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赵凤秋:依托厌氧技术把污水污泥管起来、用起来

时间:2016-09-24 11:27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成苗苗整理

评论(

随着环境形势日益严峻,资源日益匮乏,无害化已经不能满足新的环境治理需求,资源化的呼声更高。对于环境产业最热门的污水污泥领域,如何真正实现资源化利用成为产业界的聚焦点之一。9月24日,在“2016(第八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北京洁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凤秋从厌氧技术角度分享了如何把污泥管起来,把资源最充分地用起来。

1474689340773222.jpg

北京洁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凤秋在论坛现场发言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审阅。

大家好,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污泥的厌氧和整体管理解决方案,洁绿公司核心技术之一就是厌氧技术,今天我给大家汇报和分享一下我对污泥的认识,或者说从厌氧处理这个角度怎么认识污泥,还有污泥厌氧技术的应用及案例。

污泥是什么?

污泥是什么?我认为可以根据厌氧的需要进行分类,固体部分占的比例是25%到60%,水的比例在各种污泥中的分量不一样,最主要的有机质的部分,分为活性有机体和非活性有机体两部分。实际上污泥处理的目标是什么?我认为现阶段实现政府对污泥可控有效的管理,这是一个直接的目标,因为根据四月份一份文件的核算方法,政府是责任主体。这样的话,污泥处理处置的需求就是泥沙怎么做到无污染无危害,使它作为土壤或基质回归自然;非活性有机物及活性微生物有机体如何转化成沼气、肥料;水如何回归自然或回收利用。

破坏生物活性酶是关键点也是难点

厌氧处理的难点在哪里呢?实际上就是因为厌氧,污泥中有活体微生物,传统的厌氧对微生物的处理相对来说比较低。污泥中微生物体是活性有机体,污泥微生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酶类物质阻止细胞不能被厌氧消化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破坏和利用,这是传统转化率低的根本原因。所以如何破坏生物活性酶这是关键也是难点。

我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微信,这里有一段话说污泥到底是尸体还是微生物,如果是尸体就好了,就不需要做厌氧处理了。这就需要厌氧的前处理,如果在厌氧前杀灭微生物就好了。前处理越简单越节能越好,不要求热处理过程中对细胞破壁;不要求大分子物质水解;只要求杀灭污泥细胞,使得污泥细胞自身的抗水解的酶失活,利于厌氧系统对有机质的水解利用一系列过程进行。

厌氧反应系统的思考

下面分享一下厌氧微生物的思考。大家都知道人体或植物体均为有机体,微生物分布在各个器官、组织。而厌氧反应系统,是一个类似人体、植物植株的系统,厌氧反应器内有大量微生物,厌氧微生物系统,处理基质一旦形成,微生物种群组成是相对稳定的,类似肠道微生物,各种菌群要协调,不可失调,肠道菌群失调,拉肚子,厌氧内菌群失调则表现为厌氧效率降低。根据这种理论,实际上厌氧系统的驯化、培养以及厌氧,就是失调过程中的健康诊断,就是运营的健康诊断,和厌氧系统瘫痪以后的修复。

其实我们还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厌氧系统对于污泥处理是三相还是四相的问题,传统的污泥处理处置是三相,水相、气相和固相,实际上固相还分为活性固相及非活性固,所以我们分为四种产物,这种思考会影响整个厌氧系统的结构设计。

洁绿“水热处理+厌氧消化”技术提供整体解决思路

洁绿公司厌氧技术及污泥管理方案基本上是污泥“水热处理+厌氧消化”集成技术,包括工艺技术集成、非标设备研发等系统集成,主工艺湿热前处理、厌氧消化系统及配套工艺,也包括沼气处理、沼液即污水处理、沼渣处理、温度控制系统等。达到的效果如下。

赵凤秋.png

洁绿公司这样的技术,有自己的优势:

1. 厌氧消化业绩多。

2.运营稳定,有机质去除率高,沼气产气率高。

3.沼渣直接脱水至50%以下,含有机质量在2%~3%,为腐殖酸等有机质,出路广。

4. 湿热前处理的目的杀灭微生物而不是严格意义上水解概念,运营温度较低、压力较低。

具有污水、沼气利用的经验及技术,提供整体解决及管理方案。我刚才讲到洁绿公司其中一项核心业务就是沼液,沼液有很多成分和垃圾渗滤液十分相似,就是高氨氮。目前来讲我们的工艺是比较成熟的,昨天各位大师也都讲,有新的技术,是厌氧化技术,我们目前也在研究氨氧化技术的新应用。沼气利用方面,我们做厌氧比较多,相对来说有机质比较成熟,可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有机土的出路相对来说就比较多了,有机土不能够直接用作农作物栽培,作为性能稳定的泥土,我们思考充分保留污泥中泥沙的生物活性,让它来自自然界,回归自然界。具体应用在两方面:一是每年是苗木出苗的时候,带土出苗,一棵数没事,要是一片树用土量还是很大的,所以可以直接作为苗木栽培的基质;也可以用作垃圾场的覆盖土,垃圾填埋场分层填埋需要图层隔离与覆盖,含易分解有机质高的高干污泥遇水不稳定不适合做填埋场覆盖土,厌氧沼渣污泥是可以的。

这是我们这一套技术的优势,各项产物最终处置出路清晰,便于政府有关部门监管,最大限度资源化利用,整个过程低碳节能,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不给后代留遗憾,这是我给大家的汇报,非常感谢!


编辑:成苗苗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