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盘点国外排水系统 远离城市看海现象

时间:2012-05-28 15:53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赵恒

评论(

即将迎来雨季,“城市看海”现象又成为民众关心的话题,许多城市被贯以“小威尼斯”城的称号。为何国内城市频发内涝?调查中发现,83.8%的人认为原因在于“很多城市的建设‘重地表,轻地下’”;71.4%的人认为“排水系统落后,跟不上城市发展”;51.0%的人将原因归结为“城市在暴雨应急机制、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软肋”。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城市发展迅猛,各种建筑突起,然而“重地上、轻地下”的工程一直存在,又到雨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就会使一些城市形成“内涝”。“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太低”是广受网友指责的一大焦点。有网友疾呼,“城市建设不能光有一日千里的热情,更应具备‘一管百年’的思维”。

我国的城市排水设施没有跟得上城市发展的步伐,而纵观国外排水系统发展,不难发现我国排水系统工程还处在一个相对不发达的阶段。古罗马下水道建成2500年后,现代罗马仍在使用。2009年,墨西哥城使用尖端技术的地下排水系统工程共花费3100万美元,预计可以使用50年以上。盘点国外的排水系统建设,我们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也能为我国城市的治涝工程带来更多启示。

国外先进排水系统大盘点

巴黎:地下管网洁如街道 新建排水渠净化站

巴黎的下水道处于地面以下50米,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下水道四壁整洁,管道通畅,地上没有一点脏物,干净程度可与巴黎街道相媲美,不会闻到一丁点儿腥臭味。同时,下水道极其宽敞: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还有一连串数字可以说明这一排水体系的发达: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专业维护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巴黎的工程师们还修建了4条直径为4米、总长为34公里的排水渠,以便通过净化站对雨水和废水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者流入塞纳河,另一部分则通过非饮用水管道循环使用。

德国:透水地面一石二鸟 促环境循环发展

在德国,即使再大的雨,也很少见到路面积水。这与城市80%的地面改用透水地面有关。德国的市政努力开发各种雨水渗透装置,根据不同区域铺就不同的透水路面。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郊区道路等受压不大的地方,采用透水性地砖,这种砖本身可透水,砖与砖之间采用了透水性填充材料拼接。透水路面不仅解决了积水问题,还平衡了城市生态系统。比如雨水由透水路面渗透入地,可补充地下水资源;还能通透“地气”,可使地面冬暖夏凉,雨季透水,冬季化雪,可以增加城市居住的舒适度;透水地面的孔隙多,地表面积大,对粉尘有较强的吸附力,减少了扬尘污染,也可降低噪音。

荷兰:蓄水池立下“汗马功劳”

荷兰,地势低于海平面7米以下的沿海城市鹿特丹每年约有300天在雨中度过,而且常常遭受暴雨侵袭。鹿特丹在部分地区试点了干湿两用的“水广场”。所有的蓄水池和下水管道构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网络,雨量大时水就从大蓄水池中分流,雨量减小时水又会回到环形水池中去。没有雨的时候,“水广场”就变成了市民的活动乐园。这不仅提供了市民休闲场地,而且节约公共设施的用地量。

纽约:发放雨水收集罐充分发动市民参与排涝

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纽约市在应对城市内涝方面独具特色。纽约市的排水基本标准是五年一遇的规模,个别重要地区是十年一遇。除了履行必要的法律规定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应对城市内涝的管理方案。 纽约会动用媒体和市民的力量来参与到城市排涝中来。纽约市环保局曾向布鲁克林区、皇后区等地的市民,免费发放了1000多个居民家用的雨水收集储存罐。它不仅可以减少雨水进入下水道,还可以成为居民浇花的利用水源。纽约环保局还专门有一个为期10年的投资战略,用18亿美元改造该市的下水道等排水设施,建设新的排水口,增大城市内部的排水效果。

温哥华:注重预报系统 及时准确保安全

在四季多雨的温哥华,每天电视和广播都会分时段预告几天内的天气,并提示市民留意过高的降水量及可能受到影响的路段。如果出现暴雨,电视和广播会每个小时向市民播报天气情况、路况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日本: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广泛采用透水性材料

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把城市防涝作为重要的课题,一是在城市地下广泛建立蓄水池,二是道路等市政设施的建筑材料,要有一定的透水性。日本政府在1972年规定:新建和修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如今,穿梭于东京、大阪等大城市,会发现很多见缝插针式的小型公园、绿地和广场,有的只在两楼之间,有的行道中央。平时这些都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在降雨时就发挥了集水和排水的功能。此外,在停车场、人行道等处,广泛采用透水性材料,遇到降雨可以迅速将雨水渗透到内层。

重要管道须抗十年一遇暴雨

在国外,为防范城市内涝,城市排水标准普遍比国内高,纽约是十至十五年一遇(一年一遇是每小时可排36毫米雨量)的标准,东京是“五至十年一遇”,巴黎是“五年一遇”标准。而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我国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明显滞后城市化进程。来自国家防总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省会以上城市的排水标准一般只有一年一遇到两年一遇,其它城市的排水标准更低。

据悉,《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将于近期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北京城区标准,特别重要地区、重要道路的雨水管渠设计须抗十年一遇暴雨,重要地区、重要道路须抗五年一遇暴雨。盘点以上做法,给我们些许启示。当前城市功能建设者们应该考虑改变“重地上、轻地下”的思想,加大对地下排水系统建设的投入,针对现在城市发展状况,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更新陈旧老式损坏的排水设施,提高重视城市排水管网事业的发展和管理。提倡建立大小型雨水循环利用体系,既可以作为备用水资源,又可以起到蓄水功能。

城市下水道是城市地下的“生命线”,不仅关系城市的排水效率,更影响着广大百姓的生活。面对城市内涝频繁发生的现实,绝不应“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切实抓好排水系统这种看不见的工程。更多关于排水系统相关话题,敬请关注7月6-7日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酒店举办的“2012(第六届)水业高级技术论坛”供水技术深度论坛。
 

编辑:赵恒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