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江苏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缘何花落如皋

时间:2016-07-15 14:28

来源:如皋市委新闻网

评论(

  前不久,省住建厅、省财政厅公布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评审结果,如皋榜上有名,成为苏中苏北县级市(区)中惟一获此资格的城市。

  借助省级海绵城市试点这一平台,我市充分发挥世界长寿乡、中国花木盆景之都、江苏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资源优势,努力建设有“温度”,富“弹性”,会“呼吸”的宜居之城,最大限度地避免交通拥堵、大雨内涝、热岛效应等城市综合症。

  暴雨之后“海绵体”成效初显

  连日来,我市连降暴雨,但是城区主干道除了个别低洼地段出现短暂的积水外,排水总体通畅,没有出现大面积积水现象。市住建局局长苏强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我市近年来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复受到破坏的“海绵体”,同时不断创建新的“海绵体”,增强了“排、蓄、渗、滞、净、用”的叠加功能。

  如皋,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荣的城市。本世纪初,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填河造地、围圩围殖,城市水系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河床抬高、水流梗阻、城市内涝、水质异样。

  早在几年前,我市就把城市水系整治列入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邀请权威机构开展暴雨强度公式设计和暴雨雨型编制工作,为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城市引排水系统逐年改善。

  连续3年将中心城区水系畅通工程、城区水系清洁畅通工程列入市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整治疏浚龙游河、红星河等水质异样河道,使得城市水脉通畅,达到水清坡绿。

  “一湖一河”变成靓丽名片

  城区东南两公里处的龙游湖商务风景区,如今是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每天早晨和晚上,健身的、跳舞的,人流如织。殊不知,在2010年时,它只是修建宁启铁路复线遗留下来的取土坑,一度成为“垃圾堆积、臭水四溢”的“城市伤疤”。市委、市政府坚持为民谋利,率先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不懈努力,使得“取土坑”华丽转身,成为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行先试样板区和节水城市创建的转型升级版,变成国家AAA级风景区,更是成为我市最大的城市海绵体,蓄水量可达300多万立方米。

  2014年,我市第二个城市海绵体--龙游河生态公园建成,道路采用吸水砖铺设而成,一边下瓢泼大雨,一边渗入地下,从地埋管道源源不断地流进附近河道。通过实施循环水体、生态湿地、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可渗透路面、透水性广场、植草沟等项目,使得龙游河生态公园像海绵一样,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

  “两汪清水”配上原有的“富氧”绿色,使得国家园林城市、江苏人居环境奖相继落户我市,也推动我市日渐成为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长三角宜居养生目的地。

  海绵城市把雨水留住用好

  “以前我车上总是备着一双雨靴,每到下雨天,就成为下车落脚的‘攻城利器’。最近几个雨天,停车场地面没了积水,以前那种下车落脚就泡水的状况也没出现。”7月6日晚,颐园小区居民陈玉峰望着小区对面的通城桥东侧停车场对记者说道。该停车场运用了“海绵型”停车场理念,通过建设雨水收集、储存、利用系统,有效增强停车场用水的自循环能力,暴雨天气时,过多的雨水及时排至周边河道,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功效,需要时还可以将储存的净水释放出来,用于停车场洗车。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免疫力。近年来,我市新建的城市文化广场、红十四军公园等项目,均融入海绵理念,采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手段,提升排水防涝、削减径流污染的功能。

  以列入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我市将海绵理念融入新建、改建的道路、管网、绿地、水系畅通等48个城市建设项目。“要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和模式。”市委书记陈晓东告诉记者。

  倾情打造呼吸之城

  7月4日,我市召开主城区水系贯通及生态景观提升规划论证会,谋划实施城区茅雉河南延工程,目标打造水系畅通、生态友好、水清景美的百亿级水系生态功能区。

  “呵护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促进水生态、保障水安全、打造水文化,把我市建设成为经济发达与生态宜居协调融合,都市风貌与田园风光相映生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市委副书记、代市长何益军告诉记者。

  在确定的海绵城市行动计划中,我市致力将城市打造成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引领区、创新实践区和形象展示区,力争到2018年年底,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目标,全面完成试点区域内的建设项目,实现年径流总量目标控制率达到75%以上,排水防涝标准达到有效应对20年一遇降雨,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面源污染消减率达到60%,非常规水源利用率达到30%以上,受纳水体水质达到Ⅳ类以上。

  宜居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市以生态修复、环保修补为突破口,全面吹响海绵城市建设的集结号,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居度、舒适度。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