的,我们是建立国内的资源大循环的核心组成。这就促使我们必须在产业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中间,寻找循环产生的优化增量。这也为环境产业的未来发展指引了大方向。
大循环、大市场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
过去的粗放型增长已经不可持续了,现在已经进入到生态文明之下的生态循环模式,这也是我们在《两山经济》所论述的重要价值规律之一。
与过去不同,现在的生态循环指的不是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的小农经济生态,它本质上是个高层次的社会生态系统。
工业文明把简单的东西不断重复,追求规模、追求集约,而生态文明更看重连接与转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的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论述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制约条件的一致性关系。因此,从创造价值上来说,未来在连接转化关系上的着力,将会远远大于对简单规模放大的着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态、商业生态是基于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高度发展基础上,所建立的生态循环。
这个生态循环之下的环境产业特征是什么呢?环境产业既有他的专业性和专注性,这种专业性体现在末端治理。但是,环境产业的延展性,造成了其边界的模糊性。
单一目标和系统最优是交织在一起、混合在一起的。系统最优更讲究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但如何把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定格在当下、在当下变现,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其实,生态系统是一张万物互联的网,哪里才是真正的价值交易入口?这也是商业关注的难点。
既然我们和社会连接在了一起,那么如何发现和体现商业价值?商业价值又由哪个环节来定义?链条中的商业与公益又是如何设定?
环保原来是公益事业、是社会公共服务的核心,政府是责任主体。产业化、市场化之后,政府开始进行面向社会采购服务,我们的环境企业将污染治理接了过来,由此将环保公益事业,重新定义成为了环境保护的商业行为、产业行为。
从生态循环的视角来看,有很多这种介于商业和公益之间的行为。比如现在的疫情防控,核酸检测是公益还是商业?如果是商业,是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如果是公益,就是一种社会福利。
同样的道理,如果环境污染的专业治理是一种商业服务,那么立足环境治理,如何打通资源循环利用,建立新的生态循环关系,就是在重新定义我们的环境产业,重新定义我们的水务产业。
从新的循环视野来看,我们的环境产业确实需要重新定义。
污水处理厂,到底是污染的去除厂?还是水资源的加工厂?还是面向生态的生态综合体?还是融入社会的社会综合体?水处理的业务仅仅只是为了达标排放收取污水处理费吗?
垃圾焚烧厂到底是无害化处理厂还是发电厂?还是两者兼有?
污泥处理厂,到底是无害化的处理厂,还是氮循环、磷循环、碳循环的一个循环中枢加工厂?
这些问题意味着不同的商业模式。
这就是重新定义环境产业,是新的生态循环之下的一个很大命题。
在万物联通的生态文明下,你会发现原来我们印象中的,很清晰定义的商业形态、经济形态、产业形态现在变得似是而非,变得模糊了。
在末端治理快要碰到天花板的当下,我们的环境产业、水务产业确实到了需要重新定义的时候,如何用局部定义整体?如何用软件定义硬件?如何用场景定义产品?如何用设备定义设施?如何用未来定义现在?
希望我们的领跑企业与我们一起,能够带着思考与见解,关注即将召开,虽然推迟但必将召开的,第20届水业战略论坛。
与领跑者企业携手,我们一起在这个论坛上,回答这些问题,重新发现水务产业的价值,重新定义水务产业的价值,重新获得水务产业的价值。
相关阅读:
2018水业战略论坛:傅涛:环境产业走向两山时代 最伟大的企业正在环境领域产生
2017水业战略论坛:傅涛:产业3.0时代,最伟大环保企业正在“诞生”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