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自来水事业
论文类型 | 政策与市场 | 发表日期 | 2008-02-01 |
来源 | 中国水网 | ||
作者 | 姜雄城 | ||
摘要 | 台北自来水事业处系市营公用事业单位,创建于1914年,当时每日供水量2万立方米,供应12万市民饮用。90年多年来不断改善扩充设备,积极推行长期建设计划,至2000年6月底日平均供水量为263万立方米,供水人口近380万人,供水普及率为99.43%,现有员工1325人,输配水管线总长约3540公里。 |
姜雄城(大连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
台北自来水事业处系市营公用事业单位,创建于1914年,当时每日供水量2万立方米,供应12万市民饮用。90年多年来不断改善扩充设备,积极推行长期建设计划,至2000年6月底日平均供水量为263万立方米,供水人口近380万人,供水普及率为99.43%,现有员工1325人,输配水管线总长约3540公里。
一、组织机构
台北自来水事业处,现行组织编制依台北市政府组织规程第十七条设立,按权责分工设七科、五室负责水源出水设备的操作维护管理、水压调整;输配水设备的操作维护管理、水压调整,漏水检测;营运策划、督导;经营管理、中长期业务企划、研究及自来水法规的研究;财务、财产管理;物料管控;事务管理;资讯系统规划、设计及硬件设备租购事宜;劳工卫生安全业务的策划、管理:会计统计、人事及政风业务的处理。另为营运所需,分设五个营业分处负责用户服务、抄表收费、给水业务及检修漏等事项;设置两个中心统筹水质管理、维持供水品质及员工训练等事务。并设附属机构工程总队负责水源及供水设施扩充和改造。
为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化经营目标,除实施人格化管理并持续推动全面资讯化及劳务外包,以降低人事成本外;并积极培训员工第二专才、激发潜能,贯彻唯才是用、适才适所用的用人政策。截止2000年6月底事业处员工共计1325人,平均每员工服务用户数达1059户。
二、经营管理
台北自来水事业处为配合政策任务长期采取低水价,本着“以事业养事业,以事业发展事业”的企业化经营理念,持续推动全面资讯化,并在全体员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下,经营绩效历年经市府评定均为甲等,为市府所属六个事业机构名列前茅者,尤以99年为历年成绩最佳,绩效卓著。
三、生产系统
1、取水
台北自来水主要水源为新店溪水源,约占总出水量的97%以上,其他小水源有双溪、北投及阳明山水源;其水源水质皆符合饮甩水水源水质标准。目前新店溪水源,设有青潭堰、直潭坝取水口两处。青潭堰取水量每日108万立方米,借重力以隧道输送至长兴、公馆二净水场处理;直潭坝取水口取水量每日最高可取270万立方米,亦借重力以隧道输送至直潭净水场处理。
此外,尚有阳明山涌泉、双溪、北投等十八处小型零星取水设施,所取水量约仅占总取水量3%。1987年6月翡翠水库竣工,蓄水量4.6亿立方米,可调节新店溪水源充分供应大台北地区用水需求。
2、净水
台北自来水现有长兴、公馆、直潭、双溪及阳明等五个净水厂。各厂净水流程包括加药、混凝、沉淀及过滤等工序。净水过程采用全天候严密电脑监控净水成效与出水水质,同时由通过环保署认证的检验室负责水质的品质检验。为确保出水安全,建立了水质电脑监视系统,全大候24小时监测原水、净水处理过程及供水区水质状况;并推行供水区代表点例行性采样检验,加强水质监控工作。
3、供水
台北自来水供水区域占地辽阔,现有输配水管日径自75—3800mm不等,总长约3540公里。大小配水池72座,总容量311000 立方米。加压站39座50站,加压能量239万立方米。设有19000余个消防栓,3万余个制水阀。
在供应用房用水安全方面,设有大台北监控中心,整体系统能监视大台地区输配水状况,灵活调配水压水量及早侦测与预防意外事故发生,可有效均衡水压、降低漏水。
4、用水
为确保水质安全及卫生,应定期(每半年)清洗水池、水塔,目前经该处审批合格的水池水塔清洗业者计有十三家。
三、服务系统
台北自来水自行编制《自来水设备检修手册》系全国第一本供民众自己动手做(DIY)小册,以鼓励用户动手解决自来水设备小问题。并附有“当水一滴一滴的漏掉。您的荷包也相形缩水,为看紧您的荷包,请定期检查用水设备,如有漏水尽快修复”这样的提示字样。
强化硬件设施
·人格化服务柜台——实施单一窗口作业并降低柜台高度拉近用户与服务人员的距离,让用户有宾至如归的感受。
·电脑化连线作业——用户可跨区办理恢复用水、报修漏水、复查水费及代办代缴手续等事宜,享受一处收件全程服务之便利措施,省却用户往返奔波。
·即时性资讯传输——增设电于字幕机显示最新资讯,提供用户即时的讯息。
·体贴性爱心服务——提供轮椅,爱心铃、导盲砖、斜坡道、扶手、专用电话、停车位并设置爱心服务台,由专人适时给予残障市民温馨之协助。
增辟软件服务
·建立多元化水费缴纳渠道,加强便民服务。
·现状——继续推广金融机构代缴、代收水费业务。并与银行开办电话银行缴费服务,只要一通电话即可缴费。
·增辟——为增强站点方便用户缴费,从99年7月份起、全省统一及全省便利起商皆可代收水费,提供24小时服务。
·全天候申诉专线——24小时免费提供用户用水问题咨询服务电话。
·漏水通报专线——24小时专人提供报修漏水服务电话。
