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思维席卷世界时,环保行业也莫能例外。”面对移动互联热潮,一位行业观察者如是说。虽然一直以传统行业自居,但移动互联及互联网思维的影响显而易见。9月11日晚,在“2015(第7届)水业热点论坛之白玉兰夜话”上,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辰,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总工唐建国,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排水专业委员会主任、原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向平,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杭世珺,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总编傅涛5位专家一起共话“极致化之道”。
专家眼中的“极致化”
张辰:“极致化”主要包含思想、创新、专业三方面内容
在张辰的思想里,他认为“极致化”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思想、创新、专业。
思想。作为技术人员也要有思想。要和时代的脉搏保持一致,任何时期不能超越时代的背景,这是技术人员应该遵从的。上海市政院一直走在前面,在一些国家标准中都在主编范畴里。但工程建设方面,仍不能操之过急。技术人员设计时,应该很好地思考和把握,然后把自己的思想融入进去。
创新。创新的过程很痛苦,一直要走在行业的前列。长跑往往是一个团队,不可能像马拉松一样一个人持续走,需要团队。创新要有一个平台、一个基础,发挥平台和团队的作用,才能保持设计的创新。
专业。污水也好、污泥处理也好,不能空谈,要实践,办法永远比困难多。在实践中,可能以前觉得没问题的地方现在或许就需要改进。所以专业方面要不断的改善,促进污水污泥设计方面的极致化。
杨向平:极致化之道是先做功能,其次做精品,三是做艺术
杨向平认为,无论污水还是污泥,极致化之道首先要做的是功能,其次做精品,三是做艺术。
我们国家现在有精品,如在一些超滤设施上面建花园,也有做艺术的,如襄阳项目,做资源再利用,做移动森林。但很多厂却连基本的功能都达不到要求。如果我们可以再设计、建设、运行做到极致,我们的污水处理厂效益会非常高。中国环保行业,“桑塔纳”现在普及了,我们需要来几个“奔驰”、“宝马”了。之前我们是拿来主义,缺少几点基础上的升华与创新,现在开始在产品、技术、工艺等方面对国外技术进行赶超。
国外的污水处理厂,不仅有污水、污泥处理还有初期雨水处理。我们许多在建的污水处理厂基本只有污水处理。现在在补污泥的课,“十三五”可能还要补初期雨水处理的课,这方面和国外有不小的差距。
杭世珺:极致化是要做到让用户满意,帮客户解决难题,实现产业链循环
“极致化首先要做到用户满意。”杭世珺介绍,并不是做得最好、最尖端就是极致化。你做完了,要让用户觉得“我没有想到的你想到了”,原来他没有想到能做那么好,现在他觉得非常非常满意,这就是极致化。
要让用户满意,需要做到如下四条:其一,应该有一个合理的价格。合理价格不是最低价。其二,舒适的环境,包括设备、设计的工程,让客户觉得很舒适。其三,能够非常安全的运行,让用户不用担心。其四,简单的维护。像傻瓜相机一样,按个按钮,这个厂就可以运行下去。
蓝色思维或者蓝色经济的理念,这也是极致化的一个理念。上个环节的废物是下一个环节的原料,整个自然循环起来,这就是极致化。我们把能利用的都利用了,能资源化的资源化,能能源化的能源化,实现这个闭环的产业链就是极致化。
此外,极致化还有能帮别人解决难题。帮助用户解决最着急、最需要别人帮他做的事情。环境医院其实就是帮环境病患解决问题的------给它医病,再治病,然后看效果,确实治好再放心走。
唐建国:在关注污泥处理处置极致化同时,一定要把排水管道做好
最近上海在讨论新版本的污水污泥规划,要一下要编到2040年,展望未来25年,是个大手笔。上海要在今年末,把没有纳管的污水纳进去。纳了管,污水超标很厉害。如金山一个厂在设计,重金属超标几百倍,谁来管?我们把污水管网分了一二三级,但是没有一个管网是分流的。所谓的“两全”标准基本是空话。
而在污泥处理处置方面,上海大部分的能力还是靠应急措施实现的。白龙港1500吨的深度脱水,是应急工程,不是永久工程。所以我们要把应急工程变成永久工程才行。排水行业监管,我们还是管末端,不要超标。全系统怎么管?一级A怎么让它稳定达标,怎么信息化调度?光做污水处理还不行,还要和整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接下来25年,有很多细活要做成,如果做不成就不具备全球化城市的条件。
我们的排水管道建设,不堪入目,很惨。管道的结构性病害,如地下水渗入等很严重。在关注污水厂极致化、污泥处理处置极致化的同时,一定要把排水管道做好。几十年后,还用几十年前的设计文本,怎么行?如管材怎么比、怎么买、怎么质量检验、怎么风险控制,全要重新写!
行业如何做好“极致化”?
杭世珺:污泥出路须打通 设计极致化需坚持5要素
合理的就是极致化,政策问题不能全国一刀切。污泥处理的极致化需要打通出路。我们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政策、机制、管理体制问题。政策要善于引导和支持。
设计的极致化需要基于几点:
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数据。数据基础做得不可靠,我后面做的很多东西要打问号。其次要有合适的技术。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适合就好。极致化的设计要找一个合适的技术和工艺。第三,要有一个非常接地气的设计参数。第四是要有利于实现更好的运行和管理。一个好的设计,设计占50%,管理占50%。要为用户着想。第五是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价格。低价中标,做不出好东西。极致化,不是最好,是合理、合适的。这是极致化的基础,不能一味追求低价中标。
杨向平:行业需多做沟通,形成共识,联合更多力量影响政策
污泥最大的问题是大家做了很多技术、管理创新,但后门堵着,国家的政策堵着。污泥制肥,农业部反对。他们根据很早的一个文件,有一定道理。但有些东西并非一成不变,要随着发展不断完善。国家政策需要多和行业互动沟通。
在污泥圈里,大家都认为污泥应该资源化。其实污泥处理的各种技术都是好的,但就是部门协调做得不够。这需要业界的同志和非业界的同志将来共同努力,营造社会共识,包括政府和领导,包括专业人员形成共识。污泥资源化的大道理大家都认可,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有政策、监管、制度和技术支撑。
今后,希望行业共识者可以联合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影响影响政策制定者及相关部门。我们也需要有拿得出手、证据确凿的技术等,让领导和整个社会有一个清醒、科学、客观的认识,这样这个行业就好干了。希望“十三五”在污泥政策方面可以共同努力,有突破,后面的技术会好办些。
傅涛:有到位的甲方就有到位的乙方,要尽力引导规范政府行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末端参与对极致化的推进,在工具、途径上可以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甲方很清晰地有自己的性价比选择,这逼迫乙方必须做到极致。做不好就卖不出去,你就没有市场。
之前环境行业没有要求导出效果,环保行业的两大甲方办事不认真。地方政府是花别人的事办别人的事,爱理不理;业主企业是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能省就省。老百姓在旁边凉快着,谁也使不上劲。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公众参与倒逼政府注重环境治理效果,老百姓逼迫甲方走向理性,甲方理性,乙方必须极致。你的再生水给一个电厂供水,如果水的品质无保障,下面的电厂马上不给你钱。有了到位的甲方就有到位的乙方。极致化浪潮中,公众倒逼政府到位,政府到位了,供给者一定会优胜劣汰。
新环保运动下,要引导政府,规范政府的不规范行为,这方面可以有所作为。E20环境平台近期就在此组织了一些活动,对政策调整和行业发展做一些促进。
编辑:李艳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