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再生水——供需关系决定市场未来

时间:2024-12-05 09:59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郭慧

评论(

再生水市场未来由供需关系决定,但政策支持、产业需求增长、管网建设以及技术进步等多方面综合因素都将影响再生水行业的发展。”11月14日,市政排水体系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郭慧在“宁波再生水循环利用学术研讨交流会”上进行了再生水利用的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在过去的几年中,再生水行业在中国迎来了政策利好和市场关注的双重推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积极政策发布,以及试点城市的推广,都表明了再生水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随着市政污水处理行业逐渐进入成熟期,新的增长点变得尤为关键,再生水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水资源解决方案,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

然而,尽管政策支持和企业关注度高,再生水行业的发展似乎并未达到预期的热度。与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相比,再生水项目规模较小,影响力有限。在中国当前的供水结构中,包括再生水在内的非常规水资源占比不足4%,显示出其在整体水资源配置中的边缘地位。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再生水管网建设滞后,以及水权争议的存在,都为再生水行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面对这些挑战,许多企业选择了谨慎观望的态度。尽管再生水行业拥有巨大的环境和社会价值,但其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在投入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而如何看待行业未来的发展,还需回归本源,从最基本的供需关系来看。

37_2_1733362820.png?wx_fmt=png&from=appmsg

再生水在我国是否有推广的必要呢?答案是肯定。

水资源短缺是我国一个不容忽视的基本国情。据统计,我国每年缺水量高达500亿立方米,约占年用水总量的十分之一。《2024年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水—促进繁荣与和平》中提到,未来,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是淡水资源需求增长的主要方面。因此,缺水,对水的需求是我们谈论再生水的基础。

而我国再生水的供给潜力巨大。其供给基础是我国每年处理超过700亿立方米的污水总量,且污水处理遍布全国各个城市和地区。这意味着再生水的来源几乎不受地域限制,供应稳定。因此,再生水作为一种水资源解决方案,具有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可行性。

另外,技术进步也为再生水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污水深度处理和处理等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能够稳定生产不同品质的再生水。技术的成熟度进一步确保了再生水供应的稳定性。

从实践来看,一个地区是否采用再生水,除了政策导向外,供需关系是内在的关键因素。因此,当我们在谈论再生水时,要谈论的是再生水的供需关系。

01政策引导迎转折,试点实施拓新局

政策导向无疑是推动再生水行业的一个重要力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政策也催生出了需求。从国家层面的政策来看,2021年九部门联合发布的污水资源化文件最广为人知,这份文件的出台,也为再生水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标志着行业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此之后,各相关部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共同构建了一个当前我国再生水利用的政策体系。

37_3_1733362820.png?wx_fmt=png&from=appmsg

而回溯至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已经为再生水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条例从规划、建设到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对再生水利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确保了再生水利用在法律和政策层面上的可行性。

根据目前发布的政策文件,可以归纳出推动再生水利用的三个核心方向:节水、水资源配置以及污水资源化。水利部门主要负责推动节水和水资源配置工作,致力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优化配置。环保部门则侧重于污水资源化,旨在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将污水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水资源,同时也会涉及水资源配置的相关政策要求。此外,发改委、住建部等相关部门在推动再生水利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了包括政策制定、项目审批等多个关键环节,确保了再生水利用政策的有效实施和项目的顺利推进。

37_4_1733362820.png?wx_fmt=png&from=appmsg

从整体来看,再生水行业的推动主要通过试点城市的方式进行。2021年,水利部和生态环境部分别启动了试点项目,探索再生水利用的有效路径。水利部的试点项目覆盖了78个城市,重点关注再生水的规划布局和配置管理。例如,宁波市作为水利部的试点城市之一,在中期评估中荣获优秀,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生态环境部的试点项目则分为两批,共涉及38个城市。该试点项目侧重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和人工湿地的净化技术,更加关注再生水与生态环境的结合。今年,发改委也启动了再生水试点项目,涵盖50个城市,聚焦于缺水地区、水敏感区及水生态脆弱地区。这一试点项目的实施,预计将催生更多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02缺水是必要非充分条件 两因素影响再生水利用

37_5_1733362820.png?wx_fmt=png&from=appmsg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