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四川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发布(全文)

时间:2017-03-08 16:37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

评论(


提高监察执法能力。以省以下环境监察执法机构垂直管理改革为契机,统一执法标识,统一环境执法人员着装,全面提升环境监察执法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执法队伍专业化水平。保障一线环境执法用车,配备调查取证装备,完善执法人员前端移动执法终端配备和后台移动执法业务管理支撑系统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移动执法系统的对接和互联互通。推广无人机等智能监控技术手段在生态破坏和执法取证等领域的运用,提升环境监督执法效能。

完善污染源监测体系。加强污染源执法监测,健全涵盖固定源、面源和移动源污染源监测体系。完善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排放自动监测预警机制,提高污染物超标排放、自行监测设备运行等信息获取能力和报警功能,实现对排污单位智能化监控。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日常运行管理和自动监控数据有效性审核,推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在环境执法中的应用。

(三)加强环境信息集成应用。

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中心。整合各部门资源,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全省生态环境信息传输网络与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多部门互联共享。加强生态环境和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整合数据资源渠道,扩展环境数据来源,建立与全国统一联网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环境执法、环评管理、自然生态、核与辐射等各类环境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以县(市、区)环境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市、县两级环境信息机构规范化建设。

建设环境大数据综合应用系统。建设支撑省、市、县三级应用的环保大数据业务系统,统筹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项目管理、环境监察执法、排污许可证管理、排污费(税)征收、排污权交易、环境信用动态管理、环境应急指挥、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管理等。建立“省级云+市县节点”环境专业云,支撑全省环保业务上环保云。

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实施“互联网+环保”行动。依托省政府电子政务公共云服务平台,建设面向全省的环境信息网络综合服务平台。推进省市两级环境保护网站集约化建设,打造全省环境保护政府门户网站集群,面向社会提供环境咨询和一站式办事服务。统一发布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建设省市两级环境信息资源数据开放门户,面向公众和社会组织开放和共享数据平台。加强环境业务在移动应用的延伸,构建“互联网+环保”移动办公及微信接入平台。

(四)强化环境管理决策支撑。

加强环保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省级环境保护决策管理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建设省级高端环保智库。加强全省环境保护系统行政管理、监察执法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选拔、培训、考核等机制,培养环保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壮大环境规划队伍,提高队伍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加强环境统计调查。推进资源环境统计监测核算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统计规范化水平,扩大环境统计范围,全面提升环境统计数据质量。开展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等,完善生态环境基础信息库。整合环境资源管理信息,强化统计分析,加强污染源普查等调查成果的应用。强化环保科技支撑。推进水、大气、土壤、生态、风险、智慧环保等重大研究专项,实施区域环境质量提升创新工程、环境风险防控创新工程、智慧环境创新工程。加大对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力度。开展环境标准、技术规范和政策、资源环境承载力核算、统计及监控预警技术研究,推进环境损害赔偿鉴定、环境健康调查监测评估技术体系建设。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污染土壤修复等技术攻关,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废旧金属回收熔炼等放射性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对绿色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选择的决定性作用,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加强合作,不断提升环境科技支撑能力。

blob.png

十、强化组织实施,严格评估考核

(一)明确任务分工。

明确地方目标责任。各级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按照与上级政府签订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要求,将规划实施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把规划目标、约束性指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并公布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和年度目标。

1...1011121314151617

编辑:张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