·网络服务——24小时提供用户上网查询各项用水服务措施及合理化建议。
·未来——在顺应电于化服务趋势下,将推动网络信用卡缴费及ATM(自动柜机)转账缴费,以建立多元化缴费渠道。
四、营运建设
扩大推动自来水生饮计划
自来水能否直接饮用,为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已达先进国家生活水准的重要指标,台北自来水事业处目前所供应的自来水不仅符合台北市自来水水质标准,也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可直接饮用安全无虞。故从1999年起扩大推动自来水生饮计划,其具体作法包括;
由点而面阶段性地逐步扩大实施
(1)己营运通车39个捷运车站;协助其设置生饮专线及饮水台,并于2000年6月17日起实施生饮,其后陆续通车营运之捷运站也配合全面设置生饮台。
(2)辅导改善市府、市议会、各区公所、户政事务所、动物园、儿童音乐会中心、公园等公共场所及各级学校用水设备,并广设生饮点。
(3)开放民众免费申请用水检查。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场所,设置水质资料即时查询系统提供连续水质监测资料。
·订定施工污染防治措施、管网维护管理计划与建立紧急连络处理系统。
·加强教育宣传,促请用户注意用水设备的管理维护,并辅导改善其用水设备,以建立市民正确用水观念,使其一打开水龙头便可饮用自来水之全面生饮目标。
2、执行更换管线计划
在水资源日益匮乏,新水源难觅之际,开源诚属不易,节流实谓当务之急。台北自来水事业处配合行有关部门扩大内需方案,执行总经费32.5亿元新台币更换旧漏管线计划,预定两年内汰换旧漏给水外线,改采抗震、抗压、耐蚀及耐久性均佳之不锈钢管(SSP);并抽换输配水管,改采强度、耐冲击度。抗压性、韧性、耐久性及耐蚀性均强的延性铸铁管(DIP);并同步配合建立管线地理资讯管理系统(GIS)等相关配套措施,以有效掌握所有管线状况,确保输配水管线之水质。
3、提高售水率
为提高售水率,除重新计算取水口水量、全面检查所有流量计、加强取缔并鼓励民众检举窃水案件,凡经查获一律移送法办、建立小区域管网系统并更新已失效制水间外,已完成用户大表准确性之检查,对于型式或口径不当之水表,积极进行大表改小表及表种更换作业,以有效减少水表误差。另为降低漏水率,采取最新科技方法有计划地进行测漏工作,每年检测地下漏水管线长度约1500公里;此外,配合有关部门扩大内需方案执行汰换旧漏管线,以减少漏水损大。
4、提升水质
在确保用户用水品质方面,台北自来水正致力于下列工作;·严格执行水源水质水量保证措施,配合环保署研究划定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护区。
·持续研究改善提升净水处理技术与成效,以确保自来水山水质。·扩充水质监视系统,于供水厂内增设水质监视点,随时掌握水质状况,并于重要地点设置即时水质资讯站。
·对于新设给水管线全面使用符合标准之不锈钢管材,以确保输送水管线水质。
5、改善高地未接自来水用户供水
目前台北市供水普及率已达99%以上,唯仍有部分住在偏远高地区之市民,因水压不足且未铺设给水管线,致无法享用高品质自来水。为改善此现象,首先为一万二千余居民优先办理改善,增设加压站、配水池及管线工程,将平地水源加压后供应居民饮用:或利用各偏远及高地区现有水源增设及改善现有简易自来水设备,计划2004年完成,届时将可有效解决部分高地区居民用水问题。
6、继续推动北水五期扩建工程
北水五期扩建计划以2131年为目标年,满足供水区域各阶段用水需求,提高供水安全与保持操作上弹性,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营业绩效为目的而办理之大型公共建设。主要工程内容包括第二条原水输水干线、直潭净水场第四及第五座净水设施,第二条清水输水干线,配水池及加压站,污泥处理设施及完整输配水干线,所需经费为126余亿元新台币,其中配水池与加压站次第完成后,配水池容量将由目前最大日供水量3.5立方米/小时,提高至4.6立方米/小时,除可逐步改善高地偏远居民用水质,以解决夏季水量不足的问题外,尚能增加对台北县支援水量平均每日16万吨,以落实水资源共享原则。
五、环保建设
因应世界性环保意识的普及提高以及日益严苛的环保相关法令,为符合排放水等环保规定,率先于直潭净水场兴建国内首座净水场淤泥处理设施,并自1996年起以委托民间团体营运管理方式正式运转,以为环境永绩经营,塑造企业新形象。其处理单元包括:调节池、快混池、浓缩池、调理槽与脱水机,可将净水场快滤池反冲洗废水与沉淀池淤泥,处理成含水率约30%之淤泥饼,再运至本市南港区山猪窟卫生掩埋场作为垃圾掩埋覆土,充分达到资源回收之效果。
论文搜索
月热点论文
论文投稿
很多时候您的文章总是无缘变成铅字。研究做到关键时,试验有了起色时,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讨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与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写下来吧!投稿时,请以附件形式发至 paper@h2o-china.com ,请注明论文投稿。一旦采用,我们会为您增加100枚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