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8-11-12 10:42
来源: 财税大观
作者: 杜涛
这个时候发现许多不是做PPP的人也在进入PPP行业。一是兴趣,二是钱,什么热了做什么。
三高潮迭起
在2014年的下半年一直到2017年,可以称之为PPP的高潮。这个时候,百花齐放也罢,群魔乱舞也罢,与现在的死期沉沉相比,肯定是高潮,虽然高潮之后,残叶满地。或许将来还有更好的时光,但是现在来看,这几年可能是绽放的最美丽的时候,当然,美丽的东西都是有毒的,PPP或许就是因为在最美丽的时候粘了些毒性,才会需要后来的规范。
这个时候,财政与发改的政策如同不要钱的一般,纷纷向外撒出。而这些也意味着,让发改与财政去争夺PPP的主导牵头权是正确的,一家主导容易形成部门利益,容易懒惰。财政与发改的争夺可以说催化中国PPP市场的直接动力。
这个时候的财政部与发改委对于推动PPP市场发展的政策是不遗余力的,所以短短三年多一点,一个十万亿的投资市场就诞生了,虽然有些鱼龙混杂。但是,市场已经有了。
此时的,老金与财政学会的PPP专委会开始合作PPP沙龙。每期都会推出一个或者多个经典的PPP项目,来供大家研讨学习。一共做了十二期,当然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经历。
2014年5月5日上午,第一期的PPP沙龙召开,这是当时刚刚推动的PPP的时候,国内级别相对较高的,专业水准比较高的沙龙。这个沙龙从2014年持续了一年多,到2015年结束,每月一期。2015年10月30日最后一期。
之后的老金业务开始突飞猛进。
2015年的老金和平安证券搞了一只PPP基金,又与建设银行以及深创投做了一只PPP基金。对于老金来说,当时的大岳就是在不停的接项目,做项目,当时的项目应接不暇,老金认为当时的2016年就是一个摘果子的年份,到处都是项目。
此时,老金的团队已经从2013年下半年的八十人,发展到2016年的400多人。
或许这个时候的老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做项目咨询业务,想依托自己的项目优势,从单一的PPP中介向多重业务拓展,而投资是其重点之一。毕竟一个十万亿之多的投资市场在等着大家分食。
此时的刘世坚的团队开始追踪PPP的部门规章,主要是财政部和发改委以及地方政府的一些政策,在他看来,这个阶段是PPP规章制度出台最密集的时间。从研究的角度参与。比较多的参与各种PPP活动,各个部委的内部研讨。在业务上与大岳等多家咨询机构合作,给项目提供法律服务。
2014年,在PPP开热的时刻,薛涛反而离开了一线的咨询市场,跳槽E20,专心做起了PPP专家。用他那双小眼睛在做起了竞争市场外的旁观者。
薛涛感觉PPP会对环保行业产生重大的影响。事实上证明了薛涛的感觉是正确的,在此后的几年里,环保PPP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这其中,薛涛邀请了李茂年(时任发改委政策法规司负责特许经营立法的处长)在E20开了一场PPP研讨会。此时的薛涛结识了王守清,结识了刘世坚。
2015年的春天,结合43好文对逐渐大热的PPP,锵锵三人行,邀请了王守清、金永祥来展望PPP未来。此时的王守清的教父的名号开始传开。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警惕PPP过热的情况。
后来的薛涛成为了发改委专家库的专家,第一批专家库有十几个人是定向邀请的,然后这十几个人在去评审后面的专家是否有资格进入专家库。薛涛、王守清、刘世坚、金永祥都是发改委定向邀请的评审专家。
虽然2016年项目多的接不完,但是2016年的大岳咨询在业绩上并不是顶峰,2017年是大岳的顶峰。
虽然PPP发展很快,这个时候的老金一直担心PPP会遭遇挫折。
2017年 规范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PPP亦有大潮跌落的时刻。潮落的端倪在2016年的下半年露出,2017年的下半年差点死亡。
地方债,这个如同恶魔般的三个字,PPP在2016年下半年的时候,开始与之牵扯不断。
其实从43号文以及之后的一系列文件可以看出,财政部的初心是严格规范管理地方债务,PPP与扩大的规范地方债成为新的出口,特别是在当时经济形势严峻,财政收入增幅下滑比较厉害的时刻。
但是43号文没有落到实处,没有真正落地,也就是使得PPP发展的同时伴随了一系列的界线问题。
2016年下半年财政部对地方债务违规的一系列处罚,2017年的50号文,87号文,23号文、92号文,国资委的192号文。
四年高潮之势,一年打掉。老金的担心和判断成为了现实。特别是23号文、92号文的出台,资本金的穿透管理,禁止明股实债、小股大债。
这个时候的老金开始担心行业的生死存亡,倾巢之下,安有完卵。老金连续组织了两场内部沙龙,邀请了监管层、专家、金融机构等。为这个行业的生存问题呼吁。
这个时候的刘世坚却离开了工作了十年的君合,转而去创业,成立了一家PPP中介咨询机构。刘世坚觉得,从中长期来看,继续从事基础设施投融资业务,需要更广阔的天地,律师有很多限制。领域比自己想到有意思,发现了更多的对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兴趣和能力。
王守清,依然在学术界的,用中立的位置,讲自己认为正确的PPP,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打开PPP,布道PPP。他认为2017年下半年对PPP的整顿是必要的,不然就会像当初的BT被毙掉。PPP只是可选模式之一,不能什么都做PPP。
薛涛则在PPP退潮的时候,薛涛用一本书为自己这四年做了个总结。他将自己这四年,用自己的小眼睛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出了一本书。
PPP的未来,在哪里?现在是PPP的冬天,那么春天还有多远?
编辑: 赵凡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此前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并兼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