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四川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发布(全文)

时间:2017-03-08 16:37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

评论(


深化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分类指导、一区一策”,加快涉重行业部分集中、产业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环境问题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实施严格环境准入。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区域制定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隆昌县、宜宾市翠屏区和攀西经济区加强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和场地修复利用,推进有色金属冶炼、采选等重点行业综合整治,开展西昌市有色行业整治及污染地块治理示范,推进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无汞催化剂和低汞催化剂使用,严格控制汞污染排放总量,规范废汞触媒及其它危废回收处置。加强成都平原经济区的电镀行业、无机酸、磷肥等行业监管,实施生产厂区规范化改造,持续开展涉重金属环节清洁化工艺改造,完善区域重金属环境质量监控体系。

blob.png

(三)提高危险废物管理和处置水平。

加强危险废物管控。开展危险废物普查,力争摸清全省重点行业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和处置状况,建设“能定位、能查询、能跟踪、能预警、能考核”的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体系。以石化和化工行业为重点,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利用处置违法犯罪活动,加强进口石化和化工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以含铬、铅、汞、镉、砷等重金属废物和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抗生素菌渣、高毒持久性废物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明确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二次污染控制要求及综合利用过程环境保护要求,促进危险废物安全利用。

提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能力。实施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优化调整处置设施布局,加快重点区域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和处置设施的建设和提标改造,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整顿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自建贮存利用处置设施,淘汰一批工艺落后、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设施,提标改造一批设施,规范管理一批设推进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扩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服务范围,建立区域医疗废物协同与应急处置机制,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乡镇和偏远地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实施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扩能、提标改造。建立医疗废物特许经营退出机制,严格落实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政策。

妥善处置电子废弃物。统筹建立废铅蓄电池、废旧电子产品、废弃机动车等回收网络,开展废弃荧光灯管和含汞电池分类回收和处理。加强废旧电器产品收集、运输、储存、拆解和处理等过程的污染防治。

(四)夯实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基础。

加强危险化学品风险管控。严格行业准入,强化新化学物质管理。优化调整高风险化学品企业布局,逐步退出环境敏感区。开展一批现有化学品危害初步筛查和风险评估。严格限制高风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削减淘汰一批《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管制的化学品。

严格控制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污染。2017年底前,完成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生产使用情况调查,重点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风险监控评估。

(五)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管理。

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规范辐射安全许可证管理,严格辐射工作场所安全监督检查,规范野外(室外)使用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监督管理措施,强化从业人员资质与个人剂量管理。严格操作规程管理和隐患管控,提高核技术利用本质安全水平。规范移动使用放射源与射线装置活动的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措施,逐步实现对使用 II类以上高风险放射源实施在线监控。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大重点污染源及移动放射源在线监控力度,强化核设施周边辐射环境及放射性流出物监测,构建辐射环境

监测预警现代化体系。实施加强放射源安全行动计划,完善省级核与辐射应急指挥系统,定期开展核与辐射安全应急演习。严防辐射事故的发生。

推进放射性污染防治。加强放射性废物、废旧(退役)放射源收贮和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监管,确保废旧(退役)放射源的安全收贮。强化废旧金属回收熔炼生产单位的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和放射性水平监测。强化以稀土为代表的伴生放射性矿冶辐射安全防护和放射性污染防治,规范职业照射剂量管理措施。加强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安全运行管理。

加强电磁环境管理。规范伴有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严格电磁设施(设备)应用单位电磁辐射水平监测及报告制度。妥善处理电磁辐射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电磁辐射知识科学普及。

1...891011121314...17

编辑:张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