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互联网正在“颠覆”环保产业

时间:2014-05-21 14:50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周小华

评论(

环保行业是个历史相当悠久的传统产业,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这个近年来政府和民众格外重视的古老行业的生态环境被大大改变。在这场互联网浪潮中,互联网思维带来的新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深刻的改变着各种传统行业,同时也正在排山倒海般“颠覆”我们的环保产业。

云计算和大数据推动环境服务模式变革。随着环境问题的层出不穷,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发展环保的矛盾暴露无遗,环境污染的风险正在无限接近我们,民众的环境神经也越来越敏感,这对承担公共服务功能的环保行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服务精细化,客户导向化,人文导向化的环境服务理念成为了现阶段环保行业的发展方向。虽然我们有成千上万的工业客户有深层次的环境服务需求,但在传统工业年代,我们很难扩大或提高对单位客户的服务,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并没有真正开发客户的潜在价值,因为沟通并理解客户的需求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而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则成为这个发展方向的最有力的助推器,这些新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使得使用新技术的成本的逐渐降低,使得这些技术在环境服务领域有了广泛应用的可能。环境服务因为O2O的发展将因此会有完全的改变,不管是商业模式或是服务效率。互联网的线上交流能让需求和供应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使得传统的客户方便的在线上找到他的需求。举例来说,威立雅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有7万多个工业客户,如果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对废弃物流程和客户需求进行深度分析,不仅能够实现危险废弃物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追踪,还能根据这些数据来帮助客户优化生产过程,帮助客户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或者及时应对新出现的废弃物成分等,从而优化整体的垃圾管理流程,适应客户不断发展的需求。同时,通过大数据的综合分析,还能总结发展出客户的特殊需求变化,从而达到以客户为导向的环境服务的目的,增加环境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线下的服务,理解和反馈,达到商业模式和服务质量的进化,提高服务的能力,从而又能更好的在线上展示给更多的客户,然后进一步更好的服务于线下。因为互联网O2O的发展,我们发现客户需求的能力已经深深加强了,客户发现服务公司的能力也大大发展了,需求和能力的对接能够使得这个产业得到井喷式的发展,O2O正在颠覆我们的服务业。

传感器的发展及互联网应用促进了环保设施的安全运营和技术发展。随着垃圾焚烧产业的蓬勃发展,环保法规在该领域标准的提高,使得该行业对于垃圾处置技术和设备的要求也进一步严格,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加上流体力学热力学等实时计算模型的进化,能够在线提高和优化燃烧效率,最大限度的去除有害物质,并有效保护设施的安全运营。例如, 新的在线半自动二噁英检测装置的研发成功能不间断的监测二噁英的排放控制;新的热传导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的发展,加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设备的安全运行得到严密的监控,把安全运营不可靠性消灭在萌芽之中。正是因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焚烧技术真正的核心能力已经从设施制造能力转向通过经验反馈达到实时优化和安全运行的能力。

物联网技术使废弃物实时管理成为可能。在城市生活垃圾领域,也许不久的将来也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无论是居民还是城市管理者,都能在电脑或手机终端来实时监控整个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各个环节。这种系统的实现,依赖的即是物联网技术。通过这种技术,整合一个城市的保洁,垃圾收集转运,垃圾分类作业,电子废弃物及有毒有害废弃物,焚烧厂,填埋场及堆肥厂的实时监控,优化整体城市的生活垃圾运营系统,既能对生活垃圾进行科学管理,还能最大程度的让居民参与到自己产生的废弃物的管理之中。

整个环保行业的良性循环。因为大数据的发展,从各个企业收集来的各种信息和项目的运营经验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经过深层次的数据分析后,能够总结成模式,从而对于整个行业形成指导。同时,因为整个产业理念的更新和管理模式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促进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化,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互联网思维带来的大数据和O2O技术等正在颠覆着我们的产业。我们行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具备将这个行业的技术和知识沉淀通过互联网思维进行推广的能力。

作者系威立雅环境服务中国总经理

● 将文章发送至收稿信箱 weixin@h2o-china.com,文章上请随附姓名、手机、公司岗位及电子邮件。
 
● 参与征文者,请关注“中国水网固废网”微信公众号,获奖者需通过主办方官方微信确认领取奖品。

 

 6月20-21日,“2014(第八届)环境技术产业论坛”即将开启,届时特别设置“移动互联时代的环保产业”主题总裁夜场研讨会。敬请期待。

编辑:田皓